歼15最后短板,俄制发动机盐雾腐蚀严重

云舟史策纪 2025-04-17 09:55:17

外号飞鲨的歼-15是我国首款舰载战斗机,绝对是明星装备,担当了航母战斗群里的重要角色。

不管是保卫领海还是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歼-15向来不掉链子,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表帅气的飞鲨其实有个难以启齿的心病,早期型号依然在用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

虽然用进口货在世界范围内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对我们来说却真的不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俄制AL-31F坑了多少回?

AL-31F发动机最开始是为陆基战斗机苏-27设计的,压根没怎么考虑要在航母上干短距起降的活儿。

舰载机平时在高湿度、强盐雾的环境里操作,发动机磨损严重,寿命比在陆地上用的短了不少,再加上航母起降时推力要求非常高,在海况恶劣时,AL-31F经常显得力不从心。

歼-15自己的空重不算小,再挂点导弹武器啥的就大大增加了飞机的空载,一旦发动机推力不够,很有可能影响起飞安全。

AL-31F不仅推力差点意思,维修上也特麻烦,设计复杂加上必须使用专用设备,拆解一次就得耗费不少时间,一次大修时间动辄需要按周计算。

而且更坑的是,这款发动机的设计寿命有3000小时,理论上三次大修之后报废,可应用到歼-15上的情况更加糟糕,《航空知识》曾爆料AL-31F在歼-15使用时的推重比只有7.8:1,跟正常需要的数值相距甚远。

部分战机发动机的实际大修间隔传闻只有300小时,跟1000小时的设计指标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现在我国歼-15的一部分机体依然健康,可给它们配的俄制发动机却掉链子。2022年之后,俄乌战争爆发,想买AL-31F的备件更是难上加难,现在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紧急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究竟该如何破局呢?

WS-10发动机的艰难逆袭

WS-10发动机是我国多年磨一剑的代表,万事开头难,WS-10的早期版本的推力根本就不够用,稳定性也存在很多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咱们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经验的,战斗机的动力系统大多从俄罗斯进口,所以国产战机也一直都在使用俄制AL-31F。毕竟生产国产发动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又没足够的国产技术支撑,搭载AL-31F成了救急的办法。

但我国军工早就意识到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从2006年中俄在歼-11问题上有过争执开始,加快国产WS-10发动机研发就被提上紧急日程。

可是理想和现实总会有一定的差距,早期WS-10不仅推力不给力,还时不时冒出各种小毛病,搞得有一段时间国内质疑声不断。

2010年部分WS-10型号频繁出现机械故障,不少人开始产生了畏难心理,对国产航空发动机等研发消极满满,好在国家没放弃,军工人员更是拼着一股劲反复实验和升级,硬是让WS-10逐渐改头换面。

2018年左右WS-10已经能满足歼-15的舰载使用需求,表现日益稳定,在歼-15新批次中的WS-10表现相当抢眼。不仅大大提升了战机的整体作战性能,在使用寿命、维修难度方面也更加友好,这就是肉眼可见的巨大进步!

根据内部消息,WS-10在稳定性、推力输出、使用寿命各方面都比俄制的AL-31F有了显著提升,原本AL-31F推力不够、维护繁琐、寿命短的那些老毛病,统统在WS-10上得到了很大改善,怎么看上去歼-15的换心手术算是成功了!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虽然WS-10的表现非常优秀,但早期的歼-15全换上新心脏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国内WS-10的产量还是有限跟不上需求。

目前只有新造的歼-15能配上WS-10,想要对之前使用AL-31F的老版歼-15全面换装仍有难度,毕竟WS-10的生产还没达到放量生产的程度,国家也需要权衡战机整体升级换代的节奏。

这也就让双轨动力的问题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彻底解决,目前老歼-15仍然在继续服役,新生产的歼-15会优先搭载国产WS-10发动机。但未来是光明的,AL-31F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咱们离完全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又近了一步。

换发动机这事不光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战斗力问题,其实从这一个节点上就能看出自主化发展对国家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现在的国际局势如此复杂,我们不能将国之重器的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

现在可以买一次,一旦国际关系有任何变化,我们都有可能受制于人,所以只有把核心技术国产化才是真正的王道。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不仅让军事装备有更多选择,也能让整体国防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摆脱卡脖子才能崛起!

之所以国家对自主研发有如此大的执念是因为我们历史上吃过很多这样的亏,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想从国外引进些关键技术,当年买不如租的观念非常流行,一部分人认为能够拿钱解决的都不叫问题。

可没想到西方国家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崛起的,对咱们进行技术封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期的集成电路技术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那时想买一颗芯片难如登天,价格贵不说还经常受到各种限制。

现实就是这样,当自己还没办法造出国之重器的时候,别人就有了漫天要价的资本,贵也没办法,毕竟我们有求于人,他们说啥就是啥。

所以完全依赖进口的技术就等于自废武功,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里,国产战斗机当年依赖俄制AL-31F就是个例子,俄罗斯也不是不给咱供货,但他们算准了咱们短期内没法自研发动机,有时价格喊得特别高,交付的时间还特别长。

而且人家什么时候掐断供应根本就不可控,类似的事儿多了,咱也就彻底明白了一个理:核心技术不能靠别人,依赖进口终究是条死路。

所以现在的歼-15拼命也要换上国产的WS-10,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下定决心搞国产化。我们现在搞歼-35,搞WS-19,为的就是不再被别人制约,未来战场上我们不需要仰人鼻息的装备,战场上拼的就是谁能靠自己站到最后。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减少了对我国某些关键部件的供应,我们需要的伊尔-76运输机这样的重型装备一时拿不到货。

可是这些装备往往是某些项目的核心,只要这些准备断供,整个项目都会跟着卡壳,虽然平时少买几架飞机也不会怎么样,可真到那个节骨眼上,一旦缺口暴露出来可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事儿了。

而且军工领域又更加敏感,一旦被人卡住了脖子,国家安全就多了一层风险。

所以有的东西是不能单纯讲究性价比的,国家安全跟老百姓过日子是真的不一样,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百姓生活确实可以在全球商品中择优选择。

但是国家安全绝对不是性价比这三个字可以概括的,虽然东西国内产的成本高,直接买进口产品更划算,但我们还是不能将命脉交到别人手里。

能国产化的东西尽量都要国产化,咱自己一旦造出来了,进口价格瞬间跟着降下来不说,其他国家也没有资格跟我漫天要价了。

当年我国造出自己的集成电路芯片后,国外不少高价芯片立刻放下了身段,只要咱们摆脱了对某些技术的依赖,市场就会立马出现波动,掌控技术自主权不光能增强国防,也可以为整个经济链带来好处。

这不光是国防安全问题,更那影响未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多军工产品都给看作工业王冠上的宝石,因为军工产品集成了一个国家最高的制造水平和研发水平。

突破这些高精尖产品往往是个国家制造业打破桎梏、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捷径,在突破的过程中,不仅大中小企业可以成长为相关顶级制造商,还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改造相关民用产业链让整个国民经济结构都变得更具竞争力,所以自主化不仅让人有底气,而且还能有未来。

10 阅读:3533

评论列表

熊猫的愿望

熊猫的愿望

22
2025-04-17 13:32

长城集团老总说了,这不是工艺问题,而是设计问题,或者说是良心问题

平常心

平常心

12
2025-04-17 14:02

你难道不知道早就换发了吗

19491001f18

19491001f18

12
2025-04-18 09:28

十几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还再拿AL31说事,小编无聊得让人恶应

田野 回复 04-21 09:36
小编知道恶心,装傻可掘金?[笑着哭]

莫邪论剑

莫邪论剑

4
2025-04-20 18:51

当年美国也有机库皇后,有些人以为发动机这么容易?韩国日本土耳其伊朗印度,哪一个国家能搓出涡扇十级别发动机?要知道这些国家有的已经造出所谓的五代机了

yxcx

yxcx

2
2025-04-24 16:57

些无知烂媒体就靠发假大臭文来博眼球讨饭吃!!

一风撼折千竿竹

一风撼折千竿竹

1
2025-04-18 10:10

歼15就是代理舰载机,歼35才是正式任命[得瑟]

云舟史策纪

云舟史策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