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波斯湾突然多了一艘引人注目的“航母”。它有个响亮的名字——“沙希德·巴盖里”号,长240米,宽32米,满载排水量达4.2万吨。从外形上看,这艘船配备了滑跃甲板和斜角甲板,俨然是一艘能搭载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母。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震惊:伊朗这个长期受制裁的国家,怎么突然就能造出航母来了?而且一上来就是4万吨的“大家伙”?这事儿要是真,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不过,冷静下来仔细一看,这艘航母的“真实身份”却让人哭笑不得。它根本不是正规军用航母,而是一艘从韩国买来的普通集装箱货船改装而成的“伪装航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但这事的确发生了。
很多人可能会想:既然普通民船都能改成航母,那我们中国是不是也可以用民船批量改装,轻轻松松造几十上百艘?听着挺美,但真要这么干,可能连第一步都走不通。
真正的航母可不是随便找艘船加个甲板就能搞定的。从设计到建造,航母都必须满足极为苛刻的军用标准。比如,军舰需要有极高的抗沉性和适航性,还要能承受急速加减速、大幅度转弯等极限操作。同时,为了在实战中顶住导弹、炸弹等重火力打击,航母的舰体结构必须用高强度的钢板,关键部位还得敷设装甲。
而民船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讲究经济实用,能省就省。民船要的只是运货赚钱,所以只需结构强度够用,不需要过度加固。这也导致,民船在面对极端环境时非常脆弱,比如遇上大风浪甚至可能直接断裂。
说到底,民船的“体格”根本撑不起航母的“灵魂”。即使看起来外形差不多,但本质完全不是一回事。真要拿民船改装航母,上了战场很可能就是个笑话。比如,马岛战争中,英国用作补给舰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就是一艘民船,仅仅被一枚飞鱼导弹击中,就直接沉了。对伊朗这艘“沙希德·巴盖里”号来说,虽然吨位比“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得多,但也逃不过相同命运。一两枚鱼叉导弹,足够让它退出战场。
除了强度问题,伊朗这艘改装航母在设计上也漏洞百出。最奇葩的一点,就是它的斜角甲板布局完全不符合常规。正常航母的斜角甲板都是从舰尾向舰舯斜出,这样有利于舰载机的起降操作。但这艘航母的斜角甲板却是从舰艏往中间延伸。为何会有这种“奇葩设计”?答案很简单:因为这艘货船的上层建筑几乎占据了舰尾的所有空间,没地方设置传统的斜角甲板,只能凑合用这套“自创”布局。这种设计不仅难看,还严重影响舰载机的运作效率。
而舰载机能力本身更是硬伤。从甲板布局和升降机尺寸看,这艘航母恐怕连固定翼舰载机都难以起降,最多也就搭载几架轻型螺旋桨无人机。要知道,舰载机在起飞降落时会对甲板产生巨大冲击力,而这种改装的货船甲板根本受不了多大的压力。真要强行操作,没几次就得彻底变形。而喷气式无人机就更别想了,发动机的喷流可能直接把甲板吹废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这艘船问题这么多,伊朗为何还要费心折腾?答案其实并不复杂。伊朗当前的内外环境都很艰难。它支持的几个中东盟友——哈马斯、真主党、叙利亚等要么被打得元气大伤,要么自顾不暇。伊朗国内也不太平,社会矛盾加剧,还有倒向西方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急需一些能撑场面的“象征性装备”,来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同时安抚国内民心。虽然这艘“航母”在实战中基本没啥用,但对于宣传和威慑而言,还是有些“面子价值”的。
不过,从军事实际角度来看,这艘航母的作用非常有限。它可能在波斯湾搞搞小规模的巡逻或威慑,但在高强度战争中,几乎是个“移动靶子”。即便配备无人机,也很难在现代海战中发挥太大作用。
对于伊朗来说,眼下最需要解决的,其实不是造几艘“伪航母”,而是稳住内部局势,巩固基本盘。中东局势瞬息万变,伊朗若想长期生存,必须学会把握平衡、收缩战线。只要自己不乱,凭借伊朗高原的天然屏障,美以也不敢轻易冒险进攻。
0未得通其道A只能窥其貌0
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那么一点[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