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看看顾保雄的所作所为,难怪张克寒多年逍遥法外!

花开彼岸人易追心中理想 2024-12-06 17:20: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

河昌市西山分局刑侦大队,刚从警官大学毕业的秦川报到入职。初入警队的他,带着一腔热血和对正义的渴望,想象着自己未来能够像刑侦英雄崔道植、乌国庆一样,屡破奇案,守护一方平安。

然而,现实的警务工作远比他想象的复杂。他很快就体会到,在体制的重重关卡和人性的复杂面前,正义的实现并非易事。

1995年,鹤岗“12.8”大案震惊全国,持枪抢劫的凶徒手段残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恐慌。这起大案,也成为萦绕在全国公安系统心头的一块阴影,也成为秦川职业生涯的开端。

虽然时间和地点不同,但张克寒案与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展现了体制的缺陷和个体警员的挣扎。

2009年10月14日,溪城市郊野公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案,无辜农民李卫国被连开八枪当场身亡。案件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这起案件,正是秦川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挑战,也让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体制的僵化和人性的复杂。

案发后,中昌省公安厅迅速派出专家组赶赴现场,其中包括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武英德和弹道专家曹忠恕。根据现场遗留的弹壳,曹忠恕很快判断出凶器是M20手枪。

这让他立刻联想到此前发生在昀城市的几起类似案件:2004年4月22日,昀城市一家银行发生抢劫案,一死一伤,七万现金被劫;2005年5月16日,昀城再次发生银行抢劫案,两名储户被当街枪杀,十七万现金被抢。

这两起案件的凶手作案手法极其相似,都是近距离爆头,且弹道测试结果显示,凶器均为M20手枪。2009年3月19日,昀城市军事重地发生哨兵被枪杀案,凶手抢走哨兵的枪支后逃逸。同样,这起案件的凶器也是M20手枪。

基于这些信息,专家组成员武英德和曹忠恕都认为,溪城市郊野公园的枪击案与昀城市的几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人所为,建议将这几起案件并案调查,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破案效率。

然而,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却遭到了溪城市公安局副局长顾保雄的坚决反对。顾保雄认为,溪城案件的受害者没有钱财损失,与昀城的抢劫案动机不同,因此不构成并案的条件。

他坚持认为凶手是在附近踩点时被李卫国撞破,才将其灭口。尽管武英德、曹忠恕等人极力劝说,顾保雄依然固执己见,拒绝采纳并案建议。专家组无奈,只能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开溪城。

顾保雄的固执并非完全出于对案件的误判,而是掺杂了更多复杂的因素。他与昀城市警方此前有过合作,但因办案理念不合,最终不欢而散。

这次的并案建议,让他感觉像是在向昀城警方低头,有损自己的面子和权威。此外,他也担心如果并案,破案的功劳会被昀城警方抢走,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个人的升迁和仕途。

一个月后,张克寒在溪城市农宝银行再次作案,一名储户取款后被枪杀,四万五千元现金被抢。案发后,武英德、曹忠恕等人再次赶赴溪城。

现场遗留的弹壳再次证明,凶器就是M20手枪。这一次,并案的证据已经确凿无疑,但顾保雄仍然坚持己见,拒绝与昀城警方合作。他声称已经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画像,正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线索,无需并案调查。

顾保雄的这种“鸵鸟心态”,让他错过了最佳的破案时机。张克寒的反侦察能力极强,看到警方发布的通缉令后,他迅速逃离了溪城,销声匿迹。

溪城警方在顾保雄的指挥下,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2010年10月25日,星火钢材厂的龙某在上班途中被枪杀,车上的笔记本电脑被抢走。凶手作案后乘坐905路公交车逃离现场。

这起案件再次引发了社会恐慌,也让武英德寝食难安。他知道,凶手一日不落网,就意味着更多无辜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

此时,武英德因为意外摔伤住院。在病床上,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学生秦川身上。

他深知秦川的才华和能力,也相信他能够突破体制的束缚,将凶手绳之以法。秦川起初犹豫,他明白这起案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也深知体制的阻力之大。但他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重任,因为他无法对老师的期望和受害者的苦难视而不见。

秦川被调到省厅刑侦总队,专门负责昀城和溪城系列枪击案的侦破工作。他到任后,立即展开调查。

他仔细研究了昀城警方提供的案卷材料,并亲自到案发现场进行模拟,试图还原凶手的作案过程和逃跑路线。

然而,秦川的调查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顾保雄的阻挠。顾保雄对秦川的到来心存芥蒂,认为他是来抢功的。

他处处刁难秦川,不配合他的调查工作。秦川建议尽早排查退伍军人胡中兴的下落,顾保雄却以各种理由推诿。秦川决定亲自前往岚江调查,同时要求溪城警方调取监控录像,但顾保雄以视频模糊为由拒绝提供帮助。

更令人气愤的是,曹忠恕此前已经将昀城和溪城并案侦查的书面材料提交给溪城警方,但顾保雄却谎称没有看到这份报告。秦川建议顾保雄派人前往昀城公安局共商案情,顾保雄也置之不理。

他坚持认为各自查案效率更高,并且不愿与昀城警方合作。

秦川意识到,顾保雄的阻挠并非完全出于对案件的误判,而是源于他根深蒂固的个人偏见和对自身权威的维护。他害怕与昀城警方合作会让自己丢面子,也担心破案的功劳会被抢走。

这种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案件的侦破进程。

面对顾保雄的阻挠,秦川并没有放弃。他深知,案件的侦破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体制的支持和合作。

他决定从其他方面入手,寻找突破口。

秦川注意到,溪城警方在监控采集方面存在严重漏洞。他亲自前往现场走访,发现许多关键区域的监控录像并没有被采集到。

这让他意识到,溪城警方的工作并非不力,而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他决定亲自组织人员对相关区域的监控录像进行全面排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秦川的努力下,警方终于在一家网吧的监控录像中发现了张克寒的踪迹,并获得了他的正面清晰照片。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案件的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克寒看到通缉令后,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警方盯上,于是停止了在网吧和早点摊的活动。这使得秦川原本计划的诱捕行动功亏一篑。

尽管如此,张克寒的照片已经公开,这无疑对他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张克寒案的侦破过程,充分暴露了警务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共享机制缺失、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了案件的侦破,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秦川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能力、坚韧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与顾保雄的固执、狭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秦川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对体制弊端的反思和警示。

张克寒案最终告破,正义得到了伸张。但这起案件也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警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在良好的体制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只有不断完善警务机制,加强部门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秦川的破茧之路,也是中国刑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个人的努力和体制的完善缺一不可。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维护社会安宁的目标。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