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考一直被视作相对公平的一片净土,尤其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它是逆天改命的关键途径。贫困地区的学生凭借自身努力与天赋,通过高考考入重点大学,走出大山开启新的人生,彰显了高考给予机会的公平性。然而,我们深入探究便会发现,高考公平性并非绝对,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
从教育资源分配看,城乡差距显著。城市孩子能轻松参加课外辅导班,接触先进教学设备与多样学习资料,如大城市中学实验室齐全,学生实践能力得以增强;而偏远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实验课程难以开展。家庭背景方面,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为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专业家教辅导及人脉资源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贫困家庭孩子则常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只能依靠学校有限资源与自身努力。这种资源和机会的差异,使不同家庭背景孩子高考起点不同,引发人们对高考公平性的思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城乡之间表现尤为突出,城市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设备先进、资料丰富,农村学校却师资短缺、设施陈旧。大城市重点中学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有现代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专业艺术、体育教师,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农村学校教师兼任多学科,教材图书资源缺乏,学生知识面受限。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孩子的高考起点,当富裕家庭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时,贫困家庭孩子课后还需承担家务劳动甚至养家活口,学习时间和精力自然较少,人生起点显失公平。
高考试卷不统一,难度有差异。发达地区试卷注重综合应用与创新思维考查,落后地区侧重基础知识,这导致成绩缺乏可比性,影响录取的公平性。如使用全国甲卷与新高考 Ⅰ 卷的地区,考生竞争同一高校时面临不同挑战。录取分数线和招生计划也存在地区差异,高校在本地招生多,分数线低,高考大省招生少,分数线就高,许多优秀考生因地域因素无缘理想高校,公平性受损。河南高考落榜的考生在北京家庭当保姆,辅导中小学生的功课,做题能力丝毫不亚于名校毕业的孩子父母,这并不只是网络段子。各类加分政策有待完善。一些地区推行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特长加分等多元评价方式,将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纳入评价体系,为有特长但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提供机会,促进公平选拔人才。但实施中面临评价标准不统一、特长加分认定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出现一些有争议的事件,一些高中生甚至小学生因为父母是科研领域的专家而获得科技发明奖或科技论文奖,由于这些事件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的认知范围而引发了公众对诚信问题和高考加分公平性的广泛质疑,急需我们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与操作性强的标准化流程,以确保高考加分制度的公平公正。
考试内容上,有待减少重复性、记忆性内容,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型,考查实践应用与创新思维。如高考试题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题,有助于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学生。但设计开放性题型时,需保证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同时要考虑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缺乏实验设备和实践机会的情况,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改革可行性与公平性。曾有一位来自陕西的考生,因为对作文题才的普适性不满,借用考试的机会,给老师写了一封题为“我的二货老师”的信,文中写到:“你也许不相信我的父亲从来没有见过高速路,当他从电视上看到那么宽的马路时总是裂着嘴说:多好的地方,晾包谷可太好了。”文章言辞恳切,发自肺腑,文笔还真不错,但很遗憾地只得了0分。文章引发了公众对于教育资源不均、城乡差异等问题的关注,它反映了人们对于高考作文题目不够贴近全体考生生活实际的担忧,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资源有限的考生。
高校的布局上也有失公平。我们只需将北京市的211与985高校与高考大省同类高校数目对比一下就能看出问题。北京市有包括清北等顶尖985高校 7所,211高校23所。而分布在高考大省的同类高校有多少呢?以河南省为例,985高校没有,211高校只有一所郑州大学。山东省有985高校两所:山东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211高校只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广东省有985高校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11高校2所: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的211和985高校数量明显多于任何一个高考大省,更不用说那些老少边穷地区了。当然这种分布情况与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的地位、教育资源的集中以及历史发展等因素有关。然而这也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推进高考公平,高校招生名额要按高考人数比例合理分配,减少部属高校本地招生名额,增加高考大省和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招生计划数,缓解录取机会差异。尽管此措施可能遇阻,但我们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宣传引导,逐步进行调整。
合理布局高校资源也很关键,我们要鼓励高校在中西部和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开设分校或合作办学,提升当地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规范复读政策也非常必要。复读生因多读一年甚至多年,严重占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学习经验与对相关知识的熟练程度要比应届生占优势,理应对其报考院校和专业做出一些限制,或者按照复读次数提高录取分数线,同时要加强对复读机构的监管,维护应届生的合法权益与高考的公平公正。
高考的公平性虽然复杂且存在问题,但高考在人才选拔和社会阶层流动中的作用重大,无论如何是不可或缺的。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看,尽管高考会一直存在,但是很可能会逐渐演变成高分卷王学霸厮杀的阵地,普通孩子费劲巴拉地去读一个三非大学真是一个赔钱的买卖,还有那些一两百分就可以上的民办大专还有意义吗?高中生读不到高三,大多数学生陪跑一阵子就会放弃押注,该干嘛干嘛去,反正比上大学要强。实际上,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下的高考对多数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个累赘,它让那些大学毕业生穿着长衫没事干,脱下长衫又不甘心,何苦呢?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渣们来说,放弃那些烧脑的数学题型与刷刷刷的高考英语模板,“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去学点实用的手艺与技术比什么都要强,谁爱卷就让他卷去,也许这样的教育才有意义和价值。如果我们的考试制度还是一根筋地力图用扩招来缓解就业问题,最终的结果必然像恒大地产一样崩盘。
高考改革需各方共同努力,兼顾各方利益诉求,采取渐进稳妥策略,确保公平、科学、合理发展。只有这样,高考才能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和人才成长的摇篮,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向公平、和谐、进步方向迈进。
您对当前高考制度中最满意与最不满意的规定分别是什么?您认为急需改进完善的高考政策还有哪些?请在评论区发表你的高见哦。
一二三
你发现没?你吐了那么一大堆,给谁看?有用吗?还不是只有我一人来评论区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