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锦江江畔泡桐花盛开,夏初东大街蓝花楹绽放,深秋华西钟楼前银杏叶飘落,隆冬沙河边腊梅吐露芬芳。一条条独特而有个性的街道承载着成都的四季美景。”
“在这座城市中有草木为伴,当我们举目四望时,便再也不会迷失。”
——孙海《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
在微博上,他有近120万的粉丝;他成立的平台,将全国各地喜爱植物的人聚集到一起,他们经常走进山野丛林深处,体验探寻植物之趣;他熟悉成都每一条街每一个季节的一草一木;他说放眼全国,很少有哪个城市能有成都这样的绝色之美;他深爱草木光阴里的成都,也一直在分享关于这座城市草木四季的快乐。
他著书多部,是《花卉》杂志的编委、成都青羊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还给央视纪录片、物种日历、本地多家媒体平台撰稿;他说想做一个植物文化的传播者,支撑他做这一切的动力不是生活工作所迫,而仅仅是因为爱好……
他是微博大V“喵喵植物控”的创始人、《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作者、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孙海。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千里沃野。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在此交汇,带来丰沛的降水,由都江堰而来,发达的岷江水系哺育和灌溉了成都平原的万千生灵,植物生长繁茂。这里历来是令人艳羡的天府之国。
成都,超过2000年的建城史,使之拥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当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城市厚重的历史发生碰撞,在今天能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刚刚拿到孙海的新书《街巷里的四季——成都草木寻踪》,初读前言,便觉唯美灵动,吸引人不得不往后细细品读。我们很难得一见,有人会专门用一本书来描写成都这座城市里的植物,孙海这样做了。
川大华西校园内的黄花风铃木,与华西坝百年古建筑交相辉映
白玉兰
“近20年,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天,我走在这座城市的街巷里,看到林荫道上的花草树木,觉得十分美丽,我们往往对近在咫尺的美丽视而不见。于是突然有个想法:或许草木更能承载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那我是否能和草木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你有心去做,且具备了一定的积淀,一条寻常的路,任何时候都能产生新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从孙海的文字中去体会成都四季草木花卉的魅力。
成都二环高架下,爬山虎爬满了桥桩
印象里,成都的春天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孙海说,成都沙河边隐藏着很多春天的秘密。
“每年这个时候,我总会在河畔的草地里寻找一种开着可爱的粉紫色小花的草本植物。正是它们悄悄地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它就是紫堇。这种一年生的灰绿色草本植物,一直极为低调地生活在我们的城市里……如果要寻找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成都春天标志性的植物,紫堇一定可以入选。”
紫堇
而成都初夏的美好,孙海也通过他的文字,夹杂着成都的历史,进行了唯美的讲述。
“初夏时节,金融商业街上,一排排蓝花楹成片开放。如梦如幻的蓝紫色辉映在鳞次栉比的楼宇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于成都,早在100多年前,东大街就是成都最为富庶的街区之一,更有‘蜀中第一街’之誉。今天,东大街仍然是这个城市创造财富价值最主要的地方。”
五月,蓝花楹的香味在成都东大街街头弥漫
众所周知,芙蓉是成都的市花,且只在秋天盛放。成都也称“蓉城”则源于芙蓉花。而孙海也在这本书中,对成都的市花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写。
“古人也称木芙蓉为木莲,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为深红色。有的品种的花色可以在一日之内,从粉白、粉红变为深红。因花朵一日三变其色,故名醉芙蓉、三醉花、三醉芙蓉。”
成都街头的芙蓉花
芙蓉花开之后就是银杏叶黄,成都也进入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冬季。
“十一月,成都进入初冬季节。立冬以后,这座城市最华丽的色彩毫无疑问是银杏的金黄。每年的这个时候,成都人总会看着身边日渐金黄的银杏叶,心中祈盼着在它们最为美丽的时候,能够恰逢蓝色天空下的冬日暖阳。”
成都都江堰的银杏古树
“漫步于成都的街头巷尾,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花重锦官城’的色彩,花草树木也无时无刻不为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物候与生物多样性。静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我们很容易欣赏到这些植物所展现出的梦幻般的美丽。草木四季的变化,都在或古老或时尚的成都街头静静地发生着。在这座城市中有草木为伴,当我们举目四望时,便再也不会迷失。”
你不可否认,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如此“长情又专一”,可以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
孙海是个老成都,长得有点像马云,当然比马云要帅得多,笑起来的时候还要更像,一问才知很多人都这么说过他,甚至还送外号“马丁”(因为他的微信名叫“丁丁喵”)。当聊到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植物感兴趣的,“那得是读小学的时候了吧。”孙海笑着说。
孙海
年少时的喜欢是最纯粹真实的。那时查阅资料不像现在如此便捷,孙海几乎课余之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看《大自然杂志》、《动物世界》上了,难得的是,这样的兴趣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减,即便大学所学专业是法律,即便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此毫不沾边。
十几年前,像腾讯QQ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推出,打破了地域的阻隔,改变了无数人的沟通方式。孙海也终于有机会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植物爱好者,聚集在他们的线上“植物王国”里,交流彼此的新发现,沟通对植物的喜爱。
孙海回忆说,那是一段开心的日子,大家纯粹地追求着自己的热爱,这么多年过去了,群里的很多人已经沉淀为他的好友。
为了拍摄到想要的素材,摄影师是什么姿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孙海追求爱好的路途上,一个突破性改变发生在2011年。
那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铺天盖地的消息第一时间在微博弥漫开来。那是孙海第一次接触微博,他在关注着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同时,也被微博的快速的扩散影响力震惊了。于是,那一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微博:喵喵植物控。并经常和志同道合的植物爱好者们一起在上面更新一些关于植物的科普和心得。
没想到,这一无心之举,居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如今拥有近120万粉丝的“植物达人”。
微博上,孙海是一个拥有119万粉丝的“植物达人”
其实约见面之前,我就在想像这个在微博上各种耍宝卖萌、俏皮话张口就来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当见到本人之后,发现是一个长相帅气的中年男子,这样的反差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惊讶。转念一想,这得是在植物当中体会到非常多的乐趣,才能在微博上去如此肆无忌惮地表达吧!
他的微博内容,除了有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之外,更多的是对植物的科普,他说,比起作家、植物学者这样的定位,他更希望做一个“植物达人”或是植物文化的传播者。
孙海向大家科普植物知识
比如今年1月16日,孙海更新了微博,分享了他的外出新发现。他用800多个字描写了自己对“藏报春小居群”的认识,并配了九张鲜亮生动的图片。他描写植物很有意思,会尽量摒弃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更多是透过花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让读者更有兴趣去读下去。比如:他写藏报春就引出了清代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上的描写,甚至找到了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与藏报春的故事。
藏报春是一种较早开放的报春花,每年冬季,残雪未消,成都周围石灰岩地形的山地中,偶尔就能够发现它们的踪迹。
“我很不主张科普作者的文章是另一批科普作者在读,这样如何能更好起到传播的意义呢?所以,我个人希望即便读者不是一个很懂植物的人,看我的文章后也是很容易读进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可能喜欢上植物学。”
孙海也会举办公益讲座,激发小朋友对植物和大自然的兴趣
当然,孙海希望这种喜欢是自然而然被发掘出来的,绝对不是强迫自己去喜欢。每个人都不一样,人总不能以自己的个性为标准去要求人。
在线上,孙海还组建了多个植物爱好者微信群。周末的时候,大家经常会一起去到山野,在不同的季节里,去感受不同植物的魅力。这是群友线下相聚的好时机,甚至还有人会坐飞机从外地来参与他们的活动。
孙海说,大家职业、年龄各不相同,却因为相同的爱好能够聚在一起,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里找到共鸣,那种纯粹的快乐很美好。
孙海和植物爱好者在山林野外
高山捕虫堇,拍摄于西岭雪山
川赤芍,拍摄于王朗
缅甸树萝卜,拍摄于西双版纳银厂山
石胡蝶
川西吊石苣苔,拍摄于峨眉山
在孙海身上,老成都人的从容自在在他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他说,不是他的东西就不是他的,不会硬要去争取,但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做好。他觉得自己的爱好并不比成都人打麻将更高贵,各得其乐就挺好。他说爱好不一定要当成事业,就仅仅当个爱好乐趣也不错,还可以成为终生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如果某个周末,你联系不上他了,别着急,他一定是钻到他的“植物星球”里去了。
想和孙海老师一起去踏春赏花、让孙老师带我们重新认识这座城市的四季美好吗?欢迎文末给我们留言哦。
—漫成都.人物—
文字|十里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十里
监制丨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