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筑起健康中国的第一道防线

扬眼 2024-12-17 11:35:54

这条路,看似寻常最奇崛,近四万名乡村医生,在辽阔的江苏乡村和社区,用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留下了一路风采。

长在农村,记事时起就知道 “赤脚医生”,农民生病、预防接种离不开他们,他们是农民最信任、最尊重的一群人;上个世纪末,“赤脚医生”变成了“乡村医生”,除了医疗救治,他们还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公卫领域新任务,成为亿万农民身心健康的“守护人”。全国140多万乡村医生,筑起了健康中国的第一道防线。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为农民看病、守护百姓健康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承担着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诊疗人次约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五分之一,保健能指导,小病不出村,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率先实现了均衡化。

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条路,看似寻常,实则繁琐枯燥。量血压、测血糖、建健康档案……经常没有休息日,年纪大的、行动不便的,还要送医上门,送药上门,星夜兼程,是一代代村医的宿命。

清晨七点半,邵承娣就已经在给患者问诊开药。她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3年,为七个自然村近3000名群众服务,自愿做村里的120,24小时随时服务,群众说她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刘兴云1982年就成为赤脚医生,自己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扎根农村40年,先后救治过20多位危重人员。

80后盛利华夫妻搭档做村医,平淡相守20多年,“我累了,老百姓就方便了。”不是豪言壮语,却让人肃然起敬。

53岁的张军,继承了父亲衣钵成为二代村医,自学本科,用一次次通过考试提升自己,人称“考试达人”,先后拿到了乡镇助力执业医师、国家助理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医师等资质成熟,每天学习两小时,下载了10多种APP查询资料,与名医交流,最近正在学习AI技术,让新技术成为工作助手。

贡旦旦,因为先天疾病 身高只有1米2,但坚守乡村医生岗位近30年,用坏了4个药箱,受同为乡村医生的母亲影响,她练就了扎实的职业技能,签约30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一户一档,上门随访,送医送药,用小身板守护村民的大健康。

73岁的顾六金,2011年退休后仍发挥余热,迄今行医53年,为保障一方百姓的健康贡献了大半辈子的才智和身心。

90后高宏远也是一位“二代村医”,他曾经骑着三轮车,带着大喇叭,走街串巷宣传医疗政策,工作一丝不苟,业务不断提升,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

98年出生的蔡玮,工作后迅速进入角色,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每项工作有条不紊,她最大的愿望是“让农村妇女儿童享受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

工作在基层,遇到突发情况,抢救危重病人,并不常见,乡村医生大多没有一鸣惊人的高光时刻。日复一日,工作是简单的重复,选择坚守,耐得住寂寞,乐在其中,方显医者仁心本质。

健康无小事,邻里乡亲有人生病,必须要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农村富裕了,生活安逸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高了,服务能力必须水涨船高。村医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守护基层群众身心健康依然任重道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宗玉枢

校对 王菲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