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晚年谈到李敏泪如雨下:最困难的时期,大姐一直偷偷给我塞钱

迷途羔羊归巢处 2025-02-02 11:18:20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李讷,虽是同父,却不同母。由于成长环境迥异,她们的习惯和脾性自然也差别较大。所以,当李敏回到父亲身边,开始和妹妹李讷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时,曾出现过不少矛盾。不过,在毛主席的教导下,姐妹俩很快就彼此理解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姐妹俩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彼此间常常关怀备至,也时常互相加油打气。

毛主席逝世后,这对姐妹受到的打击极大,她们彼此鼓励,才缓缓地从那段悲痛的时光中走了出来。

李讷到了晚年提及李敏时,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说道:“在最为艰难的那段日子里,姐姐常常悄悄地给我塞钱。”

李敏和李讷,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她们的生活经历究竟是怎样的?她们之间又有着怎样深厚的姐妹情呢?

【李敏和李讷截然不同的童年时光】

1936年,毛主席带领着中共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主动从瓦窑堡撤离,进行战略转移,来到了保安(就是如今的志丹县)。没过多久,他的妻子贺子珍在一个破旧的窑洞里,生下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李敏。

那时候正值革命最为关键紧张的阶段,毛主席整日为战事忙碌,压力着实不小,不过当看到乖巧可爱的女儿时,他的心情一下子就舒畅了许多。

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婚后,生的几个孩子不是夭折了,就是在战争环境中丢失了。所以,李敏的出生,让这对夫妻格外欢喜,也对她格外疼爱。

然而,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工作极为繁忙,着实没有充裕的时间来照看孩子,无奈之下,只好忍痛将孩子寄养在老乡家里。后来抵达延安后,又把孩子送进了保育院。

1937年9月,性子执拗的贺子珍没听毛主席的阻拦,离开了毛主席,前往苏联。

后来啊,毛主席得知贺子珍在苏联的精神状况不太好,就下了个决定,要把四岁的女儿李敏送去苏联,好陪着她妈妈。

母女于异国他乡相聚之后,贺子珍的心情好了不少,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而终于感受到母爱的李敏,也变得更加快乐活泼了。

或许是觉着对其他孩子有所亏欠,所以,自李讷降世后,毛主席将自己全部的父爱都给予了这个小女儿。

毛主席整天忙于各种事务,工作极为繁忙。当他工作得疲倦时,便会去和小女儿玩耍一番,这样能让他的疲惫得到不少缓解。等李讷稍微长大一些后,毛主席在工作闲暇之时或者饭后,常常会牵着女儿的小手去散步。父女俩一边走着,一边愉快地谈天说地,欢声笑语不断,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在毛主席的诸多孩子当中,李讷算得上是最为幸福的那一个,缘由在于她是其家中兄弟姐妹里,仅有的一个在父母身旁度过童年以及青少年时光的孩子。

然而,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李敏,虽说去了苏联跟自己的妈妈相聚,感受到了那份久未体验的母爱,可这幸福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有一天,贺子珍突然接到李敏所在的国际儿童院的通知,说李敏突发急症,要她赶紧去医院。

贺子珍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瞧见发着高烧、生命垂危的女儿,瞬间泪如泉涌。医生告知她孩子没希望了,得送太平间。贺子珍跟疯了一样,紧紧抱着女儿不肯撒手,央求医生救救孩子,然而医生却表示无力回天,拒绝进行救治。

贺子珍实在没办法了,她“噗通”一下就给医生跪下了,央求着医生别把女儿往太平间送,她想把女儿带回自己家。或许是贺子珍那深沉的母爱触动了医生,医生没吭声,算是默许了。

李敏被妈妈抱回家后,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竟然神奇地开始好转。贺子珍特别开心,她打算想些法子,多给女儿补充些营养,好让女儿尽快恢复。

然而呢,这时候儿童院得知李敏的病情有了好转,就打算来接她,想让她接着回儿童院去。但是贺子珍呢,却希望女儿能在家里多休养一阵子,等彻底恢复健康了,再回儿童院。

那时候,贺子珍兴许是情绪有些激动,说话语速挺快,而且她的俄语水平也不太好,这就使得交流出现了问题,双方进而吵了起来。最后,对方竟把贺子珍当作疯子,硬是将她送进了疯人院,而李敏则被接到了儿童院。好在经过党组织从多方面进行疏通以及和对方交涉,这才把贺子珍给救了出来。

1947年的冬天,在党组织的妥善安排下,年仅11岁的李敏跟着妈妈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父异母两姐妹 从生疏到亲密无间】

李敏跟她妈妈回到国内后,由于某些特殊的缘由,没去北京,而是选择在东北安家落户了。

毛主席得知女儿李敏回国后,那是高兴极了。他很想把李敏接到自己身边,可又担心贺子珍跟一直相互依靠的女儿突然分开后,会难以适应,从而对她的身体和情绪带来不好的影响。

然而,毛主席的想法并没有得到贺子珍的认同。贺子珍从更长远的角度出发,她认为,为了女儿的未来,应当把女儿送到她父亲那儿去。

毛主席了解到贺子珍的想法后,被她那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考虑到女儿的成长,1949年5月,毛主席把女儿李敏接到了自己身旁。

在李敏还没到的时候,毛主席和9岁的小女儿李讷说了会儿话,他跟小女儿嘱咐说:“你姐姐就要回来了,她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头,你得跟姐姐好好相处,还得把姐姐照顾好。”

李讷早就从爸爸那儿听说过这位娇娇姐姐的事儿,心里一直挺好奇这个在国外长大的姐姐到底啥模样。这会儿听说姐姐要住到家里来,自己又能有个玩伴了,她高兴地冲着爸爸点头,保证一定会跟姐姐好好相处,绝不欺负她。

过了几天,李讷心心念念的姐姐总算到了。毛主席事先跟小女儿李讷打过招呼,因而李讷对李敏格外热情友善,这使得李敏原本紧张的情绪稍稍得到了缓解。

当年,李敏被父亲送去苏联的时候,年纪尚小,脑子里记事的能力还很弱,对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九年之后,当她再次回到父亲身旁时,竟觉得有些生疏,于是表现得颇为拘束。

在父亲的激励下,她变得敢于和父亲以及妹妹李讷展开交流了。李讷以前没见过这个姐姐,不过常常从父亲那儿听到有关姐姐的事儿,所以当她见到姐姐时,不但没有觉得陌生,还觉得自己以后有个能陪着一块儿玩的伙伴了,这可把她给乐坏了。

李敏跟父亲以及妹妹生活在一起没多久,就和妹妹李讷渐渐变得熟悉了,并且相处得特别愉快。

不过呢,就算是再好的伙伴,哪怕是亲姐妹、亲兄弟,整天在一块儿玩,也难免会闹矛盾。李敏和李讷自然也不例外,这姐妹俩有时候会为了一件小事或者一个玩具,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每到这种时候,毛主席总会适时地出面。不过,他不会莽撞地斥责姐妹俩,而是会耐心地听完她们的讲述,之后再加以劝解,进而教育她们:姐姐应该多让着妹妹,妹妹也应该懂得敬重姐姐,要听姐姐的话。

父亲在中间调和着,姐妹俩虽说还是免不了时常拌嘴吵闹,不过她们可没记恨对方,心里也没产生嫌隙,反倒是经过一番磨合,姐妹间的感情愈发深厚了。

毛主席特别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不过在教育上却格外严格,从不会娇惯她们。毛主席跟她们最常说的就是:“别觉得自己是我毛泽东的女儿,就觉得身份特殊,想要搞特殊化。”正因如此,李敏和李讷在往后的生活与工作里,都显得特别谦虚、小心,从来不会显摆自己的身份。

【李讷生活艰难 李敏经常偷偷给妹妹塞钱】

时光荏苒,李敏和李讷这对姐妹渐渐长大成人。

李敏高中毕业后,成功地被北师大录取。上大学时,她邂逅了此生的挚爱孔令华。毛主席对这位未来的女婿甚是满意,还亲自为女儿操办了婚礼。

李讷打心眼里为姐姐寻到了意中人而开心。在婚礼上,李讷给姐姐备好了精致的礼品,还向姐姐和姐夫表达了真挚的祝愿。

李敏在结婚没多久之后,就打算从中南海搬出去。李讷很舍不得姐姐离开,然而李敏却下定了决心要走。后来,李讷了解到姐姐搬走这件事和母亲有关,这可把她气坏了,为此她和母亲狠狠吵了一架。

李敏搬出中南海之后,李讷忽然没了姐姐在身边陪伴,感觉特别不适应。所以,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探望姐姐。李讷每次去看姐姐的时候,瞧见姐姐和姐夫之间恩爱甜蜜,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她一方面为姐姐感到开心,另一方面心里也有些许羡慕。

1970年,李讷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令,前往江西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在那儿,李讷结识了一位姓徐的男青年,众人都管他叫小徐。在小徐锲而不舍地追求之下,李讷对小徐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然而,这两人结婚之后,因为他俩文化水平相差悬殊,而且从小的生活环境也大不相同,结果刚结婚才一年多,就各走各的路了。

离婚后,李讷惊觉自己有了身孕,没过多久,她生下一个男孩。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拉扯一个孩子,那日子的艰辛,想想都知道。

1973年,李讷领着两岁的娃回到了北京。

组织给她安排了活儿,可她身体不行,没法按正常时间去上班,就只好请了个长假在家调养。这样一来,她不能正常上班,也就没法拿到正常的工钱,只能领一点儿生活补贴,所以她和孩子的日子过得挺艰难。

李敏了解到李讷的难处后,常常过来看望。每次过来,她不光会买些东西,而且在离开的时候,还会悄悄把一些钱放到妹妹的枕头下边或者书包当中。

李敏之所以会这样做,那是她对李讷的脾气清楚得很,要是直接给她,那性子倔强的妹妹铁定不会要。虽说钱不算多,可让她们母子二人填饱肚子是没啥问题的。所以啊,李讷到了晚年,每次说起李敏,那都是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讲:“我最难的那段日子,姐姐老是悄悄给我塞钱。要不是姐姐帮衬着,光凭我那点补贴,都不晓得咋能熬过那段苦日子。”

就这么着,在姐姐的帮衬下,李讷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起来了,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1984年,经由李银桥夫妇的牵线搭桥,李讷和王景清喜结连理,从此,他们拥有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结语:】

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那可是他最为疼爱的孩子。然而,这姐妹俩从未凭着父亲的威望去谋取半点特殊待遇,就算是在父亲离世之后,她们也没去继承父亲的任何一份遗产。

她俩呢,虽说一个爸但妈不同,不过在伟人恰当的教育跟引导下,相处得那叫一个和谐,感情好得很呢。就因为这样,当妹妹李讷碰到难题时,姐姐李敏会毫不迟疑地帮她一把。

1 阅读:82
迷途羔羊归巢处

迷途羔羊归巢处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