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预测,今年春玉米种植区域,虫害总体偏重发生。
其中,东北地区重点关注粘虫、玉米螟、棉铃虫、蚜虫、地下害虫等;西南地区重点关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西北地区重点关注地下害虫、蚜虫、叶螨、棉铃虫等。
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说说种植春玉米时,常见的4种虫害,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危害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农技专家给出建议),希望大家看完后,能给今年种植春玉米的农户们带来一些帮助。
第一种虫害:玉米粘虫玉米粘虫,又称为行军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玉米粘虫的生活周期包括成虫、卵、幼虫和蛹四个阶段。
其卵为半球形,有光泽,常常产在植物的枯叶或嫩叶端部的皱缝间。幼虫裸露在植株表面取食,初期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而蛹体呈红褐色,有光泽。
玉米粘虫的危害主要来自于幼虫对玉米叶片的啃食,危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形成不规则的缺口,严重时只剩下叶脉。幼虫在暴食阶段,会大量破坏玉米植株,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就能吃光叶片,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玉米粘虫的发生条件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当雨水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且温度适宜时,粘虫易发生。比如,地势低洼、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往往受害更为严重。
对于玉米粘虫的防治,可以采取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多种方法。对于成虫可以采取谷草把法、糖醋法以及杀虫灯法等进行诱杀。
而对于幼虫防治,可喷施杀虫剂来解决,针对玉米粘虫,常用药剂有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也可以喷施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甲维盐、虱螨脲等杀虫剂。
第二种虫害:玉米螟玉米螟,又被称为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的成虫有趋光性,日伏夜出,白天多潜伏在茂密的作物株间或杂草丛中,夜间则开始活动。成虫羽化后,吸食玉米植株的汁液。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尤其喜食玉米植株含糖量较高、组织较幼嫩的部位。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幼虫阶段,幼虫会蛀食玉米植株的不同部位。比如会蛀食叶片,叶片受损以后,光合作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减少有机物质的合成。幼虫还会蛀食茎秆,阻断茎秆水分和养分的传递,导致植株生长受阻,极易造成植株倒折,影响产量。此外,幼虫还会蛀食玉米果穗,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质量。
玉米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危害加重。冬季成虫会选择在寄主植物上越冬,或者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基数越大,次年玉米螟的发生程度通常也越严重。
针对玉米螟的预防工作,可以通过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等,提高玉米植株自身的抗性。而当田间发现玉米螟后,就需要及时喷施杀虫剂来防治了,防治药剂可参考上述玉米粘虫,都属于鳞翅目类害虫,防治药剂可相同。
第三种虫害: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又被称为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成虫前翅颜色为灰色至棕色,雄蛾的环形纹和肾形纹非常明显,翅顶角处有两个大白斑,而雌蛾则整体颜色较为均匀,呈灰色或棕色。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具有多种生活习性,如昼伏夜出、吐丝扩散、假死性、钻蛀为害、取食隐蔽性、高龄暴食性和幼虫转移为害性等。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取食,能够吐丝下垂并借助风力扩散到周围的植株进行危害。高龄幼虫食量较大,对玉米的为害尤为严重,特别是在暴食期,最后2-3天的取食量可达到80%以上。
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比如释放天敌寄生蜂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繁殖和生长。
而化学防治,就是喷施杀虫剂了,可用药剂有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苏云金杆菌等单剂,或者甲维盐·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复配药剂。
第四种虫害:地下害虫玉米田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它们对玉米的危害症状主要正在根部和幼苗的损害上,会咬食玉米的根、茎和幼苗,导致玉米植株的生长受到影响。
比如地老虎主要咬食玉米的近地面幼苗根茎部,使幼苗缺苗断垄,严重时甚至要重新播种。
蛴螬则主要取食作物的幼根和茎的地下部分,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导致幼苗枯萎死亡。其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易于识别。
蝼蛄会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已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造成植株枯死,其危害特点是咬痕呈乱麻状。
金针虫的危害主要是咬食玉米幼苗的须根、主根及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受害部位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
针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有多种,提前预防为主,比如播种前拌种,就能很好的预防地下害虫。而当玉米出苗后,再发现地下害虫,可以选择直接灭虫、毒饵诱杀、药剂灌根等措施来防治。
药剂防治方面,常用药剂可选择含有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来防治。
上述这4种虫害,在种植玉米过程中都比较常见,对于玉米的危害也比较大。同时,在今年种植春玉米时,预测偏重发生,希望能够引起农民朋友的重视,做好防控工作,促进玉米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