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自诩“学渣”的数学天才,虽然偏科严重,但他在21岁那年攻克了世界难题西塔潘猜想;
他师从数学大咖侯振挺,破格从中南大学提前毕业,还在博士毕业后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教授。
这位天才究竟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呢?
偏科“吊车尾” 独爱数学
刘路出生于1989年,家住辽宁大连,自幼家境殷实。父亲是某国企后勤部门的员工,母亲是一名工程师,他们都很注重儿子的教育问题。然而,学生时期的刘路却并不让人省心。
从小学开始,刘路就存在严重的偏科情况,一门心思只扑在最爱的数学上。他宁肯花几个小时钻研一道数学题,也不肯把精力分给其他科目,这导致刘路父母经常被老师叫来谈话。
对此,刘路的父母也深感无奈,他们不是没尝试过给儿子做工作。可刘路对数学实在太痴迷了,只要遇到难题就把自己锁在房间不吃不喝,搞得夫妻俩想劝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等到了初中,刘路对数学的热爱愈发偏激,甚至自行研究起了数论。因为精力倾斜的太偏,他的其他学科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成了班里的“吊车尾”。再这样下去,对刘路可不是好事。
于是,为了让儿子稳妥的考个好高中,刘路父母跟他促膝长谈了一番。他们希望刘路能暂时减轻对数学的重视,抓紧时间对其他科目查漏补缺,而懂事的刘路也确实照做了。
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刘路考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可好景不长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各科成绩还没稳定下来,刘路又扭头扎进了数学的海洋,这导致他的成绩始终飘忽不定。
高二那年,刘路加入了学校开办的奥数班,希望在这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奥数老师并不看好他,虽然刘路的成绩中等偏上,但这孩子实在太挑方向了,很难在班里混出头来。
或许是自身有所察觉,高三上半学期,刘路主动退出了奥数班。他对数学的兴趣并没有减退,朝着更深远的方向迈进,甚至还学到了高等数学了。等到了最后,就连老师都管不动他了。
高中三年,刘路的数学一直名列前茅,但他的其他科目却一塌糊涂。尽管喜欢数学没什么不对,可为此导致其他科目变差也不是好事,真要是考不上好大学那就得不偿失了。
眼看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将刘路的成绩扳回正轨,科任老师们轮番找他谈心。万幸的是,刘路利用最后半年奋起直追,最终在2008年以575分的好成绩考入中南大学。
破解难题 一战成名
其实进入中南大学前,刘路本打算就读数学专业,但他的父母希望他选个好就业的专业。刘路思考过后也觉得有利,于是主动妥协,选择了数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了大学的刘路依然酷爱数学,对这之外的学科都不感冒,有事没事就往图书馆跑。虽然他每日都潜心研究数学,可成绩在班里并不出彩,而老师也觉得刘路的思维实在异于常人。
比如解数学题,一般人都是有条有理地解答,但刘路的演算过程却是一团乱麻。其实他不是不懂运算,只是相较于解答过程,他更享受研究题目的乐趣。至于成绩,刘路并不放在心上。
这种情况一持续就是两年多,同龄人忙着参加娱乐活动,刘路却在数学题海中踽踽独行。时间转眼来到2010年,刘路接触到了数理逻辑,这门高逻辑性的学科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
作为数学基础的组成部分,数理逻辑具有明显的逻辑相关性,它的分支“反推数学”吸引了刘路。他迫切的希望能将其付诸于实践,很快,西塔潘猜想让刘路看到了机会。
西塔潘猜想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是为证明拉姆齐二染色定理强度,即找出一个最小数“N”,保证N个人力必定有k个人认识或不认识。自诞生以来,该猜想始终是未解之谜。
2010年8月,刘路第一次接触到西塔潘猜想,此时的他正在钻研反推数学。经过两个月的文献查找后,刘路决定改动自己之前想出的一个办法,说不准有解决难题的可能。
灵感来了挡都挡不住,刘路连夜写好证明过程,并以论文的形式在《符号逻辑杂志》上发表。他否定了“RT_2”2能推出定理WKL”的论点,这个发现在数学界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邓尼斯·汉斯杰弗德,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同时也是《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他和很多数学家都尝试过破解西塔潘猜想,可惜均以失败告终,没想到居然被一个年轻人给解开了!
刘路这年还在上大三,但他只用两个月就搞定了世界难题,此等天赋让邓尼斯深感佩服。他亲自给刘路写信表示祝贺,这让刘路在国内也一夜声名鹊起,成了炙手可热的理科天才。
中南大学的领导听闻刘路的事迹后,不仅破例允许他提前毕业,还给了他直博生的名额。为了好好培养人才,侯振挺教授亲自担任刘路的博导,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2012年,经过一系列研究讨论,中南大学宣布聘任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学术界一向讲究“按资排辈”,但刘路二十多岁就成了我国最年轻的教授,这个决定不免引起了一些非议。
比如,有些人认为刘路的资历太浅薄,没资格坐上这么高的位置。就连业内一些人士也不看好刘路,譬如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觉得刘路能推翻西塔潘猜想完全是运气使然。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嘲讽,刘路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的眼中只有精彩神秘的数学世界。2013年,刘路发表了《避免计算——闭集上的所有成员》论文,这个成就让他在业内又火了一把。
时至今日,刘路这个理科天才仍是“一心只顾数学题”,荣誉从没泯灭他的初心。坚持热爱的事情不容易,将它变成自己的特长更需要毅力,刘路的成长经历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
曾经的刘路是被嫌弃的偏科学渣,但时间总会证明一切,攻克西塔潘猜想让他完成了华丽逆袭。人生其实也像解数学题,当你倾尽全力去寻找答案时,成功也会变得触手可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