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避雨棚滴水危害,导流槽安装角度,连雨周维护,微环境调控技术

月落云卷 2025-02-20 23:02:46

葡萄避雨棚滴水危害,导流槽安装角度,连雨周维护,微环境调控技术

在华北的一个小镇上,四周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到了葡萄生长的季节,那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就像玛瑙似的挂满了枝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里的农民老张种了几十年的葡萄,本以为对葡萄种植已经了如指掌,可没想到还是碰到了头疼的问题。

老张之前听说现在流行在葡萄园里搭避雨棚,这样能保护葡萄免受雨水侵袭,减少病害。于是他也跟着搭了避雨棚。这葡萄避雨棚看起来是挺不错,可时间一长,麻烦就来了。他发现避雨棚下的葡萄叶子老是湿哒哒的,有些还发黄卷曲。就像那场连下了7天的雨过后,本来绿油油的葡萄叶开始变得没精打采,好多都耷拉着脑袋。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避雨棚滴水造成了危害。

避雨棚滴水可不是小事。就像老张的园子里,那些长期被滴水打湿的葡萄树,病虫害似乎也比别处的多。我上网查看了很多网友分享的经历,发现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有个网友说在南方的果园里也是,南方本来气候就湿润,再加上避雨棚滴水,葡萄树就像生活在水帘洞里,各种病害开始泛滥。

不同品种的葡萄对避雨棚滴水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像巨峰这种常见的葡萄品种,本身就比较皮实,可能短时间内滴水影响还不算太大。但如果是那种比较冷门的品种,比如说红提。红提的果皮比较薄,对生长环境的湿度要求更高。一旦避雨棚滴水频繁,红提的品质就会下降得很明显。还有无核翠宝这种甜度很高的葡萄,滴水多了,会影响它的糖分积累,吃起来甜度都不如以前。再比较一下夏音马斯卡特,这种葡萄果穗特别大,在避雨棚滴水的影响下,果穗很容易出现裂果现象。

那避雨棚的导流槽安装角度就很关键了。老张刚开始搭避雨棚的时候,也不知道导流槽这东西该怎么装。就随便弄了个角度。结果呢,雨水顺着导流槽还是会在一些地方聚集,然后又滴落到葡萄叶子上。其实按照道理来说,这导流槽的安装角度最好是有一定的倾斜度,能让雨水快速地流走。

比如说在自留地里,要是在北方,像东北那平坦的地势,导流槽可以安装成稍微向下倾斜3 - 5度就可以了。但要是是在山区的田园里,地势有起伏,那就要根据地势的高低点来确定导流槽的角度。可能在某个高点到低点的区域,角度就要更大一些,6 - 8度左右,这样才能保证雨水顺利排出。

当遇到连雨周的时候,避雨棚的维护就更重要了。我有个朋友他爸在山东的农场种葡萄,有一年遇上了连着下了15天的雨。他爸每天都在园子里查看避雨棚的情况。发现有些地方的支架被雨水泡得松动了一点,还有些地方的避雨膜有破损。这就说明了在连雨周的时候,一定要经常检查避雨棚的结构和覆盖膜。

而且在这个时候,对于田间小环境的调控技术也要跟上。比如说湿度方面,不能让园子里太湿了。可以通过合理通风来调节湿度。要是在华北的一些果园里,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可以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时候打开通风口,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把潮湿的空气排出去。但是在南方的一些田园,因为湿度比较大,可能需要更频繁地通风。

再说说避雨棚下的微环境调控技术。这就像是给葡萄创造一个专属的小生态。光照方面,有些老式的避雨棚遮光有点多,这时候就需要调整棚膜或者调整避雨棚的结构。在华北的一些丘陵地区的果园里,有条件的农民会采用双层棚膜,既可以避雨又能让足够的光照进来。

还有土壤肥力方面。避雨棚搭起来之后,土壤的湿度和温度都发生了变化。这时候施肥也要跟着调整。不能按照以前的老方法施肥。比如说在南方一些水稻田改造的葡萄园里,土壤比较黏重,加上避雨棚改变了土壤微环境,就要多施一些有机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葡萄的品质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就像老王在河北的一个大田里种葡萄,他没有太在意避雨棚滴水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调整微环境。结果那一年收上来的葡萄,果实不饱满,甜度也不够,卖相也不好。和他隔壁的老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李的果园各方面都维护得好,葡萄长得又大又甜,市场上很受欢迎。

在西北的一些平原地区的果园里,也有种植户发现,葡萄避雨棚的滴水如果不处理好,还会影响到周围土壤的酸碱度。因为他们发现,长期的滴水会使某个区域的土壤变得比较酸性,不利于葡萄的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定期检测土壤酸碱度并进行调整。

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下,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考虑到但可能对葡萄生长和葡萄避雨棚管理有影响的因素呢?是山区的昼夜温差?还是某些特殊地貌土壤的特殊成分?这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0 阅读:1
月落云卷

月落云卷

积极行动,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