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到病除,这个方子对肺心病有效!附案例分析
从蓉谈健康
2024-02-08 10:40:19
临床案例
首诊:
患者,男,64岁。
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喘促,活动后加重,夜间大汗,无胸痛,于某医院行冠脉CT示前降支狭窄70%,间断口服辅酶Q10等药物治疗,遇冷空气偶见咳嗽,咳痰。
既往患有房颤(心率>100次/分),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病史。
临证时可见:胸闷气短,心慌喘促,活动后加重,口唇紫绀,不能平卧(NT-proBNP:5642.58pg/ml),饮食可,寐差,二便正常,舌紫暗苔黄腻,脉滑且长。
四诊合参,予以下方剂:
葶苈子30g,桑白皮30g,丹参30g,赤芍30g,车前子30g,防己15g,石膏30g,桂枝10g,太子参15g,杏仁15g,滑石30g,通草10g,龙骨30g,牡蛎30g,磁石30g,茯苓20g,白术15g,甘草10g。7付。
一周后二诊:
患者自述服药后诸症好转,胸闷气短明显减轻,心慌好转,口唇紫绀明显减轻。
NT-proBNP:1954.88pg/ml;复查CT:心脏增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已消失);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滑且较前柔和。予上方7付继续服用。
案例分析
本方由葶苈大枣泻肺汤、木防己汤、三石汤、苓桂术甘汤加减而来,肺源性心脏病以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当以《金匮要略》中葶苈大枣泻肺汤破水泻肺。佐桑白皮宣肺气而利水,丹参、赤芍活血,车前子化痰利水,诸药合用,共奏强心利水、活血泻肺之效。
木防己汤同样出自《金匮要略》,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木防己通行十二经,堪称利水神药;桂枝通阳化气,增强化痰力度;人参增强胸中大气,加强化水力度;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故予石膏清里热。
杏仁、滑石、通草为三石汤的缩影,三石汤出自《温病条辨》,暑温漫延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三石汤主之。其中,杏仁开宣上焦肺气,直达大肠,气化则暑湿易化;滑石甘、淡、寒,渗湿利窍,清利下焦湿热;通草直通膀胱。
灵磁石味辛、咸,性平,无毒,入肝经、肾经,有镇静安神、潜阳纳气之功效。关于龙骨、牡蛎,陈修园曰:“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故本方加龙骨、牡蛎以固正气,降上冲之痰饮而收效尤捷,同时配伍灵磁石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苓桂术甘汤,大家都比较熟悉,一首方歌可将其功效说的淋漓尽致。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不过,使用本方需要注意:本方属于高效方,正虚明显者上述剂量应减半,另加黄芪及红参,肺源性心脏病伴心衰者,葶苈子用量30g以上效果
1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