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出游旺季
各大景区都挤满了人
对于旅游业来说
这是一个赚钱和提升知名度的好机会
可武汉却反其道而行
3月18日
很多网友都发现
没有办法预约
武汉大学的樱花通道了
要知道
武大樱花是每年春天的“固定节目”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
从四面八方而来
共享这场春天的盛世
可疫情3年
让很多人错过了那场绝美的樱花雨
所以看到无法预约
大家的心都揪了起来
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事?
但搜索武汉周围的酒店
几乎都爆满啊
这也不像有事儿的样子啊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01
其实
在3月18日这天
武汉大学举行了
2023年致敬抗疫医护赏樱专场活动
一共邀请了1.6万余名抗疫医护人员
及家属来学校赏樱花
2020年樱花开放时
许多医务工作者正奋战一线
没能到武汉大学看樱花
成为当时不少医护的遗憾
因此
武汉大学向援鄂医疗队员
以及湖北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
发出赏樱邀约
从2021年开始
连续3年为他们开设赏樱绿色通道
这一天
武汉大学不接受其他社会公众预约
02
为了邀请全国各地的英雄们
武汉更是写信
向他们发出邀请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武汉正孕育着无限希望!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欢迎恩人们、亲人们闲暇时间再回武汉
赏花、品佳肴
重温战斗岁月
感受荆楚风情
接受武汉礼遇
红毯、签名墙、纪念徽章……
武汉把仪式感
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前来赏樱的医护人员
每人都能领到一枚抗疫纪念徽章
这枚送给医护人员的特制徽章
正面刻着“致敬抗疫英雄”
背面刻着“珞珈山·2020”
寓意着“珞珈山爱你爱你”
2020年1月起
被誉为“重症八仙”之一的赵蓓蕾教授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室
战斗近2个月
之后又转战到雷神山医院
直至4月15日
他收到纪念徽章后
第一时间
将其佩戴在了自己的胸口
他说
“我想
过很多年我都会记得这个场景
湖北人民没有忘记我们”
怎么会忘呢!
怎么能忘呢!
时间拉回到武汉最难的那年
疫情刚爆发
情况严峻
武汉官方宣布:
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
全市城市公交、地铁
轮渡、长途客运
暂停运营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
也暂时关闭
一夜之间
武汉成了一座空城
就在所有人都想远离这里的时候
也有一些人却果断选择了“逆行”
▼
还记得
他劝我们不要去武汉了
但1月18日傍晚
84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
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
张昌盛
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之一
1月19日进入隔离病房
面对镜头采访时
他隔着窗口
温柔地给大家比了一个“OK”
他不知道,这个“OK”
在初期恐慌弥漫时
给了多少人信心
▼
除夕夜
数支医疗队向武汉进发
为大家舍小家
我们在过年
他们在帮我们过关
▼
“王月华,我爱你!我爱你啊!”
喊出这句话的
是河南医疗队护士王月华的丈夫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他忍了一晚上
泪水还是决堤了
▼
杨毅成是雷神山项目的
一名建筑工人
那年2月2日
本来是他和未婚妻
领结婚证的日子
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杨毅成过完年就赶到雷神山上班
他一直觉得愧对于未婚妻
于是在工地上通过视频求婚
“打完这场“战役”,我们就去结婚”
“我爱你,我等你”
▼
2月2日
是张仕华进入隔离区的第12天
这一天
他隔着探视窗
把所有的爱意都写在了一张纸上
“今天,我欠你一个婚约
今生,我用一生去守护...”
▼
“赵英明!
记住!
平安回来!
老子包一年家务!”
1月28日早上7时许
四川省广元市
赴武汉医疗援助队伍出发
在送别现场
丈夫带着哭腔大喊
“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
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
▼
一组医护人员的睡姿照
刷爆全网
他们蜷缩在地休息
只为争分夺秒战斗到底
在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时候
为我们挡在疫情之前的
就是他们
▼
疫情期间
火神山医院一位护士的母亲
遗体火化
她无法回家
只能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
这是她悼念母亲的方式
后来疫情在全国爆发
新增感染人数不断攀升
重灾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但不变的是
总有一群人
一直在那里
替我们负重前行
▼
这张照片
拍摄于新疆阿勒泰地区
边境雪原
马背上的战士们
是库尔特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和护边员
他们的工作是
边境踏查、防疫走访和疾病诊疗
像这样的踏查
每3-4天就要进行一次
每次行程逾60公里
历时近10小时
▼
湖北十堰的一位护士
已经25天没回家了
她送急诊病人时路过自家楼下
老公闻讯穿着睡衣抱着孩子跑下楼
送来煮好的饺子
为避免传染家人
老公和孩子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吃
她也不能抱抱9个月大的孩子
▼
河南周口市扶沟县人民医院门前
疫情一线护士刘海燕与9岁女儿
隔空拥抱
▼
“是陈炳吗?
“呀,是你?!”
2月4日傍晚5点
绍兴市人民医院隔离病房的走廊上
一对多天未见面的医护夫妻
在隔离病房走廊相遇
两人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也戴着口罩和护目镜
但一照面
还是认出了彼此
互相用手指了指对方后
两人拥抱在一起
随后又各自继续工作
▼
这张对比图的主人公
是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
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她的脸上
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
在6位治愈患者出院后
两名医护人员开心地跳起《四小天鹅》
其实
走出病房他们也是孩子啊
▼
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
护送一位87岁的患者做CT
回病房的路上
他问老先生
要不要看一眼落日
老人点点头
于是
他陪老人一起
感受了一场早春三月的阳光
▼
武汉大学的早樱
2月末开了
不少人看着看着
却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是啊
久违了,樱花!
忆往昔
每逢初春樱如雪
各路游客纷纷来赴花事之约
那一年
却只剩空荡荡的学校
还记得当时有一条
让人泪目的留言
我怀念的是
当樱花以秒速5厘米的飞坠
轻吻武大的斗拱翘檐
八方人海也以一日千里的潮涨
向武汉聚拢
我以后不会抱怨堵车了
因为那才是繁华大道
也不吐槽人山人海了
因为这才叫国泰民安
如今我们的生活
终于开始恢复正常
那些英雄的身影
也逐渐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啊
因为如果没有他们
春天恐怕没这么快到来
03
抗疫那段日子
大家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
戴着口罩
很多人在离开的时候
都不知道自己的“战友”长什么样子
如今
他们终于能站在阳光下
“坦诚相见”
那些奋战的日日夜夜
如今回忆起来
依旧感慨万千
有人说
不要活在过去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该忘了就忘了吧
其实
有时候遗忘才是最残忍的事情
唯有记住共患难的这几年
才能明白
为何彻夜难眠,为何逆向而行
有过怎样的恐惧,有过怎样的奋起
又是如何从凛冬泪挥,走到春暖樱绽的
就像武汉曾经给医疗队全员感谢信里
写得那样:
忘不了你们从祖国四面八方
驰援武汉时
口中喊出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忘不了你们穿着防护装备走进病房
握着患者的手说
“别怕,有我们在!”
忘不了你们脸上
被面罩勒出的一道道印痕
更忘不了你们摘掉口罩后
露出美丽迷人的笑容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武汉一直没有忘记!
在抗疫人员离开时
武汉给大家都送上了
一张特别的机票
航班:胜利号
登机口:凯旋门
始发站:武汉
目的地:美丽故乡
日期:抗疫胜利日
同济健康天桥上
印着全国援鄂医疗队的名称
设计的初衷很简单
因为逆行出征
所以铭记
因为英雄壮举
所以感恩
因为无私奉献
所以弘扬
樱花防护服、军靴、军帽
……
武汉志愿者们
还将援鄂医疗队员回赠的礼物
捐赠给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
几千件实物
每个都蕴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也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武汉还用32张海报
表白来支援的地方
每一张都用心十足
樱花有意,曲水流觞
最美的不是樱花
而是战斗在一线的你
都说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
可在他们心里
英雄是那些成千上万逆行的人
懂感恩,知回报
是浸润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
也因为如此
才滋生了浓郁的亲情、友情、乡情
也才有了
那一个个
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