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刘震:职务资历不算很高,为何40岁能评衔上将?

秋恒看军事 2024-03-06 23:03:39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老狐话史作者/老狐话史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大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拉开序幕。

在这座无虚席的礼堂中,无一不是为我国解放斗争事业付诸一生,为我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

其中,有一位来自解放军第四野战队、人称“四野头号虎将”的刘震在此次授衔仪式中被授予“开国上将”的军衔。

要知道,当时的他不过才40岁而已,职务和资历都不算出众。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成为“中国开国上将中年纪第二年轻”的英雄人物的呢?

一、生于革命年代 他志愿加入红军

1915年,刘震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孝昌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候,家庭的贫寒与父母的辛苦让刘震小小年纪就明白了懂事。

即便如此,可在刘震5岁时,母亲不幸因病去世。

这对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此后,刘震的父亲一人分饰两角。

“既当爹又当妈”的照顾着年幼的刘震,服侍着家中年迈的双亲,还要日夜挤出时间在田地间劳作。

这样的日夜操劳让刘震父亲的两鬓,早早冒出了斑白的头发,看着这样辛苦的父亲,刘震极力想要帮助父亲做些什么以减轻他的压力。

可是,他只是一个孩子,除了力所能及的家务之外,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艰苦的日子一天天地继续着,在刘震10岁那年,她的父亲不幸患上哮喘,再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可家中的唯一经济来源正是依靠在农田间的辛苦劳作。

失去父亲这个主要劳力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一团愁云笼罩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此时,察觉家中惨淡的气氛,刘震站了出来。

他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如何在田间劳作。

就这样,刘震劳作谋生,父亲负责家务,一家人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也勉强能够度日。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刘震15岁那年。

1930年,中国革命运动在孝感东北部迅速崛起。

这种极为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深深地吸引了刘震,看着出现在街头巷尾、穿着军装、高喊着口号的红军,年仅15岁的刘震毅然决定要成为他们当中一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

“曾经无人为我们发声,导致我们穷苦至今;现在,有人对我们施以援手!”

“作为受益最大的人,我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浴血奋战,心安理得的享受建立在红军血肉之躯上的好处!”

刘震义正言辞的说辞并没有得到家中父亲以及亲人的同意,他们要求刘震留在家中主持整个家中的生活,甚至以死相逼。

此时,刘震迷茫了——一边是苦苦恳求的家人;一边是革命的号召,他被夹杂在现实与未来之中两难。

终于,在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里,刘震经过一连几天的辗转难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二、实现远大志向 他立下赫赫战功

“对不起,我还是想加入中国红军。”

1931年10月,刘震不顾家人的挽留,简单告别之后就离开了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成为了一名16岁的中国工农红军战士。

1932年,由于战争形势的动荡,红四方面主力军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进行了战略转移。

而被留下来的刘震与其他战友由“鄂东北道委特务第四大队”更名为“红二十五军手枪团”,组成了一支全新的红二十五军。

在此后的诸多战斗中,刘震与红二十五军的所有战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极为出色。

而刘震也因其个人的英勇表现以及优秀的能力,被提拔为红二十五军手枪团的副班长,并暂代党支部书记。

1934年5月6日,红二十五军手枪团,奔袭了罗田县城的国民党军五十四师的后方仓库,打出了红二十五军的首次胜仗,并缴获了大量物资。

正当支部总结会召开,所有人喜气洋洋的汇报着本次缴获的所有物资将为红二十五军带来多大的帮助时,刘震的一席话却让所有人愣住了。

“我们这一仗虽然是打赢了,却不能叫作全胜,战术运用上的问题非常大。”

这句不和谐的话语瞬间让现场的气氛陷入一片死寂,看着脸色逐渐阴沉下来的军长,没有一人敢出声斥责刘震不合时宜的发言,所有人都在等着军长下一步的动作。

出人意料的是,军长却丝毫没有生气,反而让刘震说说他的见解。

听完刘震的解释,军长大喜过望,连连称赞他是一个“有战术、有眼光、能力十分优秀的战士。”

得到了军长的赏识,刘震一跃成为二二四团一营一连的指导员,这引起了许多红军战士的不满。

在部队中,大家最为忌讳的就是“连升几级”。

得到这种优厚待遇的刘震一时间成为了大家讥讽的对象,不少战士们在私底下嘲笑他是“只会卖弄小聪明、表现自己却不干实事的投机倒把之人”。

可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刘震的出色表现,让所有不认同他的声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1934年6月,红二十五军遭到鄂豫皖三省国民党军联合“围剿”,一时间整个部队内人心惶惶、“未战先败”。

此时,刘震站了出来,他一边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一边协助连长指挥作战。

在刘震的不懈努力下,红二十五军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而他在战场上吃苦在前、冲锋当先的无畏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与赞赏。

后来,在1934年的红军长征中,红二十五军在行军时遭到突袭,情况十分险恶。

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击,刘震依旧沉着冷静地协助连长指挥战士们进行反打。

可惜,在第五次反冲击时,连长不幸牺牲。

一时间,红二十五军“群龙无首”,隐隐有了溃败的迹象。

此时的刘震临危受命,成为代理连长。

在他的带头冲锋下,虽然全连伤亡近半,但他们成功守住了这块关系我军能否继续西进的险要关卡,成功完成了作战任务。

战后,无数的重伤员陷入痛苦之中。

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再完成接下来的长征路途,只会成为大家的负担。

可是,如果将他们遗留在这个地方,不久后,等待他们的便只剩死亡。

看到刘震前来查看伤员状况,大家一度欲言又止。

他们多么希望这位英勇的首领能够带上他们一起离开,又多么担心自己会成为部队中的累赘。

重伤员的表情变化被刘震尽收眼底,他知道他们在担忧着什么。

“轻伤的同志们自己走路,重伤的同志们我们抬走。”

“大家是一起来的,就要一起走,一个也不能掉队。”

说罢,在战士们震惊的目光中,刘震率先抬起担架。

从河南到陕西,十几个日日夜夜,没有一位重伤员离开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大家打心底佩服这位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的代理连长。

长征途中,刘震先后担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一营政治委员与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治委员。

1936年4月,改任红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后又担任七十五师政委。

此时的他年仅21岁,是红军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震所在部队奉命奔赴抗日前线。

历经8年抗日战争,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战全面胜利。

刘震改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并在怀德战斗以及此后的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战功赫赫的刘震成为了驰骋东北战场的一员虎将,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也成为了以“打大仗、打硬仗”而远近闻名的“东北猛虎军”。

后来,在抗美援朝战役中,刘震出任汇总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创造了一系列传奇战绩,并且首次击落了美国当时最为先进的战斗机。

这样光荣的战绩使得毛泽东一直对于刘震这位开国元勋念念不忘,更是在晚年时期用辛弃疾的一句诗词来形容刘震。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是曹里怀,刘是刘震。”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刘震回国出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并于1958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学院院长以及政治委员,自此投身于建设、发展中国空军力量。

虽然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特殊”斗争之风袭来之时,刘震曾被暂停工作、遭到诸多议论。

但好在,1973年,刘震被平反,得以恢复工作。

此后,刘震在祖国西北边疆的岗位上——新疆自治区党委第三书记任职期间,完成了自己曾对邓小平许下的承诺。

“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在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余生。”

要知道,在评衔考量上,有四个维度是极为重要的:职务、资历、战功、山头。

所谓职务,便是在部队中所任职的岗位;资历,便是在部队中的贡献以及经历;战功,就是在行军打仗时所取得的成果;山头,则是根据地的俗称。

论职务,当时的刘震仍处于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显然不合适;论资历,刘震那时所任过的最高职位不过是师政委,显然也不是。

由此可见,支撑刘震年仅40岁便位列“开国上将”一员的只能是他高超卓越的“战功”与威名显赫的“山头”了。

从“小红军”到“开国上将”,刘震的一生可谓传奇。

2007年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于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公园昭忠祠前,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人民空军奠基人之一”的刘震铜像落成仪式。

以此缅怀他在泗阳的生活以及战斗历程。

0 阅读:2

秋恒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