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温子仁,相信很多影迷的第一反应,就是当代恐怖电影大师。
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
随着《午夜凶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热潮,使得东方式恐怖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大行其道。
而欧美恐怖电影,本身就因为套路血腥化,被很多恐怖电影观众嫌弃。
以至于欧美恐怖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呈滑落的姿态。
但当时还是新人导演的温子仁,携着自己的处女作《电锯惊魂》,直接在世界恐怖电影市场上,震惊了所有人。
120万的成本,足足斩获了1.03亿的票房。
将近10倍的收益。
这也是让温子仁在好莱坞一炮而红,再有后来的《死寂》、《招魂》等等恐怖电影,也是让很多恐怖电影爱好者,重拾了对欧美恐怖电影的喜爱。
说温子仁是欧美恐怖电影的一面旗帜,也是毫不为过。
而对于好莱坞投资人而言,温子仁是一个最具性价比的导演。
《电锯惊魂》就不用多说了,小成本的小众电影,都让他拍成了接近10被的收益。
随后的《速度与激情7》、《海王》等等大制作的商业电影。
也是让温子仁在世界电影市场上,拓展了不少的名气。
让很多观众都认识到了这一位年轻但却极具想法的导演。
可以说,温子仁是一位出道即巅峰,并且还能有持续进步的一位导演,很多观众对于他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信任感。
就像观众对卡梅隆的信任一样,买票进场观看就行了。
但是,对于温子仁的《致命感应》很多人却是有了一些争议。
豆瓣6.8。
这个评分,放在其他导演身上,观众也许不会觉得奇怪。
但纵观温子仁的执导生涯以来,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7分以上。
可以说,《致命感应》打破了温子仁的下限,也是让观众见证了他的翻车现场。
为什么,《致命感应》的口碑会如此之“差”呢?
与其他导演相比,6.7分并不算差,但与温子仁过去的作品相比,6.7分无疑是最差了。
这其中还是与现在的恐怖电影市场,以及温子仁对于恐怖电影的把握产生了变化有关。
纵观温子仁在探索恐怖电影的作品,能够看得出来,温子仁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导演。
他并不希望,自己探索除了一套标准的模式化恐怖电影公式,然后就按照这个公式这个模板一直拍下去,一直割韭菜,一直拍到观众看腻了。
温子仁是希望能够做到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去创新一些新的“恐怖”。
或者能够给到观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这一点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访谈上,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上。
从《电锯惊魂》到《死寂》,再到《潜伏1、2》以及《招魂1、2》等等恐怖电影。
都能够看得出来,温子仁都是在尝试一些新的“恐怖方式”。
而在《致命感应》当中,虽然还存在着温子仁的“恐怖元素”:
对比十分强烈的明暗色调,空旷独栋大别墅的黑暗,仿佛下一秒就窜出来的“恐怖”等等。
甚至在镜头的调度上,从天花板俯拍以及各种极不寻常的偷窥视角甚至是凶手的第一人称视角。
都能够看得出来,温子仁也还是在尝试着创新。
只是从口碑上来看,这个创新还是差了点意思,就导致了观众认为温子仁“翻车”了。
而有些细心的观众也发现了,温子仁在这部电影的“花样”似乎变得特别多。
当然,在上映的时候,也有人说温子仁是抄袭了《黑暗的另一半》。
这个抄袭争议,相信答案每个人都有。
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一些情节和套路上,《致命感应》与《黑暗的另一半》的雷同。
然而《黑暗的另一半》却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
拿着上个世纪的恐怖套路,现在的观众自然就会感觉差点意思了。
尤其是关于“恐怖”的渲染,让观众一直期待着“虚幻生命体”的出现,结果竟然没有“超自然恐怖”。
之前的渲染自然也就有些崩塌,观众的观感也就瞬间下滑,从而对电影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或许就像一句影评 :
因为套路实在是太老了,所以才在镜头上恨不得玩出一百多种,让观众遗忘故事情节的老套。
钟臣封离
最近几年詹姆斯的作品简直一言难尽
qzuser
最喜欢的还是电锯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