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话说得真实又扎心:
出轨发生的那一刻,他对你就不那么爱了,甚至是不爱了。
信任从来都是一次性的产品,一旦破裂,便再难重建。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已经有裂痕的婚姻,依然坚持了下去,甚至,坚持到了最后。这些经历过背叛后的婚姻,最终都是靠这什么支撑下去的?过来人的实话,让人叹息。
一
因为孩子和现实的责任
孩子和现实的责任,让我在这段已经没有温度的婚姻中,苟延残喘。我不知道最终会怎么样,也许等孩子大了,父母等家庭责任尽到了,我会选择离开。又也许,习惯了呆在婚姻里,就这样一直呆下去。
37岁的王晴,对自己当下的婚姻,无奈中有一丝无助。王晴是典型的事业型女性,结婚以来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如今的她,已经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收入不错,也有一定身份。而她的老公,在体制内有一份不温不火的工作,收入不高但稳定,一直是照顾女儿,照顾家庭的主力。
所以,当最后一个知道老公婚外有情的时候,除了震惊,愤怒之外,王晴更多的是惶恐和担忧。
从经济实力上来说,王晴并不害怕离婚,可是,她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有能力和心力来照顾女儿,照顾家庭,而她的父母,也因为种种原因,不可能帮助到她。如果选择离婚,她不会再结婚,女儿她肯定是要的,可要到了之后,又怎么办呢?自己根本没有信心能照顾好女儿。
一想到心思单纯,世界里只有开心和美好的女儿,王晴的心就一阵一阵揪心地疼。女儿已经八岁,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离异家庭的同学,每次和王晴谈起来的时候,女儿总是对这样的同学充满了怜悯与同情。只要一想到女儿那单纯的眼睛,王晴就没有勇气想象女儿成为单亲家庭孩子之后,会面临的痛苦和难过。
最终,在签完婚内财产协定之后,王晴选择了原谅。她需要有一个照顾女儿,照顾家庭的后盾,而男人,也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支撑他的形象,以及一个经济实力强的伴侣,充当生活的搭档。两个人已经有裂痕的婚姻,就这样勉强地维持了下来。
二
因为经济共赢和生活惯性
当得知妻子出轨的时候,42岁的老王纠结了一段时间,最终选择了翻篇。
一方面,是因为愧疚和感情。妻子比老王小五岁,两个人结婚之后,老王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在外地,每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对妻子生活上的照顾,情绪上的安抚,责任上的分担,方方面面做得都不到位。妻子内心里的寂寞和无助,老王多少也能理解。
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现实需要。老王的父母都是有点身份的知识分子,一生要强好面子,如果知道儿子儿媳妇闹出了这种丑事,一定会气得心脏病犯。老王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威压之下,断不敢贸然冒这个险。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实经济利益的考量。老王和妻子的收入都比较普通,要供房子,要养儿子,当下还都面临着不稳定的经济大环境,如果选择了分手,无论对谁来说,单独生活下去,都是一道比较艰难的难题。
婚姻嘛,不过就是价值交换。人生嘛,也就那么回事,两个人在一起,当彼此是育儿伙伴,生活搭子,经济助力就行,何必纠结什么情啊爱啊,走困难模式?经济上、生活上的合作共赢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太虚。
对于未来,老王其实也没有想太清楚,人心是复杂的,感情是变动的,谁也说不好将来会怎么样,更何况还是一段已经有了裂痕的婚姻。
只是,老王并不愿意想得长远,他只想着先过着再说,其他的都交给时间。
社会学上说:
所谓婚姻,不过是生物学上,生理的满足和繁衍的需求,是经济学上的分摊成本、风险与组合,是社会学上的价值交换和结伴取暖。
经历过背叛却依然能继续下去的夫妻,必然在经历过痛苦的纠结与内耗之后,想清楚了婚姻的本质和逻辑。而这样的婚姻,最终能坚守下去,靠的不过就是一点:现实利益。
一段原本因为爱而走到一起的感情,最终变成了利弊得失的彼此算计,不得不说,很让人无奈又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