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摇头晃脑,表情狰狞,靳东带来“国家一级演员”教科书式演技

嗨皮的说一说 2024-11-20 05:10:33

《欢迎来到麦乐村》这部里的"国家一级演员"竟然翻车了!谁规定了医生就必须是一身白大褂,整天板着脸的样子呢?《欢迎来到麦乐村》里的靳东用教科书式的演技让我们看到了"国家一级演员"的实力。

这部剧可谓排场非凡,三大一线卫视黄金档同步联播。剧中靳东饰演的马嘉是医院心胸外科的一把手,听起来就厉害对吧?然而,这个角色在他手中却变成了"戏精本精"的存在。

你见过哪个外科医生上手术台前还要精心打理发型的?靳东则不同,他似乎认为发型比病人命还重要。每次出场都是精致的造型,油光水滑的,看着像是要去走秀而不是去做手术。

他的表情管理更让人无语,眉头总是紧皱,好像全世界都欠他钱。尤其是当得知职称名额被援非回国的师哥"抢走"后,他那反应简直是将情绪发泄到极致了:瞪眼睛、摇头晃脑、表情狰狞,简直像在演某个霸总剧里的暴君,而不是一个专业的医生。

跟老婆吵架就吵架吧,就是别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跟老师说话也是一副“你不给我职称,我就跟你没完”的架势。

这样的表现,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反而更像一个被抢了糖果的孩子。

令人尴尬的是,当祖峰在剧中出镜时,比对结果太明显了。祖峰在穿戴与他人相同的白大褂,但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才是真正的医生"。

而靳东呢,说话都是说自己做过多少台手术,技术有多强,让人听起来像是在炫耀。

医生面对职称评定问题生气是很正常的,但靳东在诠释这种情绪的时候显得太刻意。对师哥瞪眼睛,和老师大吵大闹,这不像是一个成熟的医者,反而更像是那些在都市剧中耍小性子的总裁。

说实话,在剧集开播前,大家还都是挺期待的。因为它是一部医疗剧,观众们自然不会以为还会是那种老套的霸总做派。况且这部剧还有援非的剧情加持,大家都会期待有不同于往常的突破,会看到不一样的体验。

结果倒好——没了大背头,却偏要做个精致发型;没演霸总,傲娇气质还是挥之不去。

靳东的表演,没有表现出医生应有的严谨与医者仁心,反而让人看到了演员过度依赖个人风格,忽视角色塑造的尴尬现状。

这哪是什么"国家一级演员"的示范课,根本就是一堂"如何把专业人设演歪"的教学现场。

这部剧最值得玩味的地方可能是,它让观众清晰地看到:仅仅有资源,没有真正的实力,再大的头衔也无法挽救演技的崩溃。

回顾"靳式演技"的巅峰时代。

靳东曾经在圈内的地位是非常稳固的,他的演技也达到了高峰。

那时候的靳东,可以说是老干部风格的代表。他五官端正,举止得体,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成熟男性特有的魅力。

他在一群油腻男演员中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流,让观众感到十分悦目和放心。

当《欢乐颂2》和《我的前半生》相继播出时,可以说是靳东事业的最高峰。当时的他,演什么像什么,眼神和动作都恰到好处,没有现在这种浮夸做作的感觉。

靳东作为演员的30年并非白混。他在早期就投入到演技的磨练中,无论是气质还是台词功底都非常出色,让人信服。

他塑造的角色形象常常是那种成熟稳重,有责任心的都市精英,因此他的演技也被观众评选为“靳式演技”的代表。

他的演技是真实的吗?我看法可能不同,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就算在他的巅峰期,他的表演还是接近千篇一律都是都市精英的味道。

当初观众还觉得这是他个人特色,如今再看,可能从那时起就埋下了后来走向套路化的隐患。

就像是一个学霸只靠过去的优势来生活,总有一天会失去他的能力。现在靳东所面临的问题就是他一直吃老本,没有在演技上继续进步。

那个时候的他风采熠熠,无论到哪里都被尊为"国剧一哥",可惜的是,这个头衔现在听来却包含着某种微妙的讽刺。作为享有"国家一级演员"头衔的主演,他近年的演出却越来越像是在敷衍了事。

回看那个时期的作品,虽然并非演技的巅峰,但演员还是在努力塑造角色。然而现在的情况却大相径庭,无论出演什么角色,仿佛都变成了他自己的影子,都是他本人的镜像。

这么说吧,巅峰时期的靳东,至少还知道收着点演,不会像现在这样浮夸到让人尴尬。那时候的他,观众还能相信他在演一个角色,而不是在表演自己。

可惜,美好的时光并未持久。这位歌星并未持续保持良好的口碑,而接下来等待他的却是一连串的口碑暴雷。

从巅峰跌落,他经历了五连扑的历程。

谁能预料到,曾经红极一时的"国剧一哥",竟能用五部连续踩雷的都市剧把自己的口碑败光?

在说到“五连扑”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无法避免要提到从《恋爱先生》这部剧开始的一连串失败的经历。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紧接着的《精英律师》中,靳东继续使用他的"霸总式"表演,塑造了一个除了西装革履外一无是处的律师形象。

虽然这回《如果岁月可回头》中的角色人设有所改变,但那股老干部气质似乎完全无法被摆脱。可能自己都觉得这份尴尬依然挥之不去。

然而当大家以为这已经是靳东的极限时,他又接连出演了《林深见鹿》与《纵有疾风起》两部电视剧,其拙劣的演技和老套的表现模式,与电视剧中的角色形象严重不符,加上他的台词念得如同在背课文一般,使得他的口碑跌入谷底。

在靳东的表演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尽管他演绎的题材和角色设定形形色色,但都流露出同一个模板:永远高高在上,掌控一切,仿佛全世界都欠他。

连和他搭戏的演员都觉得尴尬,因为他一样的台词,别人说出来就是角色性格,他说出来就像是在演靳东本人说话一样。

这哪是在演戏?这分明就是在顽固地套用"靳式人设"。

以至于更离谱的是,这五部剧里演员阵容也同样雷同。让人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仿佛在看同一部剧的各个版本。

靳东的演技虽然不错,但他的表演方式过于千篇一律,导致观众对他的好感度逐渐降低。如果这些剧本由其他演技派演员来演绎,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现在回头看这五连扑,完全就是一份"如何快速消耗演员口碑"的教科书。

这事儿提醒圈内人,资源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相匹配的演技进步,观众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

镜头外的"靳东"真实面貌是什么样的。

如果说靳东在剧中表演有些浮夸,那在他的生活中,他的表现可是一点都不含糊,简直是戏如人生、人如其戏了。

要说最逗的部分,那就是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出来的“flag”,他说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热爱骑行,他已经决定要组织一次一万公里的骑行活动。

更尴尬的是,他在人民大学参加李健谈话的现场。本应是一次轻松的文艺交流,却被他搞成了个人秀,不仅一会儿炫耀这个,一会儿显摆那个,李健在旁边只能频频打圆场。

这个场面使得观众都捂住了脸。

你说这要是真有俩手艺也就算了,偏偏后来被网友扒出好多笑料。这一下,原本想展示的高格调,反而暴露了真实水平。

生活中的靳东总是展现出一种“我很厉害”的气势,无论是接受采访还是参与综艺节目,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每次公开露面,他就像在演一场独角戏,这种情况多次出现。

有时候真想提醒他:演员最忌讳的就是让观众分不清戏里戏外。现在可好,他的角色千篇一律,甚至连真实生活都开始"靳式化"了。

总的来说,如果说靳东在剧中消耗了观众的好感度,那么他在生活中的表现就会透支观众的信任度。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剧近几年翻车率高,因为大家真的看腻了这种一致的既视感。戏里戏外他都是同一个样子,这不叫演技,而是在照镜子。

跨类型突破时的进退两难局面

在面对都市剧口碑危机的情况下,靳东尝试着跨类型突破,但是这种转型的尝试并不顺利,路途中充满坎坷。

首先是《无间》这部谍战剧,本来可以请到王志文这样的神仙级搭档,稳赢的好不好。结果呢,靳东却硬生生把谍战片演成了都市剧。

被电击的夸张表情管理,晃动身体时抖动的发型,松垮的腰带,这是在演特工吗?看着就像是在演都市剧里受了委屈的霸总。

三大卫视黄金档同时播出的医疗剧《欢迎来到麦乐村》算是一部重磅资源,但遗憾的是,靳东在其中未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医生装扮成老干部,手术室搞得跟总裁办公室一样,这种违和感太强烈了。

靳东现在的情况是,进退两难。他不敢再演都市剧了,因为观众都看腻了;可是转行吧,他又驾驭不了新类型。

其实解题的方法别人都已经给你摆出来了。

要么,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演技的磨练中,将每个角色都视为全新的挑战。

只能继续吃老本,但这可能导致更大的口碑危机。

要么转型幕后,用其他方式延续演艺生涯。

说实话,现在靳东的资源就决定了他不愁没戏拍,但是如果真正想要扭转观众的看法,仅仅有好资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演技提升。

再多的好剧本也拯救不了只会重复同一角色的形象。

和那些老戏骨相比,靳东虽然被称为"国家一级演员",资源丰厚,但他的演技似乎一直没有什么进步,甚至还有些退步,这两者间的反差也太大了。

尽管他年过六七十,但仍然能凭借出类拔萃的表演斩获一系列大奖。

靳东目前的问题并非是没戏可以表演,而是需要如何提高表演水平。若继续如此,恐怕连被誉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头衔也会被渐渐遗忘。

所以啊,与其纠结要不要转型,不如先把基本功练扎实。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光靠资源堆砌,是撑不了多久的。

0 阅读:0
嗨皮的说一说

嗨皮的说一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