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由于是王朝的制度是分封制,天下由诸侯们管理,因此农民起义少之甚少。而到了秦一统天下,随着陈胜吴广喊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在随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出现了四十多次农民起义。
起义的后果是严重的,轻则能让地方诸侯灰飞烟灭,重则能颠覆一个王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末的李自成的起义。这场起义让原本就腐旧不堪的明王朝直接坠入了灭亡的深渊。
在清朝建立之后,史学家对李自成的评价就贬多褒少,因为正是李自成的起义,牵制了太多明王朝的有生力量,导致明王朝没有多余的力量对抗清军的南下,认为李自成是个罪人。
近些年在我国河南出土的一块石碑,上面的内容记载了明末一件重要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李自成“罪人”的形象,甚至有学者呼吁停止对李自成的污蔑。
那这块石碑记载了什么事情呢?李自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以一己之力颠覆一个王朝的起义领袖。李自成。
一,陕北起义,征战天下
公元1606年8月,李自成出生于陕北的李继迁寨,据史书记载,这个寨子里的人基本上都是西夏王朝的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又因地处西北,所以当地民风彪悍,非常尚武,因此李自成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到了青年时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李自成幼年时期,正直明朝万历皇帝的统治时期,而随着万历皇帝的“万历三大征”,让本就腐朽的明王朝变的雪上加霜。到了天启年间,由东厂宦官把持的朝廷更加变本加厉地剥削人民百姓,因此这段时间百姓过得是相当清苦。
而此时的陕北地区,由于连年灾荒,让百姓们颗粒无收,但朝廷方面要求的“税粮”却分文不少,没有钱粮上交的百姓就得卖儿卖女去交税,搞的很多人家破人亡,李自成也不例外。
李自成十几岁的时候,因家境贫寒去庙里当了和尚;后来由于实在是朝廷剥削的太厉害,庙里的和尚都饿死的差不多了,李自成无奈只能还俗去给地主家放羊。
正所谓祸不单行,没过多久父母就因灾荒去世了,李自成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迫于生计,刚二十出头的李自成就去了银川的一所驿站去当驿卒。
当了驿卒好歹是吃公家饭了,但从小就好抱打不平的李自成又出事了。当驿卒没多久,由于看不惯乡绅欺负百姓,失手打死了乡绅,坐了大狱。幸好被少年时期的伙伴救出来,出狱之后的李自成为了活命,响应朝廷的号召,跑到甘肃当兵去了。
可边境地区的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加上朝廷和军队的腐败日益严重,经常克扣军饷,军队里的军官就经常贪污军饷,到了士兵手里之后就没剩多少了,因此在边境当兵的李自成也没少吃苦。
公元1629年,东北边境发生战乱,后金起兵大举南下,崇祯皇帝朱由检大惊失色,急忙调集各路兵马驰援东北。李自成所在的西北部队受到了朝廷的调集,奉命前往北京,可出发没多久,士兵们由于很久没发军饷而发动了兵变,最后由李自成领导,杀死了军队中的参将等领导人,率领部队南下进入了汉中。
进入汉中之后,李自成加入了王左挂领导的起义军,一时间王左挂起义军声势浩大,横行汉中地区。但是这支部队规模一直壮大不起来,时间长了很难与朝廷军抗衡下去,最终王左挂选择了向明朝王朝降了。不愿投降的李自成之后转投另一志起义军张存孟的部队。
公元1631年,张存孟也觉得和明朝廷抗衡不明智,因此也投降了明王朝。不愿投降的李自成实属无奈,最终率领残部逃离了汉中地区,北上渡过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舅,第一代“闯王”高迎祥。
可好景不长,高迎祥的起义部队仍旧不是明王朝的对手,最终被明将曹文诏击败,山西的高迎祥、张献忠等各路起义军被打的东南方向逃窜,跑到了河南地区,接着又被左良玉等明军包围起来了,此时的起义军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后金再次举兵南下,曹文诏与左良玉等人奉命前往北方抗击后金大军,高迎祥等起义军才得以脱困,李自成跟随舅舅高迎祥逃往陕西去了。
公元1634年,不甘失败的高迎祥等人再次起兵反明,率领部队向东进攻湖广河南等地,却再次遭到了明军的包围,兴安之战中起义军损失殆尽,被明军陈奇瑜部包围。李自成听从了谋士顾君恩之计,向明军诈降,结果诈降被识破,李自成再次战败,逃亡河南去了。
这几番转战南北,李自成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他越战越勇。李自成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渐渐地找到打败明军的方法了!
二,问鼎中原,建立大顺
公元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左金旺、李自成等十三路起义军汇集河南,在荥阳召开了一次联合会,会中李自成认为虽然明军精锐强大,但是数量不多,且现在天下大乱,战争四起,因此提出了“分兵攻占四方”的战略方针,让明军疲于奔命,这样就是打败明军了。
最终众起义军的头领采纳了李自成的建议,分别四处作战,张献忠等人率军向西攻占湖南四川等地,高迎祥等人则率军北上,攻击明王朝的腹地。果然李自成的战略奏效了,面对四处作战的起义军,明军果然疲于奔命,此时的起义军形势一片大好。
但起义军显然是被胜利冲昏了大脑,开始轻敌,慢慢地不把明军放在眼里,这样做的下场就是被明军各个击破。公元1636年,高迎祥不顾李自成的劝阻,亲自率领部队在郧(yun,第四声)阳与明军交战,结果被明军包围,最终高迎祥在郧阳附近的黑水峪被明朝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高迎祥残部拥立李自成为新的“闯王”,但仍旧遭到明军包围打击。
公元1638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之后,再次南下,崇祯皇帝为了抵御清军,把起义军的劲敌孙传庭,洪承畴等人调往北方前线,这样李自成等人才等到了珍贵的喘息机会。
公元1639年,张献忠在湖北再次起兵反明,李自成亦在河南起兵响应张献忠。但是李自成这次学聪明了,把起义规模弄得很小,只有数千人,远没有张献忠的十几万人规模大,因此没有得到明王朝的注意。而李自成则趁着明军把注意力都放在张献忠身上的时候,开始发展实力。
首先李自成收聚了大量的流民百姓,把从朝廷夺来的粮食分发给他们,这样就获得了大量的人心,李自成瞬间在河南地区得到百姓们的支持,获得了空前的威望。史载“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也!”
有了百姓的支持,兵源自然不在话下,李自成瞬间招募数十万部队,再通过优胜劣汰,一共聚拢了十余万精兵,一时间李自成称霸河南,明王朝再也动不了他了。
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下洛阳,俘虏了福王朱常洵,然后继续开放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百姓;接着在第二年的黄河之战中用水计夺取了开封,并在此战击败了陕西总督傅宗龙、陕西巡抚孙传庭等人,一时间李自成实力空前的庞大,已然成为了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公元1643年,军事上李自成攻下承天府,正式进军湖广;政治上李自成继续他的济民政策,每攻下一个地方就大开粮仓救济百姓,使得李自成在民间深受百姓爱戴。
同年九月,李自成在郏县之战再次击败了孙传庭,毙敌四万多人,阵斩孙传庭,威震天下。此战之后,李自成几乎占领了中原地区,切断了明王朝与南方诸省的联系。
公元1644年,李自成为了顺从“民意”,在西安称帝,正式建国,立国号“大顺”,于是大顺王朝正式成立。之后大顺王朝的核心方针就是消灭明王朝,于是李自成从西安出发,率军继续北上讨伐明王朝。
此时的明王朝已然腐朽不堪,哪里是士气旺盛的大顺军对手,因此大顺军势如破竹,仅仅用三个月时间就攻到了北京,包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大惊失色,曾一度派人去找李自成议和,并称只要李自成退兵,李自成攻下的地方都割让给李自成,并且承认大顺王朝的存在,但被李自成拒绝了。
公元1644年三月下旬,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于是在北京城郊外的煤山上吊自尽,明王朝正式灭亡。皇帝死了,手下的大臣一哄而散,于是大顺军顺利进城。
进城之后的李自成仍旧执行他的济民政策,大开粮仓救济百姓,不光如此,他还下令“如有伤害百姓多民财物者杀无赦”,因此北京城的秩序依旧如初,店铺、市集照常营业。
从1629年起兵开始,到1644年攻占北京城,李自成用15年时间凭一己之力颠覆了明王朝。而李自成本人就是穷苦出生,因此他善待百姓,按理说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应该不错。但是恰恰相反,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一直都是贬多褒少,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史书上的一段记载说起。
三,烹杀福王,青史蒙冤
前文说到,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对百姓秋毫无犯。但是根据野史记载,这样的情况只持续了三四天,李自成的“反贼”本性就暴露无遗,开始在城内烧杀掳掠。
据《枣林杂俎》记载,李自成进城之后的第四天,就开始在城里杀戮富商与明王朝的旧臣,且手段极其残酷。
史载道:“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不光如此,他还大肆查抄明王朝旧臣的府邸,搜刮了大量的金银钱财。
史载道:“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最让人诟病的是,李自成烹杀了明王朝的福王朱常洵。前文提到,李自成与1641年攻下了洛阳,并且俘虏了福王朱常洵,从福王府的鹿苑中杀了几头鹿,和朱常洵一起放在锅里烹煮了吃掉了,还命名为“福禄(鹿)宴”。
这段记载出自野史《鹿樵纪闻》,原文是:“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 不能远走, 贼得而杀之, 称其肉, 重三百六十余斤, 育分股割, 与鹿肉同烹, 群贼肪食, 名曰: 福鹿宴”。
但这本野史的内容对李自成极其不友好,因此后世史学家对此事多有怀疑,经过考究,朱常洵被李自成杀了这件事可能是真的,但是烹杀了不太可能,因此清朝人编写的《明史》中没有采纳这一说法:明崇祯十四年正月,福王遇害,两承奉伏尸哭, 贼摔之去。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福王朱常洵虽然死了,但是尸体并没有被李自成吃掉,因此起码在当时清朝史官的眼里,《鹿樵纪闻》的说法显然是不靠谱的。
《明史》里的说法果然得到了证实,1986年河南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上纂刻着墓志铭,而里面的内容写的正是福王朱常洵:祭葬从优, 一切丧礼视诸藩倍以崇祯十六年正月初八日, 葬邙山之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到了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643年,福王朱常洵的尸首仍旧还在,且被人立成了坟墓,并不像《鹿樵纪闻》里说的葬在了李自成腹中,这就可以证明了《明史》的记载是正确的。
但像《鹿樵纪闻》这样的野史为什么要抹黑诋毁李自成呢?有人说李自成是典型的反贼,正是他的造反,严重的拖滞了明军没法有效的抵抗清军,导致最终清军入关了,是地地道道的民族罪人。
这简直就是道听途说。要知道,当时的明王朝已经是腐朽不堪了,整个王朝从上至下都充满了腐败,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而李自成从西安起兵,三个月就能打到北京城,可想而知当时的百姓们是多么的恨明王朝,是多么希望明王朝覆灭,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李自成的大顺军是不可能进展的那么快的。
不光如此,据史书载,从李自成起兵到攻下北京,这15年期间,李自成不止一次的写信给崇祯皇帝,希望能够接受朝廷招安,然后让他率军北上去抵御清军;攻下北京之后,皇太极更是多次派人联络李自成,希望能和李自成一起南下然后平分天下,但遭到了李自成的严词拒绝,并且亲自率军北上抵御清军。请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能是民族罪人吗?
结语
可以这么说,要不是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突然反水,和清军组成联合军打了李自成措手不及,那清军后来能否顺利南下还真是未知数。正如文章的标题,虽然李自成的历史标签是“反贼”,但是他无愧于中华民族,请停止对李自成的污蔑与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