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好就收”?普京或许已经没了那个主动权

梦初醒讲动漫 2023-04-16 19:07:51

日前,担任乌克兰战场巴赫姆特战役“突击”任务的“瓦格纳”雇佣军老板普里戈津认为,是时候结束特别军事行动了,因此建议俄罗斯当局尽快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结束。那么,这是“瓦格纳”雇佣军“厌战”了,还是普京在进行“见好就收”的舆论试探呢?应该说是“兼而有之”。

在俄罗斯发动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中,车臣武装和“瓦格纳”雇佣军的表现似乎比俄罗斯正规军更为抢眼,而这两支部队的主将小卡德罗夫和普里戈津也早已成为世界级的“网红”。

具体来说,车臣武装和“瓦格纳”雇佣军皆表现出了“好战”的一面,但就战斗情形而言,“瓦格纳”雇佣军似乎更“善战”,而车臣武装似乎是“不恋战”。

在战争初期阶段,车臣武装及其主将小卡德罗夫“表现”的非常抢眼,着实“火”了一把。不过,自俄军在伊久姆、红利曼连续失守,主动放弃赫尔松城并转入重点进攻阶段后,车臣武装和小卡德罗夫便逐渐“低调”,并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了“瓦格纳”雇佣军及其“老板”普里戈津。

在去年10月8日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吃一堑长一智”的俄军对特别军事行动进行了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调整。一是将全面进攻调整为“防御性”进攻。二是使用远程武器袭击乌克兰基础设施。三是将重点进攻的方向选在了顿涅兹克一线。

俄军主动撤出第聂伯河右岸地区,将全面进攻调整为“防御性”进攻的模式,显然是为了避免被乌军的灵活作战消耗有生力量;利用远程火力优势攻击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有摧毁乌克兰人抵抗意志的用意。而不惜代价地在顿巴斯战线上猛攻,显然更具有提高士气、增加博弈“筹码”等政治意义。而“瓦格纳”雇佣军正是在顿涅兹克战线上的巴赫姆特战役中“名声鹊起”的。

“瓦格纳”雇佣军是私人性质的军事集团公司,其兵源来自于世界各地或俄罗斯国内具有“特殊身份(比如死囚犯)之人,从俄罗斯角度来说,自然不是“很心疼”,所以,比较适合作为“敢死队”使用。加之其老板普里戈津可能有凭借“战绩”捞取政治资本之意,巴赫姆特也就因此打成了“绞肉机”战场。

从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到主动放弃赫尔松城,俄正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鲜有亮点。但是,在“瓦格纳”雇佣军担任“主攻”任务后,俄军却在巴赫姆特战役中取得了突破,攻占了大部阵地。

从某种程度来说,“瓦格纳”雇佣军的表现提高了一直比较低落的俄罗斯人士气,为普京挽回了一些“面子”。而“瓦格纳”老板普里戈津也因此在国际舆论场上和俄罗斯国内“声名鹊起”。然而,就在此时,普里戈津却突然发出呼吁,建议俄罗斯当局尽快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结束。

日前,普里戈津在其新闻服务处发表的评论中说:“对于当局和整个社会,有必要在‘特别军事行动’中画上大胆的句号。最理想的选择是宣布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结束。告诉大家,我们俄罗斯已经达到它计划的结果。”

普里戈津给出的具体结果是:“我们碾压了乌克兰部队,消灭了乌克兰的有生力量。俄罗斯切断了亚速海和黑海的大片海域,夺取了乌克兰的大片领土,建立了通往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

从普里戈津的这段论述中,可以解读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这次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就是占领卢甘斯克等乌克兰四地。二是占领这四地的目的之一是建立俄罗斯与克里米亚之间的“陆上通道”。三是“陆上通道”建成后更加有效的保卫克里米亚安全,进而确保切断亚速海和黑海之间的大片海域。四是到了“见好就收”的时候。

对于“见好就收”,从普里戈津个人层面来说,可能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瓦格纳”雇佣军在巴赫姆特战役中取得的“成绩”已经为普里戈津捞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西方舆论已将普里戈津列为了“普京的接班人”之一,他没有必要再继续冒险了。二是由于在巴赫姆特战役中战损严重,加之成为“众矢之的”后,“瓦格纳”的兵源已经枯萎,再打下去,之前的“成绩”很可能会化为乌有,所以,普里戈津很希望战争就此结束。

基于普里戈津与普京的特殊关系(普里戈津有“克里姆林宫厨子”之称),加之普里戈津又是巴赫姆特战场上的“功臣”,所以,由他提出“结束特别军事行动”的建议绝非无的放矢,极有可能是普京借助于普里戈津的嘴在试探俄罗斯国内外的反应。

从普京和俄罗斯的角度来说,如果战争能够在此时结束,那便是“求之不得”。因为,在去年9月30日正式“接纳”卢甘斯克等四地“公投入俄”后,普京就面临了“进退两难”的战略困境。如果坚持打下去,必然会陷入战争泥潭;如果“放弃”新入俄四地,那无异于“打脸自己”。落入战争泥潭将导致俄罗斯被严重削弱。而“空手而归”则难以被俄罗斯这样的民族接受,普京的执政根基必然会松动。

其实,普京之所以将这场战争命名为“特别军事行动”,有两个原因。一是意在速战速决。二是便于掌握结束的“主动权”。然而,由于俄军“用一战的战术、二战的模式、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武器打了一场现代化战争”,导致俄罗斯不仅未能速战速决,而且还失去了“结束战争”的主动权。也就是说,你可以宣布战争开始,但何时结束就由不得你了。

按照“瓦格纳”雇佣军老板普里戈津的说法,在普京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结束后,俄罗斯军队将就地转入“防御”。可关键是,乌克兰同意吗?美国同意吗?假如美国和乌克兰都不同意,俄罗斯的仗不仅要继续打下去,而且还存在着能不能守住已控土地的问题。

其实,早在普京宣布接纳卢甘斯克等乌克兰四地“入俄”的那一刻起,俄罗斯就失去了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结束的主动权。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乌克兰不可能放弃“领土”,美、英等国也不可能同意俄罗斯以那种方式结束战争。那样的话,乌克兰必然会继续进攻。

不管俄罗斯有多么不情愿继续打下去,但只要乌克兰不停止进攻,俄罗斯必然会被动地陷入战争泥潭。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一场长期战争显然不能再继续以“特别军事行动”来命名,因为那将毫无意义。而且,还不利于俄罗斯对战争潜力的挖掘。所以,俄罗斯最终只能是宣战或直接将战争升级。

对于这场俄乌冲突谁将是最终胜利者的问题,舆论场上可谓是见仁见智。其中,有观点认为,只要俄罗斯控制了“新入俄”四地领土,哪怕是因此而战争持续,因此而被美西方继续制裁,那也是俄罗斯赢了,因为能源大国俄罗斯经得住消耗。实话实说,对此观点不敢苟同。

客观地说,“经得住消耗”与“国家发展”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试想,你确实经得住消耗了,但别人却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发展,那么,差距不是会被对手越拉越大吗?对此,举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战略博弈的例子来间接说明这个问题。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那段时间里,美国因为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其软硬实力都是大大减弱,或者说,尚未喘过气来。因此,面临的局面是经济上被日本逼近,战略上与苏联的冷战处于被动。然而,就在此时,苏联却因为“听话不听话”的问题发动了一场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打了近10年后,当苏联不得不从阿富汗撤军时,美苏的争斗已经“易势”,不久后,苏联就解体了。尽管苏联的解体主要是内部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消耗显然加持了内部矛盾的“裂变”。而那时,无论是从政治阵营、军力、经济、科技哪个层面来说,苏联都比现在的俄罗斯更强大。

举凡提到美国在冷战后期的战略“扭转”问题,总有人会说那是美国人的阴谋诡计。比如与苏联之间的“星球大战”,比如与日本之间的“广场协议”。不否认这个因素的存在。但难道没有其他因素吗?比如,日本有没有自身的经济发展“冒进”和“泡沫”太大的问题呢?而苏联明知那是美国“挖的坑”,为什么偏要往里跳呢?

在俄罗斯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后,舆论场上一个很有市场的观点就是“俄乌冲突是美国挖的坑”。可问题是,一向“睿智”的普京总统知道这是个“坑”吗?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跳”呢?也许有人会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恰恰彰显了普京总统的霸气,既然如此,那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只能在战场及俄罗斯的未来发展上见分晓了。

直白地说,如果不是“新入俄”四地领土问题的“羁绊”,普京完全可以掌控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主动权,对乌克兰“教训”一通后,随时都可以撤军,那样的“震慑”效果也许比现在更好。当然,舆论场上一直都有观点认为,“控制”这四地后,俄罗斯会更安全、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将更大、普京是在为俄罗斯的子孙后代着想等等。果真如此吗?

面对“满天飞”的卫星和现代化信息战体系的加持,战略纵深和缓冲地带真的还那么重要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源和核武器”的强大模式还能维持多久呢?如果周边到处都是“敌人”,那是在为子孙后代着想吗?谁又能确保50年和100年后的世界运行轨迹依然如此?其实,这些因素都不应该被忽视。

直白地说,普京要想“见好就收”已经很难,因为其在战略上的选择已经使他不再具有“单方面”宣布特别军事行动结束的可能,或者说,普京已经没有那个主动权了。当然,如果泽连斯基和拜登“配合”的话,“奇迹”也许会产生。

0 阅读:0

梦初醒讲动漫

简介:喜欢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