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科学都难以解释的一种现象,据说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

星球上的科学啊 2025-02-11 22:26:47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第一次站在陌生城市的街角时,突然觉得眼前的场景似乎在记忆中出现过。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明明没有经历过,但你却觉得我好像之前做过一样的事情,甚至即将要发生什么,你都能预知的到,就像预言家一样。

这就是海马体效应,又叫做既视感。相信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感觉,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在某时某地确彷佛经历过,用俗话来说就是“似曾相识”。据统计,世界上97%的人都有过这种感觉,然而科学家们研究了一百多年,对此仍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有几种主流观点。

大脑处理速度不同。

最主流的理论认为,既视感源自大脑处理信息的"延迟误差"。一般来说,当我们看到新事物的时候,人的左脑和右脑会同时进行两项工作:一是判断这个东西对我们而言是熟悉还是陌生,二是将其重新编码存入记忆中,这两个步骤之间是同步进行的,互相不会干扰。

于是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当视觉、听觉等感官信号涌入时大脑时,左右半脑本该同步解析信息,但偶尔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比如当眼睛先看到画面之后,需要通过视网膜传递到大脑皮层,最终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才能被感知,这个过程可能很快,但毕竟不是瞬间完成的,比如右脑先接收了画面,左脑却延迟了零点几秒才处理完毕。

这样就导致这两个步骤的处理速度不同,从而产生了信息差。直接点说就是第二个步骤抢先完成了,这个新事物已经被录入了记忆系统,而第一个步骤稍慢,所以就将它判定为了熟悉的事物。这种观点看上去似乎非常合理,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并未发现明确的证据来证实这种说法。

混淆了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在我们的记忆系统中,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短期记忆的特点是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只有几秒钟到一分钟左右。就比如你正在记住一个需要拨通的电话号码,打算拨完就忘掉,这就是短期记忆。而长期记忆能把信息长久的储存起来,从几分钟到数年甚至终生都难以忘记。

正常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会先储存在短期记忆中,然后再反复记忆中再迁移到长期记忆中。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短期记忆没有被完全删除,在大脑中留下了记忆线索,当再次看到相似事物的时候,就会觉得似曾相识,科学家称之为:记忆系统的"分类失误"。

除此之外,有时候也会因为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出现紊乱,导致神经信号在传输和整合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将本应该储存在短期记忆中的信息储存在了长期记忆中,这就导致”正在记住的事“变成了”回忆曾经记住的事“。

比如当某个新场景被错误地直接塞进长期记忆区时,就会触发认知矛盾:明明是第一眼见到的事物,却仿佛已尘封在回忆里多年。这就类似于把刚买的鲜牛奶直接丢进了冷冻柜,等再拿出来时,你盯着结冰的盒子懵了:"这到底是刚买的还是以前买的?"

梦境的残留。

在此基础上还有人认为,这种既视感与我们的梦境残留也有关系。据科学家统计:人类每晚平均做3-7个梦,但95%的梦境早上醒来后会被遗忘。但是这并不代表梦到的内容,完全从大脑中被抹除了,这些在梦境中的信息很可能形成了记忆碎片,从而留在了我们的大脑里。

那些未被记住的梦中场景,就像是一些随机散落的拼图碎片,当我们遇到现实中的光线、气味以及空间布局与其中某块碎片高度吻合时,沉睡的记忆就会突然被激活。

在梦中的时候,我们的理性思维活动会受到抑制,而我们的梦是没有逻辑性的,甚至非常的荒谬奇怪,例如某天你做了一个坠入水中的梦,在第二天游泳的时候可能就会引发既视感,这种感觉其实就是对昨晚梦中坠入水中这一片段的回响。

神经科学家罗伯特·列文也曾提出:"梦境是大脑的沙盒系统,我们在梦里预演了无数种人生剧本,而既视感,或许只是某个被遗忘的剧本偶然与现实重叠了。"

结语。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平行宇宙,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我们接收到了其它平行宇宙的信息,亦或者是因为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涉及到了量子态的变化,由于量子态坍塌导致信息记忆重复。

不过,研究发现,既视感一般在15-25岁之间发生频率最高,年龄越大,频率越低,如果你现在还经常有这种感觉,那恭喜你,说明你的大脑还是非常年轻的!未来,随着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奥秘。

1 阅读:752
星球上的科学啊

星球上的科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