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个习
距离2024考研初试还有2个多月时间,我还在家“全职”备考研究生呢。
最近,恰逢中秋节、国庆节双节,邻居家的很多小孩都回家了。
当然,也包括一些跟我一起玩到大的好朋友,还有小学、初高中、大学同学。
但是,我却越发紧张,连门都不敢出。
面对他们发来的邀请信息,也是视而不见,一直在躲着他们,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不回,一直处于“失联”状态。
因为,感觉没脸见人,很丢人!
身边的同学与朋友,好像只有我自己毕业快两年了还在家“啃老”。
其实,觉得脸上无光的不光是我自己,还有父母,由于大学毕业后在家“啃老”,也让他们颜面尽失,深怕别人问起我大学毕业后在哪里工作?在干什么?
因为,曾经的我,何尝不是他们的骄傲?
从小到大,成绩一直都不错,老屋土墙上贴满的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只不过,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讽刺”。
中考时,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高中,也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本科上线率在50%左右。
得益于高中学校出色的教学质量,还有代课老师的负责,在没有特别努力的情况下,高考时,就考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最终,被上海某“211”大学录取。
能去大城市上大学,再加上还不错的大学,让农村的父母扬眉吐气了一把,他们连走路都挺直了腰杆。
但是,他们对于我的大学生活却一无所知。
对比上高中时的自己,上大学时的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废物”。
大学将近摆烂了三年,三年时间,没有让自己累着丝毫,更没有什么学习压力。
当别人都在忙着学习争奖学金的时候;
当别人都在忙着考英语四六级的时候。
我却宅在宿舍睡觉、打游戏。
至于学习,基本上都是考试前一周才开始突击学习,这直接导致自己大部分成绩都刚好及格,甚至专业课还挂了好几门。
就算是这样,在身边同学准备秋招的时候,我还是挺想考研的。
所以,我又开始准备考研了。
长时间的放纵,让原本养成的好学习习惯早已荡然无存了,所以,说是在复习考研,实际上也只是为了“逃避”就业,逃避现实而已。
第一次考研,结局可能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了,250分,仿佛是在嘲讽我一样,连国家线都没有过。
就算是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也没有让我有丝毫退却。
所以,在别人都工作或者读研后,我却选择了回家“全职”备考研究生。
这一考,就是两年。
第二次考研,我选择了“跨专业”。
因为,对于我来说,就算是继续报考自己的本专业,还是“0基础”,与跨考其他专业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我自作聪明地选择了一个看起来更容易考的专业。
结果,初试后才发现,大家都是“聪明人”,报考人数爆满,录取分数线也大涨。
第二次考研,自己还是没有过国家线。
连续两次考研失败,我都没有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自己运气差了点而已,所以,在家依旧在准备报考2024年研究生。
这次,选择了本校的本专业。
因为,大家都在说,考研考本校最容易。
但是,在距离2024年考研还有两个多月时,突然就想放弃了,对比身边的同学,仿佛只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我想,就算是去参加2024年考研,结局依旧不会太好,原因也非常简单。
1、自己复习的并不够扎实,还是0基础;
2、报考院校是上海的“211”大学,考研热度超乎想象,至少要考370分才行。
所以说,看着整天对着我唉声叹气的父母,在这一刻,我真的想彻底放弃了,想与考研和解,不想再浪费时间,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及时止损吧。
这几天也想了很多,已经做好了去工作的打算,放假结束就准备出去了,离开家去找工作,虽然工作不太好找,但是,我想,只要不挑剔,再加上有“211”大学本科学历,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应该不是很难。
写在最后希望我自己的经历,能够给在读的大学生们一些警示吧。
就读研深造来说,最好的方式肯定还是走“推免”生,特别是一些“985”大学,推免率真的很高,只要你能够尽早着手准备,机会很多,毕竟,上了大学后还像高中那样学习的人真不多。
其次,考研的话,最好能够一次性考上,从大三就开始准备,只要选对学校与专业,成功率也很高,考研“二战”、三战一点也不轻松,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考研,并不是我们毕业后可以选择的唯一道路。
所以说,不要执着于考研,就算考上研究生也不会让你瞬间飞黄腾达,毕业时间越久,考研能够带给你的收益也就越少。
如果研究生学历不能给你未来的工作带来质的改变,建议最好不要再三战了,建议换一条赛道,考公、就业、创业,其实都可以尝试一下。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