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心居》已临近结尾,剧情中已经逐步开始对角色的结局进行交代。
昨晚的放出的2集剧集中,前一集交代了展翔的爱情取舍,34集则直接将前期的3位讨厌角色进行了洗白。
不过在这转变的3人中,前2人的转变逻辑倒是勉勉强强可以接受,而最后一人,明显逻辑上说不通,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下为什么!
第一位转变的人是:顾清俞
顾清俞这个角色人并不是坏人,她前期的生活状态甚至还让人有些羡慕,但她前期在剧中的为人处世上,却又让人感到十分讨厌。
冯晓琴和顾磊因买房和不思进取的事闹矛盾,她不借钱不帮忙可以,但不应该去给矛盾继续拱火。
后来冯晓琴因为她与家里矛盾升级,最终造成了顾磊意外身亡的后果,从此她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弥补的人生遗憾。
究其原因,还是顾清俞前期的人生太顺利了,她没有经历过人世间繁杂事,一直高高地活在天上,所以才会对生活在现实的人不够理解,处事上才会过于理想化,过于偏激。
经历过家庭生活的人都知道,家是讲感情的地方,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家庭的矛盾,哪里是能用讲理、算得失就能行得通的,就能解决好的?
后来和施源结婚,让顾清俞受尽了精神折磨,她从此逐渐体会了世间凡人的辛苦,以及明白了家里的事处事起来从来都没有那么容易,这些经历让她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也开始能理解别人了。
所以说,顾清俞最后能转变,能彻底放下过去,能看开以前的家事和施源感情的遭遇,逻辑上还是说得过去的。
第二个转变的人是:顾老太太
不得不说,这个老太太前期做的事十分让人讨厌,并且还让人认为她是一个极其歹毒的人。
冯晓琴在剧中虽然私欲重,但她对顾家和顾老太的照顾却是没得说的,相比顾清俞不要强太多了。
可顾老太在生活中,却时不时地就拿话怼她,甚至挖苦讽刺她,这些剧情让观众看得那个气啊!
有些人还直接发弹屏:“冯晓琴,你对老太太再好也没有用的,她就是养不熟的狼”!
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偏激了。但从这些话可以看出,这位顾老太太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不言自明。
34集中老太太摔倒,冯晓琴回家发现后把她送进了医院,还主动要求照顾她,又是伺候吃喝,又给给老太太端屎端尿擦身子。
奈何老太太本来就一身病,如今加上又摔了一跤(老人最怕摔),自己身体什么样,这次能不能挺过去,她自己心里清楚。
人之将死,其其言也善!
在即将临走前,顾老太太向冯晓琴说出自己不待见冯晓琴的原因:
有的地方,你比清俞强。这次,要是没有你,我早就没了。
晓琴啊!你并是坏人。只是你心思太活络了,所以,我时不时就会敲打你。
那是因为顾磊,为了小老虎,小老虎可是我们顾家的根儿啊!
你一定要好好地培养教育,让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顾老太太的内心里,其实对冯晓琴为顾家所做出的付出还是非常认可的,她也希望冯晓琴和顾磊能过得好。
只是她见的事多了,比顾磊要明白要聪明,她早就看出了冯晓琴心里打的小九九、小算盘,所以才选择一直当恶人去敲打冯晓琴。
其实一细想,老太太说的确实是实话,她平时在生活中除了怼下、敲打下冯晓琴,也确实没有做过什么太出格的事。
即便后来顾磊意外身亡了,她也没闹着坚持要把冯晓琴和她妹妹赶出家门(要是现实中换了别人可能早就把她们从顾家赶出去了)。
所以说,按此一分析,顾老太这段临终说的话,还是可以采信的,她转变过来得到洗白,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个转变的人:施母
施母这个人相对前两者,在《心居》中让人讨厌的程度,显然要更上一个层级。
她前半生害了自己孩子的前程,后半生不光因病拖累儿子,还间接破坏了施源和顾清俞的婚姻,在剧中就没有一刻不令人讨厌。
而她这一切行为的根源,竟都是因为她的自尊心和脸面作祟。
对于这样一个把脸面和自尊心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人物,《心居》却让她在拆迁搬新房时,来一个简单的感概,就完全被洗白成正常人的形象了,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并认同。
顾清俞是因为经历了顾磊和施源的人生重大事件,转变过来逻辑完全合理。顾老太太是因为人之将死,说出了心里话,这转变也能让人信服。可这位施母,才搬了个二室一厅的次新房,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变回正常了?根本不可能!
树木不修不成材,人无变故不成长,像施母这样一个把脸面看得比命重的人,如果没有经历大是大非,大彻大悟的变故,她是不可能得到人格转变的。
她因为搬个新房就转变的剧情,显然缺乏强有力的逻辑支撑,根本不可能让人信服!
《心居》之前的剧情一直很扎心,但是耐心细看下来,却也挺真实,能让人从中感悟到、学到不少东西。
既然前面把某些人物塑造得如此讨厌,让人憎恨,或可顺其自然,让他们结尾获得相应的结局便好。
若结尾想来个“光正完美”的大结局,也不是不可以,但最起码要有像样的逻辑支撑,最起码得让观众勉勉强强能接受。
细节上不想多下功夫,弄强行转变洗白这一套,如今明显已经行不通。
这样观众不光不接受,可能还会对这种剧情产生反感,感到恶心,进而让《心居》遭到非议,口碑发生危机,何必呢!
这位观众,你说是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