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一辈子才明白,不能对兄弟姐妹太好,老人一番话打醒很多人

幕卷情感 2024-12-01 09:32:32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他觉得不堪其扰。

不想被名利场包围的他,在潜心写作一段时间之后,推出了新书《晚熟的人》。

在这本书里,他对人际相处提出了一个观点:

对所有人都以诚相待,与大多数人要和睦相处,与少数人经常来往,只与一个人亲近。

莫言在一生中,看透了人性的复杂多变。

他发现,哪怕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打起小算盘。

这位老人用人生经历告诉大家,不能对兄弟姐妹太好。

手足之间,如果付出太多、走得太近,划不清彼此的界限。很容易产生纠葛,甚至走向形同陌路。

付出越多,只会换来更多索取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兄弟之间如果互相帮助,就可以共渡难关。

但凡事都讲求一个度,帮人也是一样。

汉代的贾谊就说过:故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

我有个姓李的同学,是家里的老大。

大专毕业之后,他去了南方的一家电子厂工作。

当时,他有两个还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家里收入微薄。

工作十来年,老李不断把钱汇到家里,给弟弟妹妹做学杂费和生活费。

自己却省吃俭用,也没有攒下什么钱。

一转眼,弟弟妹妹都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但他们好像没有断奶,还经常找哥哥要钱。

后来,老李谈了女朋友,准备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就在这一年,弟弟看中了一款苹果新出的手机,又来找他要钱。

弟弟还说,等他下个月领了工资,再还给哥哥。

当时,老李正在攒钱准备买房,就婉言拒绝了弟弟。

因为这件事情,兄弟俩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弟弟嫌哥哥小气,区区几千块钱都不愿意帮。

俗话说,升米养恩,斗米养仇。

人心永远不会知足,你为他做了99件事,1件事没做好,立刻翻脸不认人。

兄弟姐妹之间,虽然血浓于水。但是彼此提供帮助,也要把握好分寸。

过得好的一方,照顾过得不好的另一方,被照顾的人会觉得理所当然。

天长日久,被帮的兄弟姐妹会产生依赖感,还失去了自食其力的动力。

付出越多,不一定能换回感恩,反倒会招来更多的索取。

如果给予不及时,同胞兄弟姐妹也可能撕破脸皮,甚至反目成仇。

亲兄弟,明算账。

家人之间互相帮助,也要控制好一个度,算明白一本账。

走得太近,人际关系纠缠不清

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她父亲有个亲弟弟,兄弟俩走得很近。

父亲的责任感很强,对叔叔照顾不少。因此,两家人相处得很和睦。

俗话说,长兄长嫂当爷娘。爷爷奶奶去世以后,父亲更是以大家长自居。

叔叔家的大小事情,他都当成自己的事,要亲自过问。

婶婶过世三年了,年届五旬的叔叔仍然单身一人。

后来经人介绍,叔叔相中了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两人打算结婚。

堂弟堂妹都没有意见,但她父亲站出来反对。

他说打打探了,听说那个女人品行不正,居心不良。

最终,两兄弟意见不合,大吵一架,闹得不欢而散。

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在小时候一般都亲密无间。

随着年龄增长,兄弟姐妹有了不同的人生阅历,看待事情的观点也会不一样。

在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之后,彼此的关系会发生变化。

如果有了孙辈,关系就更复杂了。

兄弟姐妹如果走得太近,分不清彼此,人际关系容易纠缠,甚至变成负担。

心理学上,有个人际分层理论。

我们的人际关系,由亲密层、朋友层、熟人层和认识层组成。

通常情况下,这4层的总人数不会超过150个人。

最核心的亲密层,只有3-5人。

一般是父母、配偶,或者兄弟姐妹这些人。

一旦越过了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层,很容易产生问题。

这位网友的父亲,就犯了这个错误。

他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把握好边界,不小心伤了兄弟和气。

保持合理的距离,手足才不至于沦落为仇敌。

舍弃了小家,更照顾不好大家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她和丈夫是大学同学,二娃出生后,她辞掉了工作,开始全职带娃。

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都压在了丈夫一个人的肩膀上。

车贷一个月一万多,大娃上学了,小娃上早教。

日子过得紧巴巴,每个月下来,并没有什么结余。

结婚快6年了,还没买房子,她总一股漂泊感。

老公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作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他曾经承载了全家的希望。

现在,他参加工作了,家人也理所当然地找他要钱。

丈夫的哥哥经常找他们借钱,连侄女的学费也来借,且从来都不说还钱的话。

每当公公的信用卡欠了钱,也要她丈夫去还。

每次回家,婆婆都会哭穷,说没钱买菜。

面对家人的索取,他都是有求必应。

刚开始的时候,这位网友还对丈夫好言相劝,提醒他应该攒钱买房。

在她看来,丈夫还没有照顾整个大家庭的能力,他首先应该照顾好小家。

结果他根本听不进去,还说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忙。

无奈之下,每当丈夫的哥哥再来借钱,她要求白纸黑字写下借条。

一旦丈夫再帮他父亲还信用卡,她就把花呗晒出来,让他来还。

婆婆如果再喊穷,她就吆喝自己带两个孩子太辛苦,想请保姆没钱。

有次回家,婆婆对他们哭闹,她也跟着哭闹,弄得家里鸡飞狗跳。

留言区里,很多人支持她的做法。

有人说,很多男人结婚之后,还像长不大的男孩。

永远只想着父母那个家庭,总觉得那才是他的家。

既然结了婚,就应该先顾小家,再顾大家。

凡事先以小家为主,在照顾好小家的基础上,有余力再照顾大家。

保证了小家的利益,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听说过刺猬效应:

一群刺猬在一起生活,彼此不能靠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动物中常见,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手足之情,比父母与子女的感情淡一点,比普通亲戚又要亲一点。

因此,兄弟姐妹相处,“若即若离”是一种最好的状态。

相互独立,有来有往。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联络。

亲疏有度,保持距离。把握好分寸,该远的时候远,该近的时候。

如此这般,相安甚好。

作者 | 幕卷·大鹏

0 阅读:5
幕卷情感

幕卷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