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原汁原味的海南黄花梨本土家具,长78宽52高83厘米,重约五十斤,结实稳固,料质红紫油性好,要价十几万元真良心。
橱柜是非主流的民间款式,但在明式海黄老料新做家具充裕的当下,反而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原计划利用现有主体,把所有杂木替换成质感接近的海黄老料,两拼面心也换成独板,再增加一些辅助结构和装饰,然后重新取线,彻底翻新打磨。
如此一来,橱柜会焕然一新,民俗普品摇身一变,成为近代家具精品。改造的过程将美妙而刺激,看着它一点一点的蜕变、脱胎换骨,极具可玩性。
然而一算成本,两拼改整板的想法首先被否定。除去边框宽度,面心板大约长63宽37厘米,这么大的一块海黄独板至少大几万元,整个花费将大幅飙升。
接下来估算橱柜上的杂木重量。抽屉立墙和底板,侧面和底部的五六块板,还有四根底枨和穿带等,加起来按十斤预计。
别看这区区十斤净重,将工料折合到一起斤价在万元左右,老料新做的成本早已今非昔比,难怪一对海黄圈椅轻松上百万元。
这么一算,改完后总价来到二十多万,并且受本身条件所限,还有以下“硬伤”无法避免。
抹头比大边窄几毫米,即便木质再好、花纹再漂亮,橱面也称不上完美。
右抽屉脸和其他几条边角“缺肉”的料,并没有包含在替换计划之内,大改以后这些地方依然有瑕疵。
此外,还考虑过保留所有杂木的方案,仅在原状的基础上稍加修整,这样花费将锐减,但可玩性降低,不符合初见时眼前一亮的设想。
思前想后痛下决心,干脆直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