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价上涨影响学校供餐 地方政府“只能减少蔬菜” 日本就这样对孩子吗?
因无法提高供餐费而调整食谱
4月起日本学校供餐用米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供餐费压力增大,开始影响到学生和家长。地产地和有机农产品的使用也蒙上阴影。对于日本政府计划2026年度实施的免费化政策,地方政府难掩焦虑:“政策口号先行,具体落实内容却毫无信息”。正值国会会期,国家亟需采取紧急措施并进行详细说明。
“因为无法提高供餐费,我们正在调整食谱。比如在粉丝蔬菜炒菜中,增加(便宜的)粉丝用量,减少(比粉丝贵的)蔬菜。营养不足的部分只能用其他食材来弥补”。日本西部某地方政府的营养师如此透露。
《学校供餐法》规定,食材采购费用原则上由家长承担。因此,多数地方政府选择维持供餐费不变或仅小幅上调,少有地方政府通过自有资金等方式增加食材费用。
北陆地区某地方政府从4月起决定提高供餐费。但若将米价上涨部分全额转嫁,每餐费用将增加小学生30日元、中学生40日元。按此计算,月费用最多将上涨800日元(约40元人民币)。
日本教育部门认为“这样无法获得议会和家长的理解”,于是在年度初始预算中决定通过自有资金和国家拨款补贴60%-70%的涨幅。相关负责人回顾称:“将涨幅控制在10日元,总算获得了大家的理解。”
价格确定延迟 未能反映补贴
另一方面,由于2025年度供餐用米价格直到3月才最终确定,许多地方政府未能在年度初始预算中反映涨价部分的公共补贴。
近几地区某地方政府决定通过改变配菜中使用的农产品种类来抵消米价上涨的影响。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我们减少了价格较高的绿叶蔬菜,改用价格适中的洋葱和薯类为主的食谱。可能还会减少使用(成本较高的)地产品。”同时,他也对一直支持供餐的当地农户可能受到的影响表示担忧。
对日本国家免费化政策的不信任感也在蔓延。四国地区某地方政府负责人叹息道:“国家是向地方政府发放定额补贴,还是修改《学校供餐法》将供餐费转为公费负担?完全没有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决定如何应对米价上涨以实现免费化。”
用户10xxx41
倭寇鬼子身高一直在往回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