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村史村事|修文县石林村:好山好水好风光

知知贵阳 2024-09-03 17:40:26

一砖一瓦皆历史,一山一水皆故事。贵阳贵安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类特色村落风景如画。为深入挖掘贵阳贵安996个行政村的丰富历史文化记忆,贵阳广播电视台特别推出《乡愁印迹——贵阳贵安村史村事》系列报道,用文字留住那些曾经辉煌的瞬间,感受身边的深厚历史底蕴,见证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今天一起走进贵阳市修文县石林村。

石林村美景一览 来源: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

石林村,一个因景赋名的村落。石林村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的东北部,距修文县城44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有186县道穿村而过。于2015年7月撤并建时由原回水、天桥、沙坝三村合并而成,东邻三合村、南靠大石村、西挨红寨村、北与六桶镇接壤。

石林村全村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组821户2518人,共居着汉、彝、布依、苗等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2.5%,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60%,有绿色石林1200余亩,回水湖300余亩,地下水含量丰富,植被茂盛,气候温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凉爽宜人,民风淳朴。

绿色石林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石林村因石林而得名。这里有著名的贵州绿色石林,这座石林之“魂”全在一个“绿”字:

一“绿”是罕见的树下石林。石林境区占地3平方公里,整个景区覆盖着翠绿的灌木和丛林,远看森林一片,近看树下奇石,漫步其间,心清气爽,“氧吧”感觉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绿”是石林之水。这里有与石林融为一体的兰蛇潭、龙洞和阴潭等十余处泉水,诱人爽口,清心透骨,林、石、水相映成趣,平添了几多灵气;

三“绿”是石林的拟态动物状。即有奇石之坚韧、亦具动物灵气,实属一座大型的“拟态动物园”,可见金龙摆尾、黑熊啸天、犬吠迎客、大鹏育雏等不胜枚举;

四“绿”是这里的绿色溶洞。其洞通洞、洞叠洞、洞中有洞,如入迷宫,俄而“疑无路”,转眼“又一村”,洞壁灌木丛生,洞顶藤韧相连,绿叶细偎钟乳,其状妙不可言;

五“绿”是石林“明珠”——回水湖。湖中之水在风调雨顺之年春回秋涨、小灾之年不回不涨,大灾之年只回不涨但却四季不涸,回水村因此而得名。湖边矗立着一座独立的“点将台”,其腹空,喻虚怀若谷,登其上可观石林中一座座奇石,似整装待发的勇士、又似列队迎接远方来客的布依山民。

石林村美景一览 来源: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

除了绿色石林、回水湖,石林村还有小荆州、观音峰等风景名胜,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

绿色石林

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境内有石林资源两处,两座石林被称为“南北双雄”,主要由回水石林和高枧石林两部分组成。回水石林内有自然景观11处,其中一级景观1处,二级景观6处,三级景观4处。

从乡政府往北5公里,便是绿色石林。20世纪80年代,刘仲尧(黔西南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怀侠弟兄二人,就曾经考察故乡回水,倡导开发绿色石林,积极推进地方旅游事业,成为石林旅游事业的发起人。

后来由时任贵州省旅游局顾问委员会主任徐健生牵头,多次到回水考察开发事宜。几经周折,原回水村村民委员会决定招商引资开发石林,于2005年下半年破土动工,修建起牌坊、景区大门、游览通道等设施,并自发组织开放旅游,门票5元,当年有游客数千人。

绿色石林原是一片森林,1958年大炼钢铁,森林被毁,岩石显露,但仍有次生灌木丛和疏林杂在其间。1984年,经贵州省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实地考察,认定是2亿多年前海洋波浪作用形成的碳酸岩,经扭裂断层切割,水流冲刷,土下侵蚀和植物有机作用而成。

绿色石林单条岩柱一般高5至15米,沿冲沟地带则高达20至30米,山麓岩柱土埋5米。绿色石林因面积较大,达千余亩,植被广覆,曲径迂回,怪石嶙峋,具有“一大二绿三奇”的特点,称为“贵州绿色石林”;又因怪石形态奇异,而有“拟态动物园”的美誉。

绿色石林共有6个观赏区,分别由天生桥林、剑林、迷宫林、蟒林、鲸屏林、纸洞景观体系组成。

天生桥林在绿色石林南侧,由一条深切的溶沟发育而成;从坡麓向北东登,森然矗立的岩柱跳入眼帘,柱间翠竹摇曳,藤萝交织。进大门拾级而上,十多米高的石桥,人从下边可钻入桶中,体会“井底之蛙”的感觉。再向上就是天生洞桥,洞中能听到滴声如磬的流水声。沿途有骆驼石、雏鹰初航、飞天石、九曲连环洞、崖园等十景,有的岩柱高达25米。

剑林坐落在石林中部,高大的石柱,能与云南的路南石林媲美;一条条如剑如矛直指苍穹,最高的达30米,好比兵马俑一般。此处有锦狮怪石、鹰石、交椅石、剑劈崖、跳台石、翠帘簇林、雕石、盲鱼潭、石门、瘠石、群马飞跃等十多个画面,异石奇峰美不胜收。

迷宫林为交织的廊道沟通,位于剑林之北的下端。这里的倒鼎峰古老文雅,古人峰潇洒自如;此外还有矛石、海豹石、姊妹石等景致,岩柱挺拔。游客到此,犹如进了迷魂阵。

蟒林在迷宫林东北,经凉风洞亭、石鸽,至蟒石。凉风洞亭是个筒状崖,内侧为一盲井状洞。夏日至此,凉风拂面,赛喝清凉饮料。这里还有飞石惊门、剑斩崖、刀劈岩等七景。

鲸屏林在叉叉林处,较之别处低矮,但怪石嶙峋,有金鸡石、鲸屏石、鲨吞石、大佛岩、月轩屏石等景观。

纸洞位于剑林东北,有老虎、骆驼、鳄鱼等拟态怪石。洞内有天窗、壁泉和洞穴生物。向剑林行,可俯视石林全景,途中有长亭泣别景、天生双桥、剑劈石等景观。

今天的绿色石林,仍是十里八乡村民们的旅游目的地。

回水湖

石林村境内的回水湖,水明如镜,常有小船、白鹅、鸳鸯游于湖上,风景靓丽。

历史上,该地区绝大部分都是干山地区,没有一个像样的水塘。占地数百亩的回水湖,终年四季碧水清澈,因而尤显独特,常有来自县内外的垂钓者到此光顾。

20世纪70年代,因围湖造田,至湖面面积仅剩300余亩,但原湖的轮廓仍依稀可见。

2007年起,当地村民在回水湖内种植莲藕,每到盛夏时节,湖内开满各色荷花,荷叶下鱼儿来回游动,荷花上蜻蜓此起彼落,一派荷塘野趣,让人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诗句。

回水湖的“回水”,是为“天涝不淹、天旱不干”的奇观,即是当周围的天空大雨滂沱时,回水湖是天然的泄洪湖,当周边大旱之年,水位则不断上涨。每逢大旱之年,周边的六桶、大石等乡镇均来湖内取水抗旱。

回水湖优美风光,历史上曾有记载,《修文县志稿》称为“我县之巨塘”,把她誉为“夜明塘”,“深不可测夜明如灯”。相传,在古时候,龙宫有两位鲤鱼小姐,不愿过仙境般的寂寞生活,下凡到回水湖滨,终日玩赏秀丽的湖光山色,久而久之,这两位仙女现在湖边变成了南、北两座青山,酷似两尾美丽多情的鲤鱼小姐,在湖里南来北往游戏。

小荆州

石林村有名的“小荆州”,即过去的沙坝村汞矿区,古地名白岩厂。明清时期,在白岩厂一带开采冶炼水银,境内有一块专门堆放和买卖水银副产品朱沙的地方,人称朱沙坝,亦称沙坝,原村名由此而来。

村头上是远近闻名的白岩古厂,据《修文县志稿》载:“位于回水塘之白岩大山,山势雄伟,崇岭阔长,所产水银矿甚丰。前清道光年间开采者多,有熊姓者因之致富,有百万之名;其他获利者亦多,故商务繁盛,烟户稠密,一时有小荆州之称”。

如今探寻古矿遗址,荆棘丛林中的痕迹随处可见。想当年,“小荆州”人烟繁盛,白天市声喧嚣,夜晚灯火通明,街道长达五、六华里,可谓“百日场”。“熊百万”家开办水银厂,为了将水银运出去,修了近百公里的石阶路,直通往省城贵阳。

“小荆州”历史辉煌时期,曾经建过八大庙,分别是观音寺、川主庙、万寿宫、黑神庙、袁通寺、保王庙、寿佛寺、观生殿,至今有的庙宇遗址尚存。

观音峰

石林村回水湖边的观音峰,由于宏伟奇特,别名甚多:有称蓝色夺印的,也有称青山独秀的,还有称石笋、观音洞、大将点兵等。

观音峰高达四十余米,半峰有一个穿洞,洞内建有一个观音庙,穿洞两侧被高耸入云的翠柏所掩映。信奉佛教者在观音峰的洞中铺上木板,装上木栏杆,供上观音神像,作为庙宇。

20世纪80年代,观音庙内住着一位年达85岁的老尼姑,庙内供有观音菩萨的铜制塑像,左有金童、右有玉女侍候。

何谓“蓝蛇夺印”?人们根据观音峰的长相,把她比喻为“印把子”;把头向观音峰的一座长形小山比作“蓝蛇”,要来抢印,既形象又栩栩如生。

大将点兵,则是把观音峰比作大将,对面石林是千军万马,阵容里的军将、战骑抚之欲动,呼之欲出,游客观之称绝。

据民国县志记载:“观音洞在城北方,距城四十里(公里)龙富寨地方北一三保。此洞系在山麓,尚属明厂内建观音庙,一殿洞口有一塘蓄水,甚深亦佳境也。”观音寺,系民国初年刘怀祯、刘怀祥组织修成,先后有某和尚和左玉清(女,法号玉清,织金人),在洞内侍奉香火,庙地30余亩;建国初期,庙地分给穷人。1965年,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下,将庙内木板拆做语录牌等。1980年,当地人刘怀礼、周遵明、宋才生等织织重修,更名“玉竹寺”。

走到约40米高的观音峰下,沿百余步水泥台阶而上,到洞门口有一株百年古柏,旁边塑一石碑,碑额为:重修玉竹寺纪念碑。碑上铭刻出资修建庙宇的人员名字,有刘怀礼、周遵明、宋才生、刘祖荣、游俊清、彭国兴、孟启学、彭基贵、张志文、彭仪贤等100余人的名单。下款刻:公元二零零四年六月十九日立。

后面洞中便是观音寺,楼板栏杆用水泥钢筋建成。前厅长6.8米,宽4.5米,高2.6米;内厅长3.2米,宽3.1米,高2.4米。内厅左角有条通道,横穿观音峰通到后面,长7.8米,宽1.5米,高1.5米。

在后门处,修有一间石木结构约10平方米的房屋,是住持休息的地方。后门有一株百年古柏,出后门向右沿水泥道平行约20米,是个绿树成荫的平台,平台上有石桌2张,石板凳8条。从小屋后面沿水泥台阶拾级而上,经过50余级,便可到达顶峰。

神仙洞

石林村神仙洞,位于天桥与红岩交界的一个高山上,在靠近山顶的石岩下边。民国县志记载:“神仙洞在红岩沟地方(北一六保)。此洞在陇东坡上,地势平坦,高郎轩敞,高约二三丈,昔年名为神仙洞,现塑有大佛观音像。”

爬上洞口,果然洞门宽敞,砌有石墙,修有木门。洞门右侧有一突兀伸岀的石岩下面,修有蓄水池;岩石上的水滴,滴到明净的水池里,发岀叮咚的响声。在右侧塑有一块功德碑,碑宽1米,高1.5米,碑额为“佛光永曜”。

碑文阴刻出资修建寺庙的信徒名单,有王华林、金仕华、陈明宣、魏明亮、潘云书、晏才良等400多个名字。下款阴刻:公元一九九四年甲戍二月初十日谷旦立。洞的左侧,修有一间石木结构的平顶房,长6.7米,宽3.3米,高2.7米;紧靠房屋左面,有一个耳洞,长12米,宽2米,高3米,这是住持的厨房。

进入洞内是个宽敞的大厅,大厅长达24米,宽3.3米,高2.3米,可容纳100余人。东中央供有3尊佛像,左侧是观音,前面是武士神像。大厅后面有耳厅,周围有耳洞,深浅不明。

洞内石柱甚多,有5处还滴着岩浆水。洞地下长满绿色植物,洞顶有石花晶针。两面岩壁上,长着沙塘、油桐等树木。左右各有两个耳洞,其中大的一个深达200余米;五洞合起来看,活像一头狮子扑地,有的像眼,有的像嘴,十分雄壮。洞前立有石碑一块,上书“永垂万古”。明代末期,有位老尼住在洞内,年过八旬,她自知天命已足,将一切后事安排好,在洞前坐化升天,无半点痛苦模样,因故称此洞为“神仙洞”。

洞门口有一台平土,可修5间亭子或庙宇。洞的两面,30米外,一面长着松柏,一面长着青㭎;人们形象地比喻,左有青龙,右有白虎,镇守三关。神仙洞,真是一处奇妙的“神仙所在”。

石林村美景一览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今天的石林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创业带富能手3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837人。留守老人51人,留守妇女13人,留守儿童63人,“五保户”8户8人。

石林村发展产业有猕猴桃基地3个共计850亩,农户生猪养殖基地两个。农户新增种植板栗717亩,冰脆李200亩,新增年出栏2000头的生猪养殖场1个。

201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2017年复查合格,继续保留至今,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村”“全省文明村”“贵阳市卫生村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2018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

村民正在包粽子 来源: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

现在,石林村稳住“一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三产”,利用本村自然资源开发出绿色石林(石林于1983年10月发现)、回水湖(2003年开始流转土地修建)、大煤厂水库等风景名胜。大煤厂水库于1956年修建存库,属于小二型水库,主要用于灌溉,现在已经成为一处美丽的景点。绿色石林和回水湖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发现,属于老百姓的土地,在2004年,村委会正式从农民手中流转来统一开发。

利用开发出来的风景名胜,于2012年、2014年、2022年开展了三届“六月六”活动;2018年、2020年举办了两届“音乐节”;2020年举行了一次“真人CS”活动。并以此为宣传载体,发展旅游、避暑等服务业,每年引来游客上万人次。在石林村避暑的游客,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包吃包住,免景区门票,住宿的房间定期整理洗换,吃的是农家菜和农户自养的鸡、鸭,呼吸的是石林的新鲜空气。这里的辣子鸡、土法擀制面条、酸汤豆腐、黄豆焖鸡、辣排骨等令人流连忘返。

这样一个既能游山玩水、避暑旅游,还能品尝到很多乡村名特小吃的绝佳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游客。每年7至10月,都有数百人次选择在此“候鸟式”避暑旅居。

编辑:傅瑜涵

责编:王瑶瑶

审核:王 营

终审:谢 涛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