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被网络社交平台封号后,主张平台管理账号不当,要求平台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如何认定?本文结合一则案例具体分析。该案例入选上海法院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第二批典型案例。
案 情
(2024)沪02民终11877号
审判长 李伊红
审判员 姚 敏
审判员 赵 俊
法官助理 王 蓉
夏某于某网络社交平台注册账号,某科技公司系该平台运营商。夏某于案外人(该网络社交平台用户)发布的评论及笔记下回复相关内容。2023年4月,夏某的该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被平台封禁。夏某就账号封禁事宜向平台多次申诉。审理中经当事人现场演示确认,夏某的该网络社交平台账号在平台已无法检索到。
某科技公司认为夏某在短时间内多次主动搜索、查询发布过金融相关内容的不特定用户,并利用平台的评论功能诱导用户私聊并向其购买金融服务。该行为模式存在利用平台销售金融服务的重大嫌疑,符合封号标准。账号封禁后,相关个人信息不对第三方展示,仅保存在某科技公司的后台。某科技公司作为网络服务平台负有依法监管严防违法言论的法定义务,履行该法定义务必须要识别、存储相关个人信息,限制个人信息删除权行使是平台履行法定监管义务的需要。
夏某则认为其是网络用户的正常社交行为,某科技公司封禁账号的依据不足。且即便账号封禁,夏某职业信息存在外显情形,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夏某有权要求注销被封禁的账号。
裁 判
上海二中院经审理查明:
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某科技公司的用户服务协议、社区公约中,亦告知用户的笔记不得包含金融理财等风险产品的营销推广内容。夏某在短时间内主动搜索发布金融相关内容的网络社交平台用户,并在上述用户笔记下回复涉及证券名称、证券交易佣金费率等术语,同时发出私信请求,该行为已超出正常社交范畴,某科技公司对夏某账号采取永久封禁的措施并无不当。经庭审现场演示,夏某账号在某社交平台已无法检索到,其个人信息不存在泄露情形。
另一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2020)明确删除个人信息系使该信息保持不被检索、访问的状态。在目前法律法规对信息删除标准未予明确情形下,可参照上述国家标准认定个人信息是否删除。夏某账号处于永久封禁状态,账号无法在平台上被检索,账号关联信息处于不可访问、检索状态,故某科技公司对夏某账号及信息的处理符合上述国家标准。某科技公司对夏某个人信息的处理遵循了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且纵观本案,永久封禁账号保持信息不被检索、访问状态的个人信息逻辑删除做法,是在现有技术下实现保护个人信息和加强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规范管理权益衡平的合理途径。
上海二中院判决驳回夏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评 析
本案系用户主张网络社交平台管理账号不当,要求网络社交平台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的案件。本案涉及数字经济案件中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对账号管理行为的合法性认定、个人信息的合理删除等典型问题,对同类案件的处理和维护数字经济市场健康发展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一、关于网络社交账号管理
《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要求网站平台加强账号规范管理。用户登录网络社交账号发布文章、发表言论、进行社交时应遵守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及网络社交平台与用户的约定。在衡量网络社交平台对账号管理行为的合法性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平台管理账号的法律性依据;2.平台管理账号的合同性依据;3.对账号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是否秉承处理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如本案中有关规定明确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某科技公司的用户服务协议、社区公约中,亦告知用户的笔记不得包含金融理财等风险产品的营销推广内容。夏某的案涉行为违反上述相关文件规定及双方合同的约定,故某科技公司对夏某账号采取永久封禁的措施,并无不当。夏某账号永久封禁后,该账号在某网络社交平台处于无法公开检索和访问的状态,夏某可登录该封禁账号向平台进行申诉,但无法进行查看信息、发布笔记、评论或私信等操作,故某科技公司对网络社交账号的管理亦无不当。
二、删除个人信息的合理界定
我国立法虽未规定个人信息“被遗忘权”,但《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删除个人信息,在网络社交平台未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处理个人信息情形下,用户可要求平台删除相关个人信息。且立法亦规定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故用户可撤回在先授权,要求平台删除个人信息。目前立法对信息删除标准未予明确,学理上认为删除个人信息包括物理删除和逻辑删除两种途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采用逻辑删除标准,明确删除个人信息系使该信息保持不被检索、访问的状态。在立法对信息删除标准未予明确情形下,案件审理中参照该国家标准认定个人信息是否删除并无不当。譬如,某科技公司对夏某账号采取的永久封禁措施符合上述个人信息逻辑删除的标准,该措施一方面使得个人信息不被公众检索、访问,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另一方面亦维护了网络社交平台的账号管理秩序,防止用户通过重新注册方式规避永久封禁的账号管理措施。故永久封禁账号保持信息不被检索、访问状态的个人信息逻辑删除做法,是在现有技术下实现保护个人信息和加强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规范管理权益衡平的合理途径。
来源:上海二中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