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余个日夜古城复兴的沈河实践

辽沈晚报 2024-12-31 07:26:08

历经五年综合保护利用,如今的沈阳方城观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本报记者 王琦 摄

1800余个日夜,百余个工程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步实施。本报记者 王琦 摄

五年多的时间里,沈阳方城经历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综合保护利用。

1800余个日夜,超10万人参与其中,在1.69平方公里的空间内,更新线缆近2000公里,铺设地砖百万块,亮化提升建筑160余栋,改造老旧小区23个……

从一条街到井字框架,再到九宫格局,今年,任务清单中“88+N”个项目全部完工,沈阳方城用五年时间重建空间形态、重现文化活态、重塑环境生态、重构经济业态,实现景区、街区、社区的和谐交融、相得益彰。

五载光阴,沈阳方城观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前不久,经网络票选和专家评议,沈阳方城五年蝶变入选全省县(市)区民生幸福类高光时刻,古城复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雕琢空间形态 镌刻城市记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当怀远门两侧建筑外立面渐次被光影勾勒,一堵以光为墨,幻化而成的城墙,在西顺城街上悄然挺立。随着今年“四边五区、多点、四十八条胡同”等工程的实施,沈阳方城四至边界文化符号已经清晰可循,空间形态悄然成形。

在沈阳方城综合保护工作之初,沈河区便从顶层设计入手,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对沈阳方城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设计,以高标准规划引领硬件设施建设。

坚持“不大拆大建”“微改造‘绣花’功夫”“保护好传统街区”的原则,百余个工程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步实施。中街步行街在2020年横空出世,为方城保护利用的蓝图描绘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而随着沈阳路的“重生”,正阳街、朝阳街的提质升级,蓝图之上再添“一横两竖”,井字格局初现端倪;如今,东、西、南、北顺城四条街路组成的四至边界越发明晰,这座古城肌理也逐渐显现。

作为沈阳2300年城市发展史的空间浓缩,无数的历史记忆在这里沉淀。方形城池、井字街路、九宫格局,层次分明、主从有序,一个个精品工程,不仅让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也成功地保留了那一份宝贵的城市记忆。

唤醒文化活态 传承历史脉络

在沈阳方城综合保护利用的过程中,沈河区始终坚持保护为先,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建立了“街区控制—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的完整保护利用体系,其中对东三省总督府旧址等17处历史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值得一提的是,一段长约30米的城墙遗址在今年“重见天日”,并以城市公园的形式与市民、游客们见面。

为了更好地活化利用方城内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载体——胡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时间,沈河区一直致力于胡同的提升改造,打通方城区域内的“毛细血管”,以胡同为“纽带”,串联起汗王宫、原点广场、沈阳故宫、东三省总督府、张学良旧居等30余处旅游景点,形成多条特色旅游动线。

特别是今年,沈河区再对方城区域内48条胡同进行了提升改造,有以宫墙为背景展开舞台的中心庙胡同,有彰显中式园林景观的月窗胡同,还有打造出线性林荫漫道的大红袍胡同,另外,文庙巷胡同、翰墨胡同、干石桥巷等也均具有鲜明的民俗特点。

这些胡同遵循老地图、老照片,实现局部建筑样式原貌修复,发掘其蕴含的市井风情,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在更具复古气息的同时,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重塑环境生态 推动三区融合

沈阳方城区别于大多数常规景区,5个社区的1.6万户居民还在这里居住生活,结合沈阳方城内景区、街区、社区相交融的特点,沈河区提出要打造一个“城市中心、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景区街区社区高度融合”的开放式人文景区和示范性开放社区。

在建设上,打破“三区”边界,让社区、街区变成景区,增加城市小品的同时,建设完善生态停车场、3A级公共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并在居民小区上下功夫,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楼体立面和小区围墙等进行景观化处理,从视觉效果上,让其与景区有机融合。

在管理层面,则以多元治理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机制保障,构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理事会+事业中心+平台公司”管理服务体系,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实现“建、管、服”于一体的治理格局,让景区更为“接地气”,社区迎来“逆生长”。

便民设施愈发完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居民真实感受到了方城改造的福利,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方城创建工作中。一些大学生和居民等志愿者自发凝聚而成的志愿力量,在节假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全面参与方城地区管理与服务。

革新经济业态 拓展发展格局

五年来,一切的硬件设施改造提升,都是为了沈阳方城的产业转型和业态升级。不仅持续扮靓颜值,也注重提升内涵气质,“内外兼修”是沈阳方城实现“长虹”的终极密码。

依托自身文旅超高人气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沈阳方城以文化空间构筑城市聚场。承载厚重历史底蕴的沈阳路吸引了大批旅拍企业落户,北中街路上诞生了全省首个“剧本秀”产业园,大型商业综合体也通过打造主题街区、引进自助女装店等举措探索转型之路。

为破解土地制约,疏解非景区功能,盘活存量资源,沈河区还推动方城内政府机关办公场所“腾笼换鸟”,加快传统产业更迭,释放文旅产业活力,休闲住宿产业群和博物馆产业群也已开始崭露头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沈阳方城体验式文旅新业态占比由原来的3%增长至46%;注册企业2270户、个体经营户1.2万户,分别增长54%、126%;年销售额超120亿元,增长50%;全口径税收2.98亿元,增长17%,实现了经济规模和质量的“双丰收”。

推动沈阳方城复兴既是省委、市委交予沈河区的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沈阳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和沈河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五年间,沈河人以“务实、专注、高效”的进取姿态阔步前行,方城建设凝聚了他们的向往、勇气、智慧、汗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移,久久为功。然而,方城的综合保护利用远没有结束,西华北里等地块正在加速开发建设,一批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会在不远的将来落地运营,沈阳方城也将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起全力冲刺,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本报记者 王琦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