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华为抛弃后,他搞出1600亿的巨头公司,这个湖南人藏得太深了

卸岭力史 2025-01-09 16:08:35

要说2024年,中国最出圈的科技公司,大概就数小米了,雷总靠着小米su7在汽车行业掀起了一阵飓风,而更“离谱”的是,短短几年小米居然就研制出了领先全球的V8s发动机。

尤其是雷总在发布会上宣布发动机为小米自研产品时,受到了多方质疑,此时“隐藏”在小米背后的高手——汇川技术终于站了出来,而这家大牛公司,最终居然以这样的方式站在了大众面前。

在中国,汇川技术就像是一个低调的“武林高手”, 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是在中国科技圈,汇川可谓是大名鼎鼎,甚至可以与华为一较高下,而更让人吃惊的事,汇川技术的老总朱兴明,曾经居然还是华为的员工。

这个朱兴明究竟有什么来头?汇川技术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汇川成就

汇川技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控企业,一直以来都有着“小华为”的称号,但是就汇川目前的技术成就以及发展前景来看,“小华为”的称号还是有点委屈了,不出意外未来完全可以成长为和华为并驾齐驱的中国顶尖科技公司。

自2010年汇川上市以来,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平均达到50%以上,远超同行业所有公司,甚至放眼全球都没有对手,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与汇川有合作的公司/机构多达3000多家,堪称最受欢迎A股企业。

2010年,汇川在新能源板块的收入仅为1千万,而截止2023年,该板块收入已实现近千倍的增长,这一切,都要归功于2016年成立的汇川联合动力,短短数年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靠着强大的科研投入,汇川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板块“大杀四方”,以一己之力打破外资垄断并迅速发展,如今除了比亚迪等少数拥有自研能力的企业,你能想到的所有新能源企业几乎都和汇川有合作,甚至像小米、理想等企业还是深度绑定。

除了新能源汽车,汇川早已实现多点开花,成为中国“智”造的核心供应企业,无论是自动化电机、纺织、光伏以及新能源等诸多产业都稳居国内第一,甚至2022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国之重器之一的全球首台16MW大功率风电机组背后,都有汇川的身影。

对于科技领域的公司来说,在某一方面做大做强已经不容易,更何况汇川这种横跨多个领域,还能保证多点开花的佼佼者,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汇川技术一定是有发言权的。

被迫沦为弃子

汇川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企业的灵魂人物——朱兴明的努力,作为一个60后的湖南人,从小就对机电类技术感兴趣,燕山大学读本科专业时,朱兴明选择了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保送本校研究生。

毕业后的朱兴明面临去哪里工作的选择,那个年代,朱兴明这种专业的技术人才是绝对的香饽饽,这让朱兴明犯了难。

那个年代,电力变频变压器一直是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原因很简单,被国外垄断了,那个时候的朱兴明就想着中国人一定要自己搞定这项技术,1997年,朱兴明听说了华为要搞这个变频技术,于是他最终决定加入华为安圣电器。

在华为,朱兴明的能力收到赏识,短短四年就升到了管理层,但是随着2001年华为遭遇寒冬,任正非不得不砍去非核心业务,就这样,朱兴明被连人带公司打包卖给了美国艾默生。

虽然在华为时间不长,但是华为的企业精神内核朱兴明非常清楚,仅仅两年后,朱兴明集结19名伙伴一起创办了汇川技术,这19位主创中一大半都在华为待过,说汇川是华为的延续也不为过。

教科书式的企业决策

成立汇川后,朱兴明首先要解决的,肯定是企业生存问题,但是当年安圣所掌握的变频器市场,早就是美欧日资本的“后花园”,此时刚刚成立的汇川显示无法和这些老牌企业硬碰硬。

朱兴明只能另辟蹊径,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朱兴明敏锐的察觉到了商机——电梯,彼时的中国刚好处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时期,电梯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国内却没有完整的供应链,很多电梯供应公司只能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再组装。

为了在这领域取得突破,朱兴明巧妙抓住了中国人“爱省事”的消费思维,简单说就是,国外一般是搭积木一般,每一个地方放什么都很标准,虽然比较灵活、兼容性高,但成本必然不低。

因此,依托中国国情,打造低成本、一体装配、一体控制的供应模式就成了朱兴明的解题思路,事实证明,朱兴明的判断非常准确,靠着牺牲组件之间的装配灵活性,转而以集中控制、一体化安装为出发点,不但实现了远低于外企产品的成本,而且能够让设备安装更省事。

凭借这两项优势,汇川实现了破圈,到了2008年,汇川的一体化电梯控制业务依然成为国产品牌的老大,10年上市时,该板块毛利高达64.6%,相当的夸张。

有了电梯领域成功经验的加持,汇川终于走上了发展的高速路,有了钱之后,汇川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或许这就是华为人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朱兴明不止一次说过:“国内专家不行就找国外,无论如何技术研发不能耽误”。

2016年,朱兴明成立了汇川动力正式进军新能源领域,即便2019年,汇川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几乎颗粒无收,但朱兴明却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选择,这之后也就有了和小米的故事。

而小米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实现“跨界”,汇川功不可没,小米的V6s发动机是小米和汇川共同研制的,之后才有了小米独立研发的V8s,所以雷总说该发动机是小米自研确实没问题,只不过在这背后,汇川才是小米取得成就的主要推手,只不过这事朱兴明从来没有拿出来吹嘘过。

翻看汇川的历史,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还是2012亚洲金融风暴,再到2020年疫情危机,朱兴明总是能够在逆境中找到路,在逆境中带领公司逆市场而行,甚至每次都能取得数倍数的经济效益,这种敢于挑战,不在乎一时得失的强大魄力,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的。

结语

十年,汇川就已经发展成一个坐拥1600亿,未来前景无限的科技巨头,这一切都离不开朱兴明的精彩决策,更离开汇川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在挑战外企的路上,朱兴明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

汇川的未来,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工控企业,这是汇川的发展方向,也是朱兴明的未来,虽然从华为被迫出走,但是或许冥冥之中这就是天意,在未来汇川有没有可能成为与华为并驾齐驱的科技之光,让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汇川技术20周年主题演讲:突围之道——时代、价值、人文》 汇川技术公众号

《从奴隶到将军:工控“小华为”的三场战事》 机器之能

《朱兴明:企业家要革三个命》 深圳华容商会

0 阅读:0
卸岭力史

卸岭力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