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是西汉时期汉匈之间争夺的焦点之一,西域对双方都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汉代,西域小国林立,争取他们的支持对汉匈双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汉和匈奴都努力把更多的西域小国笼络到自己身边。
如何争取西域各国的支持,并且维持汉与西域的友好关系,是汉武帝以来历任汉朝皇帝都非常重视的。汉初,汉朝对匈奴实行怀柔政策,并未与西域往来。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皇帝,再加上汉初的积累,他在位时期,着手压制匈奴,双方在漠北、西域等地展开争夺。那么,汉武帝究竟在西域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
汉武帝缘何通西域《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记载:“伐大宛以新求,涉渥洼而远至”。
汉初的第一个外患就是匈奴问题,高祖刘邦曾派遣韩王信驻守马邑,然而,马邑被匈奴包围。刘邦不顾社会经济凋敝,亲自征讨匈奴,落得“白登之围”。汉朝在当时还贿赂匈奴冒顿单于的妻子,可见在当时,汉朝相对匈奴处于被动地位。
在汉武帝以前,汉朝一直与匈奴和亲,并且给匈奴纳贡。汉初,长期的战争使得民众疲惫。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一直奉行道家思想,清静无为,以休养生息。与匈奴的和亲、纳贡政策一直没有改变。
汉武帝登基以后,由于前面几代君王的积累,汉朝财力雄厚,汉朝退一步则匈奴进一步,所以说,旧有的和亲、纳贡政策必须做出改变。汉代所说的西域是匈奴以西,乌孙以南,东部与汉朝玉门关、阳关接壤,东到葱岭。
汉武帝希望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一方面,西域是匈奴粮草、马匹的产地之一,如果汉朝能够控制西域,那么匈奴的补给就会减少。另一方面,西域出产良马,如果能够获得西域良马产地,装备给汉军骑兵,他们会成为与匈奴作战的强大力量。
西域各国情况不同,本来有大小国家三十六个,后来逐渐分裂成五十多个国家。在《汉书》中有记载较多的国家是鄯善(楼兰)、罽宾、大月氏、康居、大宛、乌孙、龟兹等。鄯善本名楼兰,曾经与匈奴交好,后曾在汉匈之间左右逢源。
罽宾曾经建立了亲近汉朝的王庭。月氏是游牧民族,属于行国,本来在敦煌一带,后来被匈奴驱逐到西域。大宛盛产名马与葡萄酒,汉朝曾拥立昧蔡为大宛王。
乌孙起初与匈奴交好,汉与匈奴都希望获得乌孙的支持。后来汉朝给乌孙很多赏赐,与乌孙结盟制衡匈奴。除了这几个国家,西域较大的国家还有车师、于阗、莎车等,只有关于车师记载较多,其余国家则规模较小。
天山南北各个国家情况复杂,各不相同,或亲近汉、匈一方,或左右摇摆;有的国家乐意与汉朝和平交往,少数国家则故意挑起事端。西域各国距离汉长安城也是非常远的,信息难以快速传达,所以说对于西域各国,汉武帝必须有合适的应对策略。
汉武帝对西域各国的不同策略《汉书》记载:“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
汉武帝时期,汉朝才与西域有一定的联系。如何与西域各国进行联系,汉武帝借鉴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交往史实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法家思想进行摸索。
汉武帝对西域各国先派遣使臣进行沟通,这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中的”和“。此后,汉朝占领原本由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区,降伏匈奴混邪王、休屠王。为了防御匈奴,将来经略西域,汉武帝在河西地区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并且迁移民众来屯垦。屯垦的做法也是前代所惯用的。
汉武帝元封年间,在西域大规模开垦土地。屯田的做法学自秦朝及汉文帝时期的晁错。主要开垦的区域有乌孙以北、轮胎、渠犁等地。在乌孙以北屯田的同时,汉也与乌孙和亲,昭示两国睦邻友好。
张骞是较早出使西域的汉使。在出使途中,曾被匈奴扣押,后来经大宛、大夏、康居,到达月氏。张骞从月氏返回后,又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死后,才返回汉朝。经过张骞的介绍,汉武帝了解了西域各国。此后,还有诸多使臣前往西域各国。
汉武帝也会通过武力在西域立威。起初,汉武帝听从张骞所说,欲通使大宛,派遣了很多使者。然而,去往大宛最大的阻碍就是鄯善(楼兰)与姑师。这两个国家与匈奴交好,多次攻击汉朝出使队伍。汉武帝派赵破奴先攻打姑师,又命令汉使王恢与赵破奴联合进攻楼兰。
此战后,楼兰臣服,乌孙、大宛等国大为震惊。然而,楼兰被夹在汉与匈奴两大国之间,分别在两国派遣质子。罽宾也是西域较大的国家,汉朝曾派遣使臣去往该国。该国同样反复无常。
罽宾王乌头劳曾杀汉使,其子即位后又在战和之间反复。由于罽宾距汉朝极其遥远,所以汉使与该国的容屈王子共同拥立新王。汉武帝在位时期,也对大宛、车师征伐。西域距汉遥远,不利于长期占领,这些征伐的共同目的是为了使这些国家不与汉朝为敌。
汉武帝对西域各国采取不同的策略,与西域各国以和平交往为主,甚少主动征伐。一方面是因为西域距离汉朝遥远,另一方面,只有较少征伐,才能够做到“广德行以怀之”。
后世对汉武帝民族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汉书》记载:“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初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
汉武帝以后的汉朝皇帝继承发展了他经略西域的政策。汉昭帝元凤年间,改楼兰国为鄯善国,并且在当地屯田。后又屯田于渠犁、交河等地。
起初,在各个屯田区域分别设置长官,称屯田都尉。在汉宣帝神爵年间,建立了西域都护府,进一步在莎车屯田。汉宣帝甘露年间,宣帝派常惠去乌孙的赤谷地区屯田。此后,汉朝的屯田不断由渠犁向东扩张。
汉朝在龟兹屯田以后,进一步向西扩展。屯田促进西域的开发,屯田者多是内地军民,内地军民与西域人民生活在同一区域,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的往来。同时,屯田兵平时耕种,战时作战。
大量的屯田兵有利于维护西域的安定,最终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终于统一西域。屯田兵也有利于汉朝在西域抵御匈奴。直到魏晋时期,中原王朝仍然在西域屯田。
即便到了明清,朝廷也鼓励屯田。屯田是传统社会中原王朝控制边远区域的策略之一。汉武帝以后的汉朝皇帝从未放弃过对西域用兵。汉宣帝本始年间,汉朝曾协助乌孙抵御匈奴。
宣帝时期,汉朝派遣解忧公主与乌孙和亲,有利于双方加强睦邻友好,客观上也加强中原王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与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在外交策略上,汉武帝使用传统的遣使外交,他们善于争取盟友,建立联合阵线,共同打击匈奴。汉使有较大的自主权,不但能够外交,在一些与汉朝为敌的国家,如果汉使受到威胁,他们甚至有能力拥立亲近汉朝的新王。
总体来看,汉武帝经略西域是积极的、成功的,为后世君王统一西域奠定基础。屯田体系为后世所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屯田也把中原地区的耕作技术传播到西域,便利了中原与西域的技术交流。
结语西汉时期,西域小国林立,汉朝与匈奴均希望获得各小国的支持。汉武帝经营西域,起初是为了联合西域国家与匈奴斗争。西域诸国情况复杂,汉武帝从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与战国时期的外交案例中寻找智慧,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
汉武帝针对西域诸国,以“和”为主,维护地区安定,不同于匈奴,多利用军事实力对西域诸国施压。和平交往为主的策略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各小国纷纷归附汉朝。汉武帝经营西域的策略可谓后世学习的对象,为以后的中原王朝经营西域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1】《汉书》
【2】《古今图书集成》
【3】《史记三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