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拼了,高校为保就业率,虚设岗位安排给毕业生工作

考林苑 2024-07-09 23:46:43

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家长和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哪个学校和专业的就业数据更好看,往往就会报考哪个学校和专业。

所以各院校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就业数据,都会竭尽全力提高本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实在达不到的情况下,一些院校选择了给就业数据“掺水”。

在以前,高校给就业数据“掺水”的主要方式,是要求毕业生提供实习证明或者三方协议,否则不给或者延迟发毕业/学历证书。

近几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连协议公司都变少了,各高校又想出新的“掺水”,只要学生注册了社交平台账号,就可以归类为“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范畴,来完成就业指标。当然,如果“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的毕业生太多,这样的数据也不好看,一些高校又想到了虚设职位。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了自己学校通过虚设岗位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骚操作。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辅导员发的通知,他们要求为落实就业方向的毕业生到“广东省就业创业小程序”上去更改就业数据,将就业去向从“待就业”改为“单位就业”,然后选择“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再选择这两个岗位的其中一个上传附件,填写协议书,发送给指定邮箱;最后辅导员会统一去盖章,然后上传到省系统,同步到国家系统,学生再自行到国家系统上确认。

在通知里,辅导员还特别强调,这样做是为了方便统计就业率信息,不会有任何实际效力,不会影响应届生身份,也不会影响考公考编和升学。

很显然,这就是就业数据造假。哪有高校有那么多的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岗位,供毕业生任意选择的呢?可见一些高校为了让就业数据看起来更漂亮,也是拼了。

而之所以这样造假,理由也非常简单。一方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是学校的主要“卖点”,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太多,肯定会影响生源质量的,甚至连招生都成问题;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有硬性的KPI指标,如果数据不达标,不仅影响学校的政策支持,还可能影响到所有教职工的收入。所以高校才会出此下策,给毕业生就业数据“掺水”。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怪异的现象,明明做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各高校的就业数据却一年比一年好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除了社会整体经济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从长远来讲,高校还是要进行自我改革,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紧跟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才能够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2 阅读:1198
评论列表
  • 2024-07-11 16:56

    找个单位盖个章,就算就业了,没就业,学位证先缓缓,所以。。。毕业的都是找到了工作,无缝衔接!

  • 2024-07-11 08:42

    本来大学生就业率就是个数据参考意义的事情,但是为了这个某些大学连脸也不要了

  • 2024-07-11 14:34

    [笑着哭]真实的情况人人都是清楚的,现在有几个大学是真实给学生们好好交实践的?近80%~90%的时候都是在理论,现在的大学和几十年前的大专敢比实用性操作?[得瑟]

  • 2024-07-11 14:26

    不能单纯说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满足社会需求,自己当年毕业也是有前辈带着摸索才逐渐上手的,对应届生来说,基本上都是可以在工作中学习进步到产出价值,说到底是人太多了,僧多粥少。

考林苑

简介:小升初、中高考、公考、学校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