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图解释:写“田”“白”“回”“向”这类字时,不要把方形写得太规整,要注重左右部分的协调。左边笔画稍细显阴柔,右边笔画粗显阳刚。
示例:“田”字,左右两竖往里收,左边细右边粗。
2. “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解释:像“五”“古”“直”“质”这些字,有斜笔但整体重心要稳,要保持端正。
示例:“五”字,横斜但字要立稳。
3. “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解释:在“喜”“吾”“娄”“安”中,中间的长横要明显,起到承上启下和支撑的作用。
示例:“喜”字,中间长横有力。
4. “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解释:对于“会”“合”“金”“命”这类字,交叉点在上方,下部的部件要对准。
示例:“会”字,交叉点高,下部部件对齐。
5. “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解释:如“天”“父”“文”“支”,八字交叉在字的正中间,偏了字就不好看。
示例:“天”字,交叉居中。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1
6. “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解释:像“主”“王”“生”“正”这类本身端正的字,横笔要斜上才有美感。
示例:“主”字,横斜上。
7. “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解释:“易”“母”“力”“乃”等字没有绝对的正笔,笔画偏斜,但要适度调整让整体美观。
示例:“易”字,笔画偏斜但整体协调。
8. “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解释:在“丕”“互”“立”“并”中,上划短,下划为主,两划排列比例要恰当。
示例:“丕”字,下划突出。
9. “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解释:“页”“自”“因”“固”等左右都有竖的字,左边竖短且瘦,右边竖粗且壮。
示例:“页”字,左右竖对比明显。
10. “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解释:写“木”“米”“朱”“未”时,横短竖长,撇捺要舒展。
示例:“木”字,横短竖长,撇捺开。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2
11. “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解释:“染”“粟”“架”“桑”这类笔划多的字,横长竖短,撇捺收缩,用点填补空白。
示例:“染”字,横长撇捺收。
12. “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解释:“乙”“已”“包”“乞”这些字偏斜,弯的弧度要自然灵活。
示例:“乙”字,弯度自然。
13. “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解释:像“卜”“了”“月”“土”笔画少,要写粗壮些,且不宜过长以免显得单薄。
示例:“卜”字,笔画粗壮。
14. “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解释:“兼”“煎”“兴”“羔”这类上下都有点的字,上点向内,下点向外。
示例:“兼”字,上下点方向不同。
15. “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解释:如“冷”“次”“洪”“海”,以点为偏旁时,上下点要相互呼应。
示例:“冷”字,点的呼应。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3
16. “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解释:“亦”“赤”“然”“点”等点多的字,点要收敛,方向相背。
示例:“然”字,点的布局。
17. “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解释:写“马”“鸟”“焉”“为”这类字,斜中求正,上部是基准,下部要对准。
示例:“马”字,斜中有正。
18. “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解释:“伊”“侈”“使”“便”中,左边的直笔短,右边的撇笔舒展。
示例:“伊”字,左右比例和笔画特点。
19. “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解释:“川”“升”“卯”“邦”这类左撇右直的字,左边收缩,右边伸展,使中间不空。
示例:“川”字,左右的伸缩。
20. “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解释:“审”“官”“富”“宫”等上面有覆盖的字,上面部分要宽大,把下面部件严密包住。
示例:“官”字,上覆下。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4
21. “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解释:像“斯”“部”“红”“即”这类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字,左边部分位置稍高,右边部分稍低,左边占据重要位置,右边稍作退让。
示例:“斯”字,左高右低。
22. “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
解释:对于“读”“蝶”“塘”“峰”等字,右边部分是主体,位置更高,占据更多空间。
示例:“读”字,右部突出。
23. “竖多分长短,不是争高低。全为字形美,参差而不齐。”
解释:在“册”“再”“用”“甫”中,竖画有长有短,并非为了争高低,而是为了使字形美观,呈现参差不齐的效果。
示例:“册”字,竖画长短不同。
24. “横多宜匀布,长短有距离。重者不可多,字形美无比。”
解释:“三”“羊”“量”“书”这类横画较多的字,横画要均匀分布,长短有别,重要的横画不能太多,这样字形才美。
示例:“羊”字,横画的布局。
25. “划少形又小,笔粗壮其力。虽小不见小,然稀不似稀。”
解释:“口”“弓”“日”“夕”这些笔画少且字形小的字,笔画要粗壮有力,虽小但不显得弱小,稀疏但不显得松散。
示例:“口”字,笔画粗壮。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5
26. “划多形又大,细笔排比例。疏密要得当,虽多不见底。”
解释:像“震”“囊”“鼻”“霸”这类笔画多且字形大的字,要用细笔安排比例,疏密合适,多而不乱。
示例:“震”字,笔画的安排。
27. “疏者笔划小,安排要得体。笔划占其位,不见偏分厘。”
解释:对于“小”“千”“山”“公”这类笔画稀疏的字,笔画安排要恰当,占据合适的位置,不偏不倚。
示例:“小”字,笔画的位置。
28. “密者笔划多,下笔当仔细。布白应均匀,粗细要适宜。”
解释:“赢”“臃”“继”“缠”等笔画密集的字,下笔要仔细,空白分布要均匀,笔画粗细要合适。
示例:“赢”字,笔画的处理。
29. “横划不似横,斜上是规律。斜中可见正,正中有斜笔。”
解释:在“毛”“七”“也”“戈”中,横画不是水平的,而是斜向上,斜中要有正的感觉,正的笔画中也有斜的意味。
示例:“毛”字,横画的斜度。
30. “云去且旦字,稍斜也合适。虽不比毛七,大体又类似。”
解释:“云”“去”“且”“旦”这类字,稍微倾斜一些也是可以的,虽然不像“毛”“七”那样明显,但大体相似。
示例:“云”字,适度倾斜。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6
31. “同字上下排,上小下要大。虽是父与子,父在子之下。”
解释:如“吕”“昌”“圭”“哥”,相同的部分上下排列,上面的部分小,下面的部分大。
示例:“吕”字,上下大小不同。
32. “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
解释:对于“竹”“羽”“朋”“弱”,相同的部分左右排列,左边小右边大。
示例:“竹”字,左右大小差异。
33. “巨臣佳恒字,好像无特长。形似单体字,一竖应当长。”
解释:“巨”“臣”“佳”“恒”这些字,看似没有特别之处,但要像写单体字一样,中间的竖画要长。
示例:“巨”字,竖画长。
34. “左右都有竖,右竖实属阳。左竖当可短,应让于右旁。”
解释:在“作”“行”“刑”“荆”中,左右都有竖画,右边的竖画为主,左边的竖画可以短些,让右边的竖画突出。
示例:“作”字,右竖突出。
35. “合二为一字,大小不一样。左缩应紧密,右垂而可放。”
解释:像“辞”“祥”“许”“伟”这样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字的,左右部分大小不同,左边收缩紧密,右边舒展。
示例:“辞”字,左右的缩放。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7
36. “两字并一字,有弱又有强。左伸占其位,右缩不得放。”
解释:“仁”“扛”“私”“牡”这类由两个字合并成一个字的,有强弱之分,左边伸展占据位置,右边收缩但不能太过。
示例:“仁”字,左右的伸展与收缩。
37. “有字似半身,头在上边伸。两肩应开放,下收如腰梁。”
解释:“丙”“而”“雨”“南”这类字,上部伸展,像人的上半身,两边如同肩膀要放开,下部收缩像腰梁。
示例:“丙”字,上部和下部的形态。
38. “有字头顶土,土下种谷粮。一竖正对中,破土见阳光。”
解释:以“者”“老”“考”“耆”为例,上面像有土,下面像种着谷粮,中间的竖画要对正。
示例:“者”字,竖画的位置。
39. “上正两段字,平均论短长。共处互不犯,两字皆字康。”
解释:“变”“斐”“需”“銮”这类上面端正且分为两段的字,两段的长短要均匀,相互不冲突。
示例:“斐”字,两段的协调。
40. “三字合一字,占位应相当。此处属中丰,左右辅两旁。”
解释:“谢”“桷”“衔”“御”这类由三个字组成一个字的,每个部分所占位置要恰当,中间部分要丰满,左右辅助。
示例:“谢”字,三个部分的布局。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8
41. “上下三字合,有弱又有强。此字属中弱,两强隔相望。”
解释:像“章”“意”“累”“素”这类由上中下三个字组合而成的字,有强弱之分,中间部分相对较弱,上下两部分较强,且相互呼应。
示例:“章”字,上、下部分较强,中间较弱。
42. “有字左右分,两处宜平均。各占一半地,互相为近邻。”
解释:对于“颇”“雕”“顾”“辅”等左右结构的字,左右两部分所占空间宜平均,相互协调。
示例:“颇”字,左右比例均衡。
43. “一字有两撇,曲直不一样。此地右应曲,弯向左撇旁。”
解释:在“友”“及”“反”“皮”这类有两撇的字中,右边的撇通常弯曲,向左撇靠拢。
示例:“友”字,右撇弯曲。
44. “有字连三撇,安排要得当。下对上中部,参差还端庄。”
解释:如“参”“修”“珍”“形”,当有连续三撇时,要安排合理,下撇对应上中部,错落有致且不失端庄。
示例:“参”字,三撇的布局。
45. “刀勾宜左斜,粗犷有力量。倘若不如此,字便走了样。”
解释:“刀”“勾”“勺”“为”这类带刀勾的字,勾向左斜,显得粗犷有力。
示例:“刀”字,刀勾的斜度。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09
46. “努勾不宜斜,直粗而且长。留空添内容,得体又大方。”
解释:像“葡”“萄”“蜀”“司”中的努勾,要直、粗且长,留出空间,使字得体大方。
示例:“葡”字,努勾的特点。
47. “有字具挑勾,其锋向右上。上点相对应,织女盼牛郎。”
解释:在“民”“衣”“良”“辰”中,挑勾的锋尖向右上,与上方的点相互呼应。
示例:“民”字,挑勾与点的呼应。
48. “竖弯勾向上,不可左右晃。如若出差错,彼此都无光。”
解释:“免”“光”“元”“先”等字的竖弯勾要向上,不能左右歪斜。
示例:“免”字,竖弯勾的方向。
49. “横勾必向心,不可向外分。各部组一字,心心要相印。”
解释:“心”“必”“志”“思”这类有横勾的字,横勾要向心,不可向外分散。
示例:“心”字,横勾的走向。
50. “曲勾在一边,不可向右偏。留空他笔占,勾上理当然。”
解释:以“鸠”“辉”“顽”“顿”为例,曲勾在一旁时,不能向右偏,要留出空间给其他笔画。
示例:“鸠”字,曲勾的位置。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0
51. “弯勾宜于曲,勾锋向右提。承前又启后,两部皆适宜。”
解释:“子”“乎”“于”“承”等字的弯勾要弯曲,勾锋向右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示例:“子”字,弯勾的形态。
52. “曲勾上部曲,勾锋向左偏。如若擅自改,此字不顺眼。”
解释:比如“家”“象”“狂”“猫”,曲勾上部弯曲,勾锋向左偏,不能随意改变。
示例:“家”字,曲勾的特点。
53. “直捺终带勾,宜向左上看。回笔需掌握,猛力勾带尖。”
解释:“永”“丁”“水”“芋”等字的直捺最后带勾,方向宜向左上,回笔要有力且带尖。
示例:“永”字,直捺带勾的写法。
54. “平划终带勾,锋向左下边。似鸟头与嘴,视胸梳羽玩。”
解释:“空”“欠”“室”“虚”这类字的平划最后带勾,锋向左下,形如鸟头和嘴。
示例:“空”字,平划带勾的形态。
55. “两字合一字,上平须当先。左小右要大,右长左要短。”
解释:像“明”“巧”“野”“码”这样由两个字组成一个字,上面要平,左边小右边大,右边长左边短。
示例:“明”字,左右的大小和长短关系。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1
56. “两字合一字,下平记心间。右小左要大,左长右要短。”
解释:对于“朝”“教”“取”“饭”,要记住下面平,右边小左边大,左边长右边短。
示例:“朝”字,左右的比例和长短。
57. “有字齐其上,写错人有半。如若知规律,不可擅自变。”
解释:“呼”“吸”“峰”“峻”这类字,某些部分要对齐上面,否则就写错了。
示例:“呼”字,对齐的部分。
58. “有字齐其下,人多知其然。类同字更多,须知一反三。”
解释:像“私”“相”“知”“细”,某些部分要对齐下面,类似的字还有很多,要举一反三。
示例:“私”字,对齐的位置。
59. “多字上要宽,如地上有天。地于天之下,不是冲霄汉。”
解释:“雷”“堂”“普”“昔”这类字,上面部分要宽,如同天在上地在下。
示例:“雷”字,上部的宽度。
60. “此字下要大,托住上半边。如盘托仙果,盘大最保险。”
解释:“星”“要”“寓”“岂”这些字,下面部分要大,托住上面。
示例:“星”字,下部的托举作用。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2
61. “有字敬献敛,右缩左放宽。左部大半倍,照办不难看。”
解释:“敬”“献”“敛”“刻”等字,右边收缩,左边放宽,左边比右边大一半左右,这样才好看。
示例:“敬”字,左右的缩放比例。
62. “有字作字边,主体右边站。字边窄而小,主体大而宽。”
解释:如“施”“腾”“课”“靖”,当某个部分作为字的偏旁时,主体在右边,偏旁窄小,主体宽大。
示例:“施”字,偏旁和主体的大小关系。
63. “有字属三元,左右两强占。中弱不可改,紧缩两强间。”
解释:“弼”“辨”“衍”“仰”这类字,左右部分较强,中间较弱,中间部分要紧缩在两强之间。
示例:“弼”字,三部分的强弱分布。
64. “该字也三元,只是上下看。上下两强比,上窄下要宽。”
解释:对于“鸾”“莺”“冀”“鸯”,同样是三个部分,从上下角度看,上面窄下面宽。
示例:“鸾”字,上下的宽窄比例。
65. “该字亦三元,弱者在旁边。中间展强盛,谁敢争地盘。”
解释:像“蕃”“惹”“街”“掷”,三个部分中,弱的在旁边,中间强且突出。
示例:“蕃”字,中间部分的强势。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3
66. “有字划很长,短撇划中央。终笔不是捺,用点更适当。”
解释:“莫”“矣”“美”“梁”等字,笔画长时,短撇在中央,最后一笔用点更合适。
示例:“莫”字,短撇和点的运用。
67. “多字右有耳,耳大直又长。左部配字边,紧靠在耳旁。”
解释:在“郊”“那”“邻”“邪”中,右边有耳且大而直长,左边部分紧靠在耳旁。
示例:“郊”字,右耳和左边的搭配。
68. “左部有耳字,直竖不宜长。主体在右部,右部宽又广。”
解释:“陈”“院”“除”“阿”这类字,左边有耳时,直竖不宜长,主体在右边且宽大。
示例:“陈”字,左耳和右边的关系。
69. “单耳作字边,宜曲并内向。他部巧配合,不失本体状。”
解释:“昂”“却”“卸”“印”等字,单耳作偏旁时,弯曲且向内,与其他部分巧妙配合,不失去字的本来形态。
示例:“昂”字,单耳偏旁的特点。
70. “一字只一捺,不可双捺上。主笔捺不减,次处拄换梁。”
解释:在一个字中,通常只保留一个捺画的形态,不能出现两个捺。作为主笔的捺画保持原样,其他位置如果有类似捺的笔画,要进行变化。
例如在“食”字中,只有右下的捺保持形态,“炎”字中上面的“火”捺变为点。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4
71. “复字宜减勾,一勾最适当。余勾都取消,规律不可忘。”
解释:当字中有重复的部件且都带有勾时,只保留一个勾比较合适,其余的勾要省略或改变形态,这是一种书写规律。
比如“禁”字中,下面两个“木”,只保留了一处勾。
72. “有字似重围,竖繁划更紊。布置宜均匀,不分主与宾。”
解释:像“爽”“齿”“器”“嚣”这样竖画较多较密集的字,容易显得杂乱。书写时要注意各笔画的均匀分布,不区分主要笔画和次要笔画。
以“爽”字为例,各个笔画要安排得当,间距均匀。
73. “向心力未酬,好像互抱手。彼此不分离,相处到白头。”
解释:如“好”“妙”“舒”“饬”这类字,部分之间有一种向中心聚拢的趋势,就像互相拥抱的手,紧密相连不分离。
比如“好”字,左右两部分相互靠近。
74. “离心力未酬,背对不见首。彼此持间距,各又不远走。”
解释:对于“乳”“北”“非”“兆”等字,部分之间有相互背离的趋势,但又保持一定的间距,不显得疏远。
像“北”字,左右两边有一定的距离。
75. “有字似城墙,高垒围四方。墙壁分厚薄,主建在中央。”
解释:“因”“囿”“园”“国”这类字,如同四周有城墙环绕,要注意城墙的厚薄变化,主要的部分位于中间位置。
以“因”字为例,框的宽窄有别,中间部分突出。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5
76. “有字菱四围,形体意中美。若不知其然,实则不识规。”
解释:“奇”“余”“卒”“辛”这些字,四周的形状如同菱形,形态和意境优美,如果不理解其中的规律,就不能写好。
例如“奇”字,外形有独特的美感。
77. “纵捺不得曲,直尖最适宜。蚕头来起笔,快行慢提起。”
解释:在“叉”“尺”“史”“又”中,纵向的捺画不能弯曲,直而尖的形态最好。起笔像蚕头,行笔快速,收笔时慢且提起。
如“尺”字,捺画的写法要符合要求。
78. “横捺中部曲,承上又启下。距离不要远,均匀要适宜。”
解释:“道”“延”“建”“适”等字中的横捺,中部要有弯曲,起到连接上下部分的作用。弯曲的距离不能太远,要均匀适度。
以“道”字为例,横捺的弯曲要自然流畅。
79. “横竖勾字多,曲折尾也拖。展外要适当,左右要配合。”
解释:像“风”“飞”“气”“吃”等有横竖勾的字,勾的尾部往往有曲折。向外伸展的程度要恰当,左右部分要相互配合协调。
比如“风”字,勾的形态和与其他部分的搭配要合理。
80. “祭头宜于阔,下部留空间。示字填其空,二小不等闲。”
解释:写“祭”“蔡”“察”“瘵”这类字时,上部要宽阔,给下部留出空间,用“示”字部分来填充空白,而且两个点不能随意。
例如“祭”字,上部要写得开阔。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6
81. “有心又有水,宜缩不宜展。位于撇捺内,平生在人间。”
解释:对于“慕”“泰”“黎”“恭”这类有心字底或水字底的字,这部分要收缩而不宜伸展,通常位于撇捺的包围之中。
比如“慕”字,心字底要写得紧凑。
82. “左部有示衣,横长勿要短。字边内取直,左边让右边。”
解释:在“神”“社”“初”“裕”中,左边是示字旁或衣字旁时,横画要写长,字的内部要取直,左边部分要给右边部分让位。
像“神”字,左边的横要长。
83. “同字三字合,两个驮一个。末后一个大,本是老大哥。”
解释:“品”“磊”“森”“鑫”这类由相同的三个字组合而成的字,下面两个字托着上面一个字,且最后一个字要写得大一些。
比如“品”字,下面两个“口”相对小,上面的“口”大。
84. “繁笔字不少,写法要记牢。布白宜均匀,粗笔要减掉。”
解释:像“露”“糜”“郁”“鹰”等笔画繁多的字,书写的方法要牢记。笔画之间的空白分布要均匀,粗重的笔画要适当减少,以免显得拥挤。
例如“露”字,要注意笔画的疏密和粗细变化。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7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8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19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0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1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2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3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4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5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6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7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8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29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30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31
欧阳询楷书《皇甫君碑》翻刻本 图32
好美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