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逐步落地,3D打印设备的应用成为了高校重点关注的议题。
2024年3月13日,为了助力经济复苏和促进消费,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随后在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普通高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的实训教学设备更新。
目标是在2027年前,全国教育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比2023年增长25%以上,有效补足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设备短板,推动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更好适配。
在普通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方面,《方案》明确将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能源等战略性急需领域以及新兴学科,支持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更新那些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性能不达标或已到最低使用年限的设备。
对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的实训教学设备,《方案》强调设备要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和行业标准,或符合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更新那些无法满足实训需求、未达到相关标准或影响安全的设备。
3D打印的教育之路,从专业到职业
近日,多所国内高校相继发布了2024年度的专业调整方案,传统工科专业逐渐被淘汰或调整,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与新兴技术紧密相关的新工科专业。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增材制造作为新工科的代表之一,已经在全国多所高校中崭露头角。“增材制造工程”专业自2021年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响应这一趋势。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所高校增设了增材制造工程专业。
除本科教育外,3D打印在职业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早在2018年,人社部将“3D打印技术应用”纳入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目录,标志着3D打印技术在中职和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2019年,教育部也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对3D打印技术的重视逐步与高等教育接轨。
随着3D打印技术逐渐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相关职业也相继被国家认可并推广。2020年,人社部首次将“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列为新职业,并在2022年新增了“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这一职业。这些新职业的发布,为3D打印技术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多地响应高校设备更新,近2000亿大市场
随着多地响应高校设备更新的政策,各省市的发改委纷纷披露了本地区高校设备更新的详细计划,预计将带来近2000亿元的大市场机遇。例如:
广东省:30所高校的设备更新项目总投资额达到33.39亿元;
贵州省:首批设备更新项目涵盖16所院校,总投资额为20.3亿元;
天津市:8所高校设备更新项目的获批总投资额为20.26亿元;
河北省:发布了15所高校设备更新的可行性批复通知,项目总投资为7亿元。
在这些设备更新项目中,增材制造(即3D打印)设备也成为了重要的更新内容之一。3D打印技术作为新兴工科的代表,正逐步被纳入高校的科研和教学设备更新计划,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实验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然而,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科研等不同教育阶段对3D打印技术的需求和应用价值各有不同。如何有效推进3D打印在国内教育市场的发展,并充分发挥这项新技术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应用及其独特价值,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作为深耕3D打印教育市场的企业,Raise3D复志科技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发布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与教育科研白皮书》。这份白皮书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场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入门指南,帮助他们高效地开展3D打印教学。
链接下载《3D打印技术与教育科研白皮书》:
https://www.3dzyk.cn/thread-29154-1-1.html
白皮书不仅展示了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将3D打印融入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技能,还阐述了本科教育中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培养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它还详细介绍了在高校科研领域,3D打印设备如何助力前沿研究,实现复杂模型的快速迭代和优化。
随着3D打印设备逐步进入高校科研和教学设备更新项目,如何确保这些设备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避免其闲置积尘,成为教育机构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Raise3D通过发布的《3D打印技术与教育科研白皮书》深入分析了导致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3D打印技术,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推动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
功能不匹配:设备无法满足特定教学或科研需求。例如,某工程学院购入的3D打印机精度不足,无法打印出符合设计要求的部件,最终未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作用。
操作复杂,维修困难:高端设备操作界面复杂,故障时难以自行修复,导致使用频率降低。例如,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因操作和维护难度高,令师生望而却步,影响了科研和教学进度。
设备稳定性差:频繁故障、维修响应慢,导致设备无法有效使用。例如,一台购入用于实践教学的3D打印机频繁故障,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材料兼容性差:支持材料种类少,限制了设备的科研应用。例如,某科研机构引进的3D打印机因仅支持特定耗材,限制了其在生物材料研究中的潜力。
为应对上述问题,本白皮书提出了优化设备采购决策、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的切实可行策略,帮助教育机构确保投资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和科研成效。这些策略旨在克服设备闲置的难题,推动教育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师生提供更高效、更实用的3D打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