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修家谱是家族发展历程的大事,2017年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六)圆谱发谱仪式在阳新渡口骆村骆氏宗祠隆重举行,这次修谱历经两年有余,编委会的长辈们做出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繕谱、修谱、续谱,彰显宗族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族风、激励后裔的思想和精神。族谱是一个家族繁衍的历史见证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文化的结晶,是联系支系亲情纽带。以此来教育后裔铭记祖先,不忘根源,凝聚亲缘为子孙后代留下富贵的精神财富,延续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感情,交流信息为宗族发展创造更大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家族认同意识并对发挥家族联谊会的作用。
10月5日清晨,前往阳新渡口骆氏祠堂,走进祠堂就有家的感觉,现场人满为患,喜气热闹。很快来自各地接谱的宗亲陆续赶来。这次有48个庄接谱箱,参加圆谱仪式多达4000多宗亲 。千里之外同宗脉的陕西旬阳小河镇骆氏宗亲也赶来,场面非常隆重有统一服装还带有锣鼓队(腰鼓队)鼓队的衣着和鼓动打起了陕北风情,给圆谱会场增添了一道独特风景!
此次的圆谱,让我们再次看到骆氏家族遍布各地,各地各支系的紧密联系,让我们更加认同:天下骆氏一家亲!让我又相识不少宗亲,见到网络上相识未见过的宗亲,因为"骆"让我们相识、相知!祝福天下骆氏宗亲安福安康!吉祥如意!
让我们一起共同传承骆氏文化、发扬骆氏精神!
此次圆谱发谱仪式隆重、热烈、团结、和谐,充分展示骆氏几千年的深厚底蕴,展示了骆氏后裔睦族敦宗、报效祖国的良好家风。在此,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我们天下骆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
祈愿所有骆氏族亲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江西与湖北骆氏家族简介江西德安大垅庄与湖北阳新骆氏一支为宾叔公后裔,宾叔公曾孙英道公乃洪都布政,为江西之始祖,其曾孙邃公官至蒲亭训导,居德安城,为德安之始祖,邃公之子迥公居中溪渡,至欲公登宋进士,其曾孙袒眉为元时举人,蕲州府通判,生有五子:长国松,居大垅庄。次国忠,国忠子德明、道明,德明生有六子:漍卿、成卿、赐卿、俊卿、明卿、贤卿,为湖北诸县肇基祖,因其发祥地均为江西德安。合修本次族谱,据统计,各庄人口分布情况如下:江西德安大垅庄目前在此居住的共四个庄门,即大屋骆、细屋骆、河下骆、后田庄,共计有人口800余人,男丁443人。九江城门为锦壹公后裔居所,锦壹、锦贰二公合葬九江庐山区莲花镇。现有人口700余人,男丁330人。黄梅小池为锦贰公定居地,与九江一江之隔,现有人口700余人,男丁336人。湖北阳新渡口庄系元末明初第七十世祖俊卿公从德安迁徙而至之裔孙集居地,共八个庄门,又曰八门,即老屋庄、长、二、三房、石鼓、六房、白门楼、街头园、孟演畈、乌金山,共计人口5000余人,男丁2800人。大冶海螺庄为俊卿公七世孙志河公于明初几经迁徙,最后定居此地发族,现有人口900余人,男丁413人。大冶骆士官、棠梨、银山、坳头四庄,位于还地桥镇,为七十五世志简、志增二公后裔,志简、志增二公为俊卿之子,子寿公之元孙。现有人口500余人,男丁共260余人,泉口骆庄为俊卿公第十一世孙应品公自清顺治年间随其母定居于斯,共有人口300余人,男丁142人。大冶白莲庄为俊卿公之子,子寿公之元孙,志颜公立业所,现有人口200余人,男丁103人,三溪骆家宕位于藏河村,为俊卿三子子璋公后裔,现有人口800余人,男丁400余人。王英里屋骆、外屋骆为子璋公后裔,现有人口600余人,男丁285人。王英东庄骆为子璋公后裔,现有人口250余人,男丁113人。东源山上骆、山下骆为明卿公后裔,含迁陕西旬阳县小河镇160人,男丁82人,共计有人口750余人,男丁360余人。武汉新洲骆家畈为明卿公之孙,朝贵公从咸宁崇阳迁至,现有人口900余,男丁450余人。阳新西湖庄为俊卿公之子子寿公之元孙,志宽立业之所,现有人口80余人,男丁33人。阳新黄桑口庄为子璋公后裔,迁居此处,现有人口100余人,男丁50余人。鄂州太白港为信浩公子孙立业之所,现有人口90余人,男丁42人。咸宁担山为俊卿公之子子寿公之元孙,志儒公立业之所,现有人口180余人,男丁86人。俊卿公长子子冥迁武昌。俊卿公四子子璿公迁汉川,未参与本次修谱,人口情况不详。鄂州骆李庄、大冶金牛均因特殊原因,未参与本次修谱,人口情况不详。
二零一六年丙申 余庆堂 刊
龙港镇渡口村简介
渡口村现有780多户人家,11个组,4000多人口,多以骆姓宗亲为主,遍及老屋庄、二房庄、石鼓庄、白门楼、街头园、上屋(山下)、六房、孟演等八个庄门,耕地面积1100多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落。该村位于阳新县龙港镇北出口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优越,106国道、阮殊省道、大广高速穿村而过,杭瑞高速擦肩而行,富水河、朝阳河夹村流过。渡口村三面环水,背靠青山,富水河和朝阳河在此交汇,形成了山水相映,风光旖旎的特定的自然风貌,一年四季,景色变幻,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黄石电视台《垄上行》节目曾在此拍摄过专题节目,引来无数城里人的垂青。
昔日的渡口村房屋沿河而建,亭榭楼台,一派古香。通山、龙港的物资均经此地顺流而下,是重要的煤炭等物资的聚散地,也是重要的码头,村人多以水运为业。当时的武汉煤炭公司渡口分公司就设在大桥头旁。六十年代中期,星潭大桥飞架南北,将富水河两岸连在一起,渡口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辉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渡口村突破人多地少的不利局面,一部分人在家门口先行致富,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如今,资产百万以上的已有多人,家产几十万的更不在少数,家家户户新楼矗立,生活条件越来越丰裕。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带来了精神文明的突破,该村自恢复高考以来,已有几十人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骆氏宗亲争荣夺誉。
伴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春风,今天的渡口村已经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里程,小车开进了家门口,工厂办进了村里头,村人们不用出门便能在家门口就业。高速公路的建成,富河两岸的开发及航运业的振兴都将给渡口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期盼着骆氏宗亲借帆再起航,重铸新辉煌。
文章来源:骆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