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简直就是晚会中的“中华文化之代表”,在今年屡屡出圈,一时间风头无两。
今年的春晚,凭借《唐宫夜宴》刷爆了朋友圈,据悉,郑州歌舞剧院是将出土的隋代乐舞俑搬上了舞台,真有“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隋唐盛景。
到了,端午节,河南卫视又一次刷新大众认知,推出了水下舞蹈《洛神水赋》。
舞蹈演员何灏浩,化身“洛神”,以绝美的水下舞蹈,完美诠释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境,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
到了今年的中秋晚会,他们再次刷亮我们的眼球,依旧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几个舞蹈类节目,紧扣中华文化脉搏,引领着我们,走进博大精深、至美至真的中华文化盛宴。
开场《秋月祭》是以“拜月”“团圆”“庆丰收”为主题的舞蹈。
但见漫天飞舞的火星,犹如天空中的繁星银河,舞龙的舞者,擎着象征中华民族的神龙,上下翻飞,好一幅欢乐喜庆的丰收景象。
中秋节祭月,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从古至今延续了上千年。瓜果、月饼等都是重要的祭品。
每年帝王都要拜月,乾隆帝甚至留下诗作:“少采当秋仲,禋宗重夜明。九经循白道,万物荷西成。朔魄将临望,亏轮本是盈。银蟾与丹桂,齐语任闲评。” 《乾隆十三年御制八月朔日秋分夕月诗》
以祭月为开篇,既有热闹欢腾的节目氛围,又彰显出传承千年的拜月文化,策划得非常到位。
舞蹈《鹤归来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舞蹈演员苏海陆,在这支舞蹈中,他犹如一只仙鹤,翩翩起舞,传递着圣洁、高雅、至洁、纯美。
传统文化对鹤的礼赞,苏海陆以中国古典舞的“教科书”般的表现,诠释了出来!
“此舞只因天上有”,舞者跳出了出尘的美感,给人莫大视觉享受和心理震撼!
武术舞蹈《少林功夫》千年古刹,传承千年。少林功夫,名满天下。
武术舞蹈《少林功夫》,以中岳嵩山少林寺壁画为原型,采用了复活壁画的形式,结合XR(扩展现实)技术,带给了我们一场虚拟现实般的精彩呈现。
舞者进入壁画世界,与壁画中的武僧来对式。风韵生动,写实中的写意,既有少林功夫的威武劲道,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之美,中华特色、中国精神尽在其中。
“师傅,怎么能练出功夫呢?”“首先,你得下功夫”
真是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啊,正是因为河南卫视下了功夫,才让我们看到这样精彩的武术舞蹈。
《墨舞中秋帖》创意舞蹈《墨》,展现的是我国书法精品、三大贴之一的《中秋帖》。
此舞蹈的新奇之处在于,打通了书法艺术和舞蹈表演艺术的藩篱,实现了跨界艺术的呈现。
舞蹈演员陈炳睿,以飘逸的舞姿,展现出了王献之《中秋帖》的草书之美。而且,王献之的75代后人王文杰,扮演了王献之。
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最宝贝的三件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中秋帖》是中华三大帖之一。
非常有幸的是,在故宫的特展时,我亲自欣赏过《中秋帖》真迹,如今《中秋贴》以舞蹈的形式来呈现,让世人了解到王献之的这幅传世墨宝,非常可贵。
创意太极《和》以前看太极,都是一排排人,穿得仙风道骨,表演太极。
而太极《和》,打破了这一惯性表现,是以我们的传统乐器笙和太极,相互对照,在老君山烟雾缭绕的仙境之中,别有意韵。
为什么选择笙?
导演称:“笙无论是呼还是吸,都是能发音的,与太极的阴阳概念有共通之处。所以我们选择了笙的演奏、太极的形式,以及老君山的奇、峻、险。”
看到这样的解释,突然对导演肃然起敬!
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乐器,呼吸都能发声,而且吹奏时要运用极大气力,出来的声音又是闷闷的并不响亮的,和太极看似柔实则力道十足非常相似。
两位河南武术冠军的陈式太极,也让我领略到了太极力与柔之美,加上笙在其中的点睛之笔的表现,真实地让我感受到了阴阳太极的实与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气韵之美。
迄今为止,这是我看到的把笙这种乐器作为主角的一次表演,且是最动人的一次表演。
河南卫视,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树立起了爆款专业户的称号,就给自己打造出了“传统文化代言”的标签。凭什么?
凭的是河南中华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靠的是编导团队的用心下功夫。
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继各种奇妙游系列晚会之后,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大中华的文化杀伤力。
我认为,仅一个河南卫视还不够,每个地方台,都应该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能够让中华大地百花齐放,每个卫视台,都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自信!
文:竹心
图: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