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命名的中国城市·】——»
在我国有一个城市,从4万年前就已经是我国的领土,而且家喻户晓。
但它却是由外国人命名的!并且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使用这个名字。
这究竟是哪一座城市?中国城为什么会让外国人来起名?又为什么没有改掉外国人起的名字?
«——【·青泥洼小渔村·】——»
这个城市位于我国辽东地区,从战国时期开始,这个城市开始进入我国的版图,此时他还是一个靠海吃海的贫困小渔村,名叫青泥洼。
村里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以打渔为生。
直到清朝末年,这个小渔村才有所变化。
1879年,也就是光绪五年,正是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一大批大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展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
其中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他发现那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靠着船只和外国进行交易,这就需要一些码头和港口。
但当时,中国拥有的港口和码头几乎都被外国所霸占,要么就是划分了租界,国人根本难以运用。
于是李鸿章决定再开辟几个码头,这个时候他观察到,青泥洼所在的区域真的是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建立港口。
于是10月28日,李鸿章向光绪皇帝递交了一份奏折,里面就提到了,希望把青泥洼这块区域改造为港口,并且在这里修建突堤、码头和仓库,还有军港。
然而当时清政府早就国库空虚,光绪帝也没有太大的实权,青泥洼也只得到了部分的建设,并没有太大的实际发展。
直到沙俄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达里尼市·】——»
一直以来,沙俄都希望从中国北部开始蚕食中国,而青泥洼就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
很快日本给了他机会。
1895年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要求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但当时的沙俄认为,日本的这一举动会损害自己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尤其会对沙俄的重要港口海参崴港口造成威胁。
于是沙俄决定帮助中国,把辽东半岛给要回来。
于是1895年4月,沙俄联合法国、德国,共同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当时日本的国力远比不上这三国,于是被迫放弃,还签订了《辽南条约》。
可笑的是,交涉全程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都没有叫上中国,甚至签订的时候才通知中国,为此清政府还需要缴纳巨额的赎辽费,可谓是罪恶至极。
就这样,辽东半岛回到了中国,但这却是另一个罪恶的开端。
沙俄认为在本次事件中,中国的辽东半岛能顺利回归,自己是第一功臣,所以沙俄要求租界辽东地区的旅大,还要租25年。
清政府自然是不想同意,但沙俄却不管这么多,直接带着军队就去了,用武力威胁清政府。
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只好和沙俄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从那以后,青泥洼成了沙俄在远东的商港,旅顺也成为了沙俄海军在远东的要塞。
不仅如此,沙俄还强行把青泥洼里面的中国居民赶走,以中山广场为轴心,开始建设,逐渐开始吞并周围的土地。
1899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他认为青泥洼这个名字难听,所以要求改名为达里尼市,寓意为远方的城市。
他还要求把达里尼市建设成重要的城市和港口。
为了完成沙皇的这一命令,沙俄强征了达里尼市附近至少25个村子的土地,面积至少有5万亩。
原本住在这里的中国居民被迫搬家,流离失所,饿死惨死的人非常多。
到了后来,沙俄还变本加厉,直接把这里划为自己的特别市,包括老虎滩、沙河口、市街共3个区,由沙俄财政部直接管理。
然而沙俄并没有得意太久,很快,日本又打了回来。
«——【·大连·】——»
直到1905年,日俄发生战争,俄国战争失利,日本则趁机接管了俄国在辽东地区的租界。
2月份,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部抵达,达里尼市。
这位新的统治者很不喜欢这个名字,或许他认为这里已经属于日本,不应该再继续用俄国的名字,所以司令官将达里尼市改名为大连。
当时很多人认为,起这个名字是因为,达里尼市的日语发音和大连的日语发音很像,所以改叫这个名字。
日军到来后,大连人民遭到了非人的对待,虐杀、抢劫、强奸、活体实验,同胞们忍受了太多的苦难。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大连才结束了沙俄以及日本的47年残酷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81年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改称大连市。
«——【·争议·】——»
不过对于大连的名称,也有学者认为并不是日本人起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名称。
根据历史记载,大连的名字起源于大连湾,明代万历年间,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宣扬天主教。
在这里,他们绘制了一份简要的辽南地形图,图中大连湾的位置用英文标注了:DaLian。
根据分析,这个名称是由当地人的发音得来的,不过当时不是大连,而是褡裢。
褡裢在古代是一种放铜币的工具,两头是袋装,中间连在一起,可以搭在肩上,方便携带。
又因为大连湾内有类似形状的两座小岛,所以当地人都叫褡裢岛。
直到1879年10月28日,李鸿章写给光绪皇帝的奏折里,褡裢才被改成大连。
所以日本并非是给大连起名,而是将大连湾的名字,用在了大连的身上。
不管名字如何,这个饱受战乱的城市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今天依旧在蓬勃发展。
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大连的名字带着深刻的历史印记,每当看见这个城市,我们都要更加相信,未来的路会更好。
信息来源:
大连日报——《追溯大连的城史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