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地震”。站在他本人的角度来说,他基本上兑现了竞选时的承诺,即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从美国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我们来看他下他具体干了些什么?
一方面,在对外政策上,特朗普发起了新的关税战,目前已经确认要加征关税的领域是钢铝产品。按照他的说法,他很快就会对欧盟乃至全球加征“对等关税”。除了加征关税以外,特朗普还陆续退出了多个国际组织,并在俄乌议题上调整了政策,要求乌克兰用本国的矿产来交换军援。另一方面,在对内政策上,特朗普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签订一系列行政案,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组建新的政府效率部。而这个政府效率部,就类似于一个政府监督部门,专门监督美国各部门的行政效率,例如联邦政府的资金、收支、预算等,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然而,就是这个特朗普非常看重的政府效率部,正把美国内部搅的天翻地覆,商人出身的特朗普,选择了另一个商人马斯克担任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这说明他是来真的,要对美国雷都打不动的各部门进行严密的监控甚至是清算,这样一来,势必会得罪美国传统的利益集团。马斯克近期的一系列行动就“捅了马蜂窝”。
首先是推动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原有的约1万余名雇员裁减到只剩下不足300名;其次他又准备审计美国财政部,然而这一行动立即被联邦法官阻止理由是“敏感信息可能遭到泄露”;最后,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强势入驻教育部和国防部查账,引来了不少争议,甚至是法律诉讼。面对马斯克这些触动利益的举动,2月11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表态,痛斥特朗普政府“侵犯宪法”,他还试图将祸水东引,声称马斯克针对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为了讨好中国”,以换取经济利益。
这让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安全感大大降低,但帮助了中国。墨菲的这一表态,折射的是美国内部对于特朗普改革的强烈不满,他试图用中国议题当成挡箭牌来攻击特朗普和马斯克,以阻止特朗普继续针对内部的清洗和“反腐”行动。回顾美国历史不难发现,真正敢于对内部利益集团动刀子的总统并不多,有肯尼迪的例子在先,绝大部分总统都会拿捏分寸。这一次特朗普会不会去挑战美国内部政治生态的红线,现在还不好说。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特朗普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必然会加速美国内部的分裂,目前的民调数据显示,特朗普上任以来的表现,得到了超过半数美国成年人的认可。这说明美国人的确意识到了现在的美国已经“病了”,只是这个病,最后到底能不能治好,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