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帧帧入画,历历倾心

戏客 2024-10-05 18:12:24

2017年9月,北宋青绿山水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和东西雁翅楼展出。

在电影《只此青绿》的结尾,时间推移至2017年《千里江山图》展出现场,观众隔着展厅玻璃观看这幅900多岁高龄的画作,镜头一转,出现在影片中的故宫博物院现代文武研究员与画作的作者王希孟隔空对望,希孟拱手一拜,消失在历史中。而他留下的传世之作,由一代又一代的文物研究工作人员承继。

从《千里江山图》出发,舞剧《只此青绿》2021年8月国家大剧院首演并收获满堂彩,此后在全国多轮巡演中不断积累口碑。舞剧版共“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到北宋,从“展卷人”的视角出发一窥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电影版的《只此青绿》将这部美不胜收的舞蹈诗剧搬上大银幕,对七个篇章进行延展,加入了王希孟的内心活动与创作者、画作穿越古今的情怀,在这个十一国庆档与观众见面,观众在不足90分钟的时间里跟随舞蹈演员们一同解锁《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拥有多重审美交融的中式美学体验。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怎样的一幅画?

元代书法家浦光对它有这样一段评价:该画“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特别是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基于这样一幅传世画作来创作一幕舞剧,或是进行影视化改编,故事该如何着墨?《只此青绿》选择了从现代人视角入手,让一位年轻的故宫文物研究员成为所有人的眼睛,穿越回到王希孟生活的北宋,一窥这幅画的创作历程。

正如影片开始时所说,天才少年希孟在完成《千里江山图》之后的故事便没有了记载,可能的推断是他的生命停留在了十八岁。在短短的十八年人生旅途里,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创作这样一幅作品,且并非用闭门造车的方式。

从画作所呈现的内容看,他一定探访了北宋时期祖国的河山,观察了他遇到的人,用心感受过山水之间的气韵,亦努力捕捉了渔村野市中氤氲的烟火气。不过,无论舞剧还是影片都没有根据画作中所呈现的内容对希孟所见进行延展,而是选择了更为新鲜的角度:一幅画作背后所存在的共创者,画作绢布背后的织绢人、淬墨人、制笔人、寻石人等…

在这样一幅传世之作背后,每一个环节的“创作者”所付出的努力最终在画家身上集大成,《只此青绿》正是一个透过画作窥其本质的作品,传世的是画作,也是潜藏在其背后一代代传承的技艺。

憾与无憾

对于没看过《只此青绿》舞剧版的观众来说,电影版的摄影语言展现了舞剧的美学韵味,以孟庆旸为代表的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写意画作中的山水墨色,在不同的篇章里,演员们通过群舞的方式向观众具像化了不同工种在为《千里江山图》贡献一份力量的过程。

织绢的少女们面对天地墨色养蚕缫丝织绢,健壮的淬墨人一招一式里都是“龙麝黄金皆不贵,墨工汗水是精魄”,制笔的姑娘细心挑选动物毛发并精心捆绑,再与竹子制成的笔身进行连接,寻石的老人不畏高山险阻只为找到画幅中最动人的那一抹“青绿色”。而演员们通过对身体游刃有余的控制力来演绎匠人匠心的精髓所在。

正如没有精准的语言可以描绘《千里江山图》的美好意境,非要亲眼得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跨越千年的不朽力量,电影《只此青绿》对美的演绎也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只有坐在电影院里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创作这样一幅作品的妙意。摄影朴松日的镜头语言与精妙的后期剪接手法,将“人如画,画入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里让人瞠目的镜头比比皆是,比如孟庆旸及群舞所演绎的山间青绿,将延绵不绝的色彩气息拿捏到十分准确。

这套舞蹈不仅仅局限于女性的柔美,更多是展现山河壮阔的大气磅礴,编舞选择的方式并非大开大合,而是极尽控制之美的舞蹈编排带观众领略山川秀美。据悉,在舞剧版排练时导演已经对细节有着颇高的要求,如“队形要精确的眼神”。不少人用极致中式美学来形容舞剧版的《只此青绿》,而影版则用光影技艺加成了剧场舞台上人对美的创造力,将演员无法在现实中演绎出只能通过观众自行想象的部分通过光影模式进行了写实。

从舞剧到电影,《只此青绿》当收获怎样的评价?

剧版《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豆瓣收获9.1的评分,有人用“最爱的舞剧”来形容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有人感慨“舞美精致有巧思,充分运用留白和叠加的意境效果,叙事完整,抒情到位,现场欣赏中国传统美学盛宴,感受文化血脉觉醒。”

影版在国庆档上映后,迫不及待的观众已经在点映场先睹为快,“美轮美奂的山水艺术,登峰造极的色彩美学,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真正体会到了何谓入画,用电影这种视觉艺术呈现舞剧的精彩之处,好看。”而喜欢《只此青绿》IP的观众更是给它取了个亲切又俏皮的名字:绿子。

从最初的用舞剧来呈现传世之作,到现在的通过电影这种更为大众化、更好传播的方式对承载传统文化与中式之美的《千里江山图》和《只此青绿》进行广泛传播,希望更多人可以跟随画作或是舞蹈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北宋时期的美好民俗风尚之外,其实是对《千里江山图》不知何时还能展出这一缺憾的弥补。

对于用石料为颜料的画作来说,保存之艰难和复杂,每一次展览都是对作品的消耗,因此2017年之后《千里江山图》便没有再公开展出。一幅画作的展出不仅让到场的观众可以近距离体会它的精妙与美好,更是一个了解其背后故事的机会。因此,《只此青绿》用现代技艺和手法弥补了时间与画作局限性造成的遗憾,也通过叙事将画作背后的历史与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欣赏文化与美的传承的同时,《只此青绿》本身就是对《千里江山图》的现世补充,是连接过去与现代乃至未来人类情感的创作纽带。

ps:严禁私自转载!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作者xkxike@qq.com

0 阅读:3

戏客

简介:聚焦热门影视剧筹备,关注娱乐圈最有潜力的新生代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