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生之路》的背景设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在这个并不算久远的故事里,我们依旧能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至少能看到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影子——
在老家的山村,虽然直到2005年才走出第一个大学生,但是我的那些同龄人们,大多像高加林一样,有过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
无论当初的梦想有多好,但是残酷的现实,总是在我们即将接近梦想的时候,给我们当头一棒——有人做生意亏了本,有人下煤窑受了伤,有人打工被骗了钱……兜兜转转一大圈之后,我们才发现,真正能够不带附加条件接纳我们的,只有老家的这片土地。
无论时隔多年,只有躺在老家的床上,才是我们睡得最香的时候。
还有高双星,作为偷走高加林人生的小偷,这样的人设很不讨喜,但是他在大都市的茫然无措,失去自我之后的天人交战,我们也都曾经经历过。
当年读《人生》的时候,因为太过入迷的缘故,我曾经在身边寻找故事中人物的影子;现在追《人生之路》,我又做了同样的事情。
不同的是,当年,我看的是年轻一辈的相似点,而现在,我更多地关注故事中的那些父亲们,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的父辈。
他们就像故事中的那些老父亲一样,或老实、或奸猾、或固执,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尽力在为自己的考虑,就算他们所想的“为你好”只是他们以为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c198b9edddb2f0b55194eba8b394102.jpg)
(图转网,如侵删)
高玉德,把孩子当成全部的老父亲,就算自己吃再多苦,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前程。
在高玉德身上,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孩子最淳朴的爱。
因为高加林会读书,所以在高加林还小的时候,高玉德就不让孩子下地干活,只希望儿子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成为家里的骄傲。
可是,事与愿违,故事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发展,第一名的高加林“没有考上”大学,成绩不怎样的高双星却成了大学生,在这样的打击面前,高加林当场就崩溃了,一连几天都不出门。
后来,听说儿子想要复读,高玉德百分之二百地支持,就连后来妻子受伤,他也没有想过放弃。
但是在我的认知里,高玉德并不算一个绝对的好父亲。
首先,他差一点就把高加林培养成了第二个孔乙己,“落榜”之后,高加林之所以一直无法融入农村生活,除了“心气高”之外,更因为他“文不上武不下”。坦言之,如果高加林不是主角,可能早就废了。
其次,他太过保守、腼腆、憨厚,完全就是一个老好人,在高家村这个地方,因为人穷志短的缘故,就算被人欺负了,他也会忍下去,《原著》里,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被高明楼给拿下了,高加林要去找高明楼要一个说法,都是被他给阻止的。
这样低眉顺眼的高玉德,真的很让人心疼,也很让人感动,就像《台阶》里的父亲一样,一辈子都在托举自己儿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2e0b6195cb35c28a4e2a64b449f6add.jpg)
(图转网,如侵删)
高明楼,高加林坎坷人生和刘巧珍悲剧爱情的制造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不能算正面角色。
试想想,如果不是他从中作妖,高加林顺利上了大学,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会和刘巧珍开始谈恋爱,无论对高加林和刘巧珍,还是对马栓和张克南,也许都是最好的结局。
毕竟,命运这东西,只要在错开一点点,错开的就是整个人生。
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毁掉高加林的一生,但是好在这家伙良心还未完全泯灭,这些年里,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帮助高加林。
从高加林当民办教师,到高加林当通讯员,背后都有着高明楼的影子。
可是,在那个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年代,如果高加林顺利上了大学,他的人生绝对比现在精彩,至少他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高明楼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
只是,为孩子着想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可是他却走了最错的一条,虽然还没看到故事结局,但是不难想象,他肯定会为自己做错的事付出代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父母之计,决不能以伤害别人为代价。就像高明楼,因为所谓的“父爱”,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后来高双星拥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但是偷走别人人生的贼这个身份,永远都是他无法摆脱的梦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7cbaa271355e6dae02552072fbc4312.jpg)
(图转网,如侵删)
刘立本,刘巧珍的父亲,相比高明楼和高玉德,他显得更为复杂。
首先,他重男轻女、墨守成规,因为他的固执,大女儿巧英和二女儿巧珍都没有上过学,巧英怎样姑且不说,但是按照巧珍的聪明劲,如果她能够上学,她很大概率能考上大学,走出高家村。
因为这个原因,巧珍先是被抛弃,后来又嫁给了马栓,一直被命运折磨。
其次,他头脑灵活,很有经商头脑,在高家村这个地方,他第一个买上了拖拉机,甚至超过了亲家高明楼。
幸好,后来的故事里,刘立本也在慢慢改变——
首先,在三女儿巧玲上学的问题上,他不再像当初那么固执,虽然刘巧玲依旧没考上大学,但是高中毕业,她至少不会走上两个姐姐的老路。
其次,在巧珍挑选恋爱对象这件事上,他也给了女儿更多的选择权,虽然他想让马栓当自己的女婿,甚至还想“打断高加林的腿”,但是巧珍坚持要跟高加林在一起,他也就不再反对了。
(从后来的故事看,如果他坚持反对,反倒是一件好事。只是,我们都没有上帝视角,没办法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
其实,刘立本现实中的很多老父亲很相似,虽然他们固执古板,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他们也在尝试着学习新的事物,尝试着改变自己。
只是很可惜,教育孩子这件事,从来都是现场直播,巧英巧珍被他耽误的人生,却是无论如何都回不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b6fc57c9b788bf44b12b5d60e6b0d18.jpg)
(图转网,如侵删)
三位父亲,性格各异,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都爱着自己的孩子。
只是,这世间本就没有完美的父母,就连任劳任怨的高玉德,也不能算一个完美父亲。
同理,这世间也没有百分百的坏人,就连老奸巨猾的高明楼,也算是一个为孩子着想的父亲,至少在他自己心里,是这样看的。
(也许,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吧,从来都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
正如网上的文字所说,相比高家村的三位父亲,黄亚萍的父亲黄沪生则要理性得多,他会识人,也懂得爱护自己的女儿。
由于他自己来自上海大城市,所以他规划女儿黄亚萍以后是要回上海的,也鼓励女儿考回上海。
黄亚萍和高加林分手之后,想要去上海新星艺术学院进修两年,他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帮女儿实现了梦想。
而且,在女儿选择人生伴侣这件事上,他也比其他三位父亲理性得多。
当然,所有的差别,都源于黄沪生和高家村的三位老父亲不同的学识和阅历,如果高家村的三位老父亲见过了大世面,他们给予孩子的,将会更多,他们的孩子,也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是如何爱孩子,却是一个需要大部分父母用一生去学习的课题。
怕只怕,等到我们学会做父母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我们陪在他们身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701a89b97853e507b09f0b9cef3f678.jpg)
(图转网,如侵删)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