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黄花梨老物件不仅用着方便顺手,而且还都十分结实,除了黄花梨木性好之外,也和有的放矢的制作工艺有关。
这只海南黄花梨老方盒,抽拉盖独板上的榫舌纳入边条中间的榫眼,然后盖板的边缘嵌入边条的凹槽。按说这样的连接强度对于巴掌大的插盖来说已是绰绰有余,但古代匠师仍在榫卯处钻孔打眼,安装关门钉防止榫舌脱出。这样一来,即使历经百年,盖板与边条也没有一丝松动的迹象。然而这样的工艺,却很少被延用到现代黄花梨制作中来。
也有部分老工艺被改进、提高,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更加精美、讲究。近年来制作的黄花梨盒子,闭合处不再像古物的盖口、盒口平接,而是采用子母口的方式。掏去盖口内沿,形成下洼的凹台,再铲掉盒口外缘对应的部分,这样盖子合上后,凹凸部分上下啮合,严丝合缝,密封效果极佳。类似的工艺在过去很少采用,除非路份很高的器型,因为靠手工制作需要反复修整,对工匠水平要求甚高,耗费大量工时还不一定达到理想效果,但这对于现代精密制造来说却是小菜一碟。即便如此,木器制作得如此精巧,平常人也不多见,所以盒子一亮相,往往引来一片啧啧称赞之声。
除此之外,平板角结合的工艺,也随黄花梨的变迁,由过去的基础款升级到贵宾级。以前黄花梨箱盒四角的榫卯连接,两面均可见明榫,而现代制品仅现一条接缝,榫卯结合面被全部隐藏在板材内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