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人能默默无闻地站在幕后,却改变了一个人的整段人生?
当年的春晚舞台上,郭达和蔡明的黄金搭档让无数观众捧腹大笑,而郭达的妻子吴芳也许只是屏幕之外一个不起眼的名字。
但实际上,她却是郭达事业背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试着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郭达,不是作为一名演员,而是作为一个丈夫、父亲以及一个家庭的“中坚”。
春晚的“熟面孔”:郭达20年经典小品背后的黄金搭档每年春节,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曾是千家万户的习惯,而郭达就是大家对春晚记忆的一部分。
自1987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带着带有陕西口音的小品《产房门前》,到后来和蔡明合作出演《机器人趣话》《黄土坡》等作品,他总能用朴实又接地气的表演逗乐观众。
和舞台上的轻松幽默比起来,春晚背后的筹备却不轻松。
郭达需要反复打磨台词、排练动作,以保证呈现出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他自己私下也曾坦言,台上的几分钟表演,往往是经过几个月的反复修改才能成型。
外界看到了舞台的鲜花和掌声,没人知道他背后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但郭达并不孤单。
妻子吴芳的支持,成为了他渡过紧张筹备过程的重要动力。
从给他挑选合适的服装面料,到帮他讨论小品情节,吴芳的参与远比观众想象得更多。
从初识到相濡以沫:妻子吴芳成就了舞台上的郭达郭达和吴芳的初遇并不浪漫,甚至有些不起眼。
他是剧院的演员,而吴芳是负责服装设计的工作人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达找吴芳缝补一件舞台服装。
这简单的一次合作,却让郭达对吴芳的认真心生好感。
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去接近对方。
有时是问她一些毫无必要的小问题,有时候则是“顺理成章”地请她吃饭。
最终,两人在1978年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第二年便步入婚姻生活。
婚后,吴芳把更多的重心放在家庭里。
尽管郭达的事业越来越忙,但她始终默默在背后支持他。
有时候为了给郭达准备更合适的舞台服装,吴芳会熬夜亲手缝制;有时候,她甚至会在小品创作阶段,站在观众的角度给他一些中肯的建议。
郭达后来回忆说:“吴芳不只是我的妻子,更是我的搭档。
”
郭达在春晚的脚步停留在2010年。
那一年,随着谢幕,他告别了奋斗20多年的舞台,转身投入家庭。
原因很简单:身体渐渐吃不消了。
排练高强度的节目已经难以承受,妻子吴芳再三劝他,不如退下来好好休息。
离开观众视野的郭达,并没有闲下来。
他试着从一个“演员”变成一个普通丈夫,为家庭贡献自己的爱和责任。
他开始学着做饭,虽然起初水平实在有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郭达终于能做出一桌像样的饭菜。
除此之外,他每周会早早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只为了周末和家人一起吃顿温馨的午饭。
不仅如此,他也开始学着和妻子“约会”。
听说妻子喜欢看电影,他会买来票,然后陪她一起吃着爆米花看一场有趣的影片;妻子偶然提到对海边感兴趣,他便细心地安排了一次海上之旅。
对郭达来说,这些都是弥补自己过去忙碌缺席的时光。
很多人喜欢问郭达:“在行业待了这么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的回答往往不是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而是妻子吴芳带给他的幸福生活。
他常把句话挂在嘴边:“我的成功,半条是吴芳的。
”
在两人的感情里,并没有多少华丽的故事。
20多年来,他们面对过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困难,更经历了郭达从人生巅峰退出的调整期。
但这样的爱情,少了轰轰烈烈,多了鸡毛蒜皮中的用心经营。
吴芳的默默付出,让郭达拥有了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而郭达也在退去光环后,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平凡而充实的丈夫。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追求所谓的“成功”,无论是事业高峰还是一段炽热爱情。
郭达和吴芳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比成功更珍贵的,是一个能懂得付出和理解你的人。
幸福从来不是多么伟大的目标,而是在平凡里,时时看见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