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隋末唐初那会儿,天下大乱,各路英雄冒尖,李密就是其中那个特别耀眼的人物。
他原本是隋朝的一名小官,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身起义,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在起义军中脱颖而出,随后他率领瓦岗军屡败隋军。
然而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引发了一场权力之争。最终李密掌握了瓦岗军的实权,并自立为魏公,成为一方霸主。
那么,为何李密能够从一个亡命天涯的贵族,逆袭成为瓦岗的称王?为什么他的故事能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信源:澎湃新闻2022-08-16《邯郸春秋·李密邯郸脱逃》
李密的崛起之路
李密并非寻常布衣,他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这个集团自西魏以来便掌控着国家的命脉,皇帝更像是他们推选出来的董事长。
李密的老老大大李弼,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大将军。他的爷爷李曜,在北周那会儿是邢国公,而父亲李宽在隋朝当了大官,还被封了蒲山公。
因此,李密从小就生活在富贵之家,大约十岁那年,他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妥妥的“官二代”。
由于李密出身不错,他起步阶段就在皇宫里做警卫,不过这工作跟他心中的理想可差远了。
胸怀大志的李密,渴望建功立业,而非在宫廷中虚度光阴。
然而,隋炀帝似乎并不欣赏这位年轻的贵族子弟,李密的仕途之路并不顺畅。
或许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又或许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李密辞去了警卫的职务,开始潜心求学,拜天下名师包恺为师。
李密正骑黄牛匆匆赶路,牛角悬着《汉书》一本,途中恰遇当朝宰相杨素,杨素看到李密这么爱学习,就问他看的是什么文章,李密说看的是《项羽传》。
杨素听后大为赞赏,他觉得喜爱阅读《项羽传》的人都是很具有英雄气概。
就这样,李密与杨玄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日后两人共同举起反隋大旗埋下了伏笔。
隋炀帝即位后,开始打压关陇集团,这触动了关陇贵族的核心利益。他们觉得治理全国是天经地义的,隋炀帝的做法就像是抢了他们的“饭碗”。
隋炀帝二次征辽时,国内动荡不安,这给了关陇集团反击的契机。
杨玄感和李密看准时机,树起了反抗隋朝的旗帜,想方设法恢复关陇集团的影响力。
在此次起义中,李密身为杨玄感的军师,提出许多颇具见地之策略,然而杨玄感却并没有采纳。最终,那场反抗以失败告终,杨玄感被处以极刑,李密也被擒获。
在被押送途中,李密趁夜色挖墙逃脱,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回到家乡已是不可能,李密只能放下贵族的身份,寻求其他出路。
他曾经寻求过郝孝德、王薄等起义军头目的接纳,希望能加入他们的行列,施展自己的能力。
这些反隋起义的领导者对李密的身份有些犹豫,生怕接纳他会引起隋军的全力追击,所以都推辞了李密的请求。
于是李密不得不躲避追捕,逃到了淮阳,改头换面,开始了隐居生活。
可结果他的身份还是被识破了,他只能再次开始逃窜。然而,在雍丘,他投奔妹夫丘君明,却被丘君明的侄子丘怀义告发。
李密又一次逃跑,这导致王季才和丘君明两家遭受了隋军的打击。
经过多次的逃亡和挫折,李密最终来到了瓦岗,投奔了瓦岗军的首领翟让。
李密汲取上次的经验,此次行事小心翼翼,隐匿真实身份,凭借老友王伯当的关系,顺利混入瓦岗军。
李密深知,要想在瓦岗立足,必须有所作为。
他放下了高冷的态度,热心跟人交朋友,还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不久之后,李密的真实身份终究暴露。于是,一些人向翟让提议除掉李密,他们觉得李密身份敏感,恐会给瓦岗军招致麻烦。
关键时刻,王伯当站出来为李密辩护,建议让李密去游说附近的义军归降瓦岗,以此来证明他的价值。
翟让听了王伯当的话,决定给李密一个试炼的机会。
李密不负众望,凭借出色的口才和关陇贵族子弟的身份,成功说服了多支义军归降瓦岗,在一个月之内,瓦岗军的兵力增加了数万人。
李密从此在瓦岗安顿下来,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瓦岗寨的兴盛与李密的夺权之路
李密在瓦岗寨站稳脚跟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开始积极为翟让出谋划策,建议翟让壮大瓦岗军,夺取天下。
然而,翟让并没有李密那样的雄心壮志,他起义的初衷只是为了生存,并没有想过要争夺天下。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李密开始争取翟让身边重要人物的支持。
翟让有一个军师名叫贾雄,他擅相面算命之术,翟让对其深为信赖。李密主动与贾雄结交,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
李密通过贾雄与翟让的关系,慢慢提高了自己的位置。他通过贾雄的“谶语”,让翟让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注定要取代隋朝的人。
同时,李密旧友房彦藻的到来,也进一步提升了李密的威望,让翟让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李密深谙舆论的重要性,他巧妙地利用谶纬之说为自己造势。
有个叫李玄英的洛阳人到了瓦岗,说李密就是传说中的“桃李子”,命中注定要取代隋朝。
这番话在瓦岗军中迅速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李密的威望,也让翟让更加相信李密的能力和“天命”。
除了舆论造势,李密更需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向翟让提议进攻荥阳,此地是关键战略要地,也是粮食储备的大本营。
翟让同意了李密的计划,但内心却十分忐忑。
荥阳由隋朝大将军张须陀把守,翟让和他交战多次,结果都是翟让败下阵来。
然而,李密却胸有成竹。
他精心布置,在大海寺北设下埋伏,最终成功击杀了张须陀。
这场胜利不仅让瓦岗军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也极大地提升了李密的声望,让翟让对他更加敬佩和信服。
那仗结束后,李密独树一帜,创立了“蒲山公营”,麾下队伍的规模愈发壮大。
翟让意识到李密的才能和野心,主动提出分兵,让李密独立发展,然而,翟让很快便后悔了这个决定。
李密率军克康城等多座城池,缴获了众多物资,并且将战利品分予士兵,所以得军心。
翟让看到李密的势力日益壮大,不得不再次率军追随李密,承认了他的领导地位。
翟让的回归,意味着李密在瓦岗寨的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李密乘胜追击,率瓦岗军攻克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瓦岗军由此获取了丰裕的粮草补给。
李密下令开仓赈济灾民,同时借此良机招兵买马,瓦岗军的实力得以进一步壮大。
洛阳的守将越王杨侗得到消息后,就派刘长恭和裴仁基带兵去打击瓦岗军。
刘长恭被瓦岗军击败,而裴仁基却临阵倒戈,投降了李密,裴仁基一投降,瓦岗军就多了两个猛人——秦叔宝和程咬金。
李密挺欣赏秦琼的,于是给了他个骠骑将军的职位。至此,瓦岗军成为了中原地区实力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
裴仁基的归顺,不是随便发生的。
李密早已洞察了裴仁基的处境和心理,他巧妙地利用裴仁基的弱点,成功将其策反。
裴仁基的投降,不仅壮大了瓦岗军的实力,也为李密最终掌控瓦岗军铺平了道路。
瓦岗寨的内讧与李密的最终结局
李密势力渐趋壮大,翟让的部众遂对李密萌生不满。
他们认为瓦岗军是翟让一手创建的,李密只是后来加入的,不应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翟让的哥哥翟弘极力规劝翟让重新夺回瓦岗军首领之位,然而翟让仍旧犹豫不决。
李密知晓此事后,对翟让起了杀心。
他效项羽“鸿门宴”之策,设盛宴款翟让及其亲信,随后在宴上将翟让及其党羽屠戮殆尽。
随后,李密将翟让的部下交给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等人统领,彻底掌控了瓦岗军。
除掉翟让后,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最高领袖,他自称魏公,建立了三司六卫等官职,以洛口为都城,改元元年。
李密没自立为王,但所作所为跟称帝差不多。
他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过早地树大招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
李密统领的瓦岗军,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张,河南大部州县纷纷归附,兵力达数十万,于是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劲的农民起义军。
李密虽然才华横溢,但最终却未能夺取天下。
李密虽然善于用兵,但却缺乏战略眼光,他未能抓住关键时机,最终错失了夺取天下的机会。此外,李密虽然礼贤下士,但却未能真正团结人心,这也为他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笔者认为
原本是贵族出身,最后却成了农民起义的带头大哥。这个人有抱负和打仗的本事,但最终没达成他心中的目标。
不过李密虽然失败了,但他纵观其一生,也不得不算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乱世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