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倒霉越圈粉|被贬专业户苏轼与学霸CEO王安石,你更爱谁?

青花雪人 2025-04-24 20:33:01

为什么世人都爱倒霉蛋苏轼,不爱官位大而且也很有才华的霸总王安石呢?

想起我学生时代背诵《水调歌头》,就被苏轼的浪漫情怀所吸引。

现如今,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解析苏轼诗词的爆款视频。看多了,我更把苏轼幻想成精神世界里最理想的白马王子。

我最近读《苏轼传》,看到他被贬数年后再次还朝被重用这个部分,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爱苏轼什么呢?难道是爱他倒霉吗?

公元1086年,苏轼官拜兵部礼部尚书,可谓是时来运转,否极泰来,重新当官了,而且还是很大很大的官。

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倒霉多年的大才子,突然到达权力巅峰,他的心态是怎样?大人物运筹帷幄、翻云覆雨那些政治谋略,于他又会如何玩转呢?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全然无法共情这个时期的苏轼。

我想,就算是那些把苏轼讲到天花乱坠的主播和大师们,应该也是无法企及苏轼的阶段。

试想一下,达官显贵的生活自然美妙如在天堂里,少不了利用权柄打击政敌,拉帮结派那些。

彼时的苏轼无疑官味甚重,普通人共情不到是常理,这应该也算是我们眼中苏轼最不可深究的部分了。

我这才发现,原来世人都爱的苏轼,当然是他有才,可最最爱的还是东坡先生够倒霉那段人生经历吧?

又想到了宋代著名大诗人,也是苏轼的政敌王安石,他也是大才子啊,而且官位更大,是霸总CEO级别。

可世上有几人爱王安石?至少我没听说过。

实际上,王安石的诗篇也是闻名天下,而且老少通吃的那种。

比如,小学课本上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无人不知,熟稔得几乎像是从小刻在我们脑子里一般。

另外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至今还是我们除夕夜春晚和对联上,妇孺皆知的名句年年被征用。

还有很多,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不畏浮云遮望眼等等。如果不说,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作者都是王安石。

但奇怪的是,王安石其人其名,却鲜少被人提及,远远不及他的诗句声名广泛。反而是王安石的变法威名,比他的诗名更深入人心一些。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官味太重,会严重抵损掉他的才情,真是令人唏嘘。

苏轼与王安石其实有很多共同点,但在文化历史上,却被打上了文人才子和改革政治家两大不同的标签。

苏轼一生也风光过,更多的是他将贬谪生涯的苦楚淬炼成诗篇,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美名。

当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清人生真相失意困惑之时,想到连苏轼这等大才子都失意落魄一生,普通人不成功简直太正常了。

此时,东坡先生贴近人间烟火气的形象,总能让人轻易共情和自我安慰到。

虽然王安石的诗才也是名动天下,却因他变法威名远扬,被历史钉在铁腕政治改革家的十字架上,他文学成就也自然而然被掩去了原本耀眼的光芒。

或许世人爱的不仅是苏轼的才华,更是他跌宕起伏人生中始终鲜活的人性。

从苏轼的诗词里看到,他很贪吃,爱醉酒,还自嘲,写诗作画也做美食,他生性坚韧乐观开朗,把人生低谷过得热气腾腾,始终潇洒恣意,令人景仰。

比起苏轼的失意,王安石的人生更顺遂,出生官宦世家,官高拜相,历史地位极具独特魅力。王安石的诗篇虽好,却因历史政治的缘故,距离普通人太过遥远。

苏轼既是诗坛上的大圣人,也是泥泞生活里还能唱山歌的“最强打工人”,东坡先生

距离普通人的生活无疑更近一点,更易成就诗篇传天下的美名。

由此可见,人性深处的渴望,我们所爱的,终究是那个平凡俗世中潇洒不羁的苏东坡,而非庙堂上春风得意的苏大学士。

0 阅读:2
青花雪人

青花雪人

最真实的日常,记录生活大事小情,做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