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羽绒采集法,活体取绒周期,加工分级标准,经验值得收藏
在养殖领域里,鹅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养禽类,有着独特的价值。鹅不仅能提供肉和蛋,鹅绒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家养鹅羽绒采集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鹅的特点。鹅啊,可不像小鸡小鸭那么娇弱,它体型相对比较大,毛也长得厚实。就拿四川的大白鹅来说,那鹅长得又壮实,脖子又长,全身雪白的毛看着就喜人。而且鹅的适应能力还挺强的,无论是南方湿热的环境,还是北方干冷的地方,只要饲养条件合适,都能茁壮成长。
鹅绒的价值可不小。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喜欢用羽绒被、羽绒服,这鹅绒做的产品保暖性那是没得说。据数据统计,一床5斤重的普通棉被的保暖性和一床2斤重的鹅绒被的保暖性差不多。这就意味着鹅绒能在更轻便的情况下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一只鹅产的鹅绒量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收集起来也很可观。一般来说,一只鹅半年能采一次绒,一次采绒量大概在100 - 200克。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家养鹅的一个痛点啦。像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家里都养鹅,但很多时候取绒的方法不太科学。就比如说,有个网友说,他老家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子,以前村民们都是等鹅老了,鹅绒质量不好了才去采集,那时候采集的鹅绒,价格低还不受欢迎。还有的养殖户直接把鹅杀了取绒,这可太浪费了,一只鹅养这么大,白白损失了好多利益。
那到底该怎么科学地采集鹅绒呢?这就涉及到活体取绒周期的问题了。一般来说,一只鹅从出生到第一次可以采集鹅绒,大概需要3到4个月左右。这个时候鹅绒的量比较少。然后随着鹅的长大,每3到6个月可以再采集一次。在采集鹅绒的时候,要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温度大概在20 - 25摄氏度比较合适。就像北方有个养殖场,在冬季采集鹅绒的时候,他们会把采集的地方弄得暖和和的,这样既能保证鹅的舒适度,又能让鹅绒不易结团。
那活体取绒的时候有哪些技巧呢?首先要轻柔,不能粗暴地拉扯鹅毛。我曾听说过一个南方的养殖户,他在采绒的时候太着急了,用力过猛,把鹅吓得够呛,有的鹅还受了伤。从那以后,他就学聪明了,轻轻地把鹅绒梳理出来。还有一个注意的点就是要分散采集,不要一次性把鹅的绒都采完。就拿广东那边的散养农户来说,他们会分两次采集鹅绒,第一次采集一部分,过段时间再采集剩下的部分。这样做既能保证鹅的正常生长,又能保证采到足够的鹅绒。
采完鹅绒后,接下来的就是加工和分级标准了。鹅绒加工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洗。清洗的时候要用专门的洗涤剂,水温大概在30 - 40摄氏度,清洗干净后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干。就像我邻居家之前自己尝试清洗鹅绒,用了热水,结果鹅绒就坏掉了,所以水温很重要。
晾干后的鹅绒就要进行分级了。鹅绒的分级标准主要从绒朵的大小、蓬松度和清洁度这几个方面来看。绒朵大、蓬松度高、清洁度好的鹅绒是最高等级的。比如说,有一款鹅绒被,它用的鹅绒绒朵很大,而且很容易散开,拿出来放在手里感觉很蓬松,那就是高品质的鹅绒。不同等级的鹅绒价格差异很大,高等级的鹅绒可以用在高档的羽绒制品上,像那些国际知名的羽绒品牌,对鹅绒的等级要求特别高。
再说说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在东北地区,由于土地面积大,很多人家都养鹅。那里的气候冷,鹅长得比较快。而且东北的黑土地适合种植很多绿植,像苜蓿这种优质的牧草,能为鹅提供很好的食物来源。但是东北的冬季非常寒冷,在采集鹅绒的时候就需要特别小心,要在室内或者搭建暖棚来采集。
而在南方,像福建、广东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虽然养殖鹅没有像东北那样得天独厚的土地条件,但是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化的饲料资源。这里的养殖户会利用这些优势来养殖各种品种的鹅。比如说广东的一些养殖户会养殖狮头鹅,狮头鹅体型巨大,产的鹅绒量也比较可观。不过南方的气候容易滋生病菌,在鹅的养殖管理和鹅绒加工过程中,防病的措施要做到位。
这里给大家对比一些不同品种的鹅在羽绒方面的一些特点。比如太湖鹅,它的羽绒绒朵相对较小,但是绒质比较柔软细腻,这种鹅绒适合用来做一些高端的羽绒披肩之类的小饰品。而四川的川西白鹅,它的羽绒绒朵中等大小,绒的强度比较高,在制作羽绒制品时,比较不容易变形,所以适合用来制作羽绒马甲。还有豁眼鹅,它的绒产自身体的各个部位比较均匀,虽然总产量不是特别高,但绒的品质很好,不管是用来做被子还是衣服,都有很好的效果。
在养鹅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说养殖场地的管理。一个好的养殖场地应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要有干净的饮水和新鲜的饲料。就像我看到过的一个北京郊区的小养殖场,虽然场地不大,但是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在场地里设置了很多小栅栏,把鹅分成几个区域,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让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而且他们每天都会更换饮水,喂的饲料也是根据不同的季节来调整的。
还有鹅的疾病防治。鹅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像鹅瘟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预防鹅瘟方面,除了定期给鹅接种疫苗之外,还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比如在浙江的一些养鹅场,他们每周都会对鹅舍进行消毒,而且会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小动物的进入。这些小细节做好了,鹅的健康就有了保障,鹅绒的质量也就能保证了。
再谈谈不同养殖规模对鹅绒采集的影响。如果是小规模的养殖,比如家庭养殖个十几只鹅,采绒就比较方便,可以很细致地去处理每一只鹅的鹅绒。但是在大规模的养殖场,例如江苏的一个大养殖场,里面有几千只鹅,采绒的效率就很重要了。他们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来辅助采绒,同时也会对工人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采绒技术,这样才能保证采绒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鹅的生长环境也会影响鹅绒的质量。在广西的一些山区,那里山清水秀,养殖出来的鹅,由于吃了山上的野草和一些小虫子,它们产的鹅绒有一种独特的清香,而且绒质特别好。相比之下,那些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下,吃的全是饲料的鹅,鹅绒的品质就稍逊一筹。
关于鹅绒采集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有一次我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养殖户,他说他们村有个传统,在采鹅绒的时候,要在鹅舍里放一盆清水,这样鹅就不会因为紧张而抵抗得太厉害。虽然听起来有点玄学,但也反映了一些养殖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在加工鹅绒的时候,除了清洗和分级,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消毒。如果鹅绒消毒不彻底,在制成羽绒制品后,就可能会滋生细菌,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在上海的一个羽绒制品厂,他们会用一种特殊的紫外线消毒设备来对鹅绒进行消毒,这种设备消毒效果好,而且不会对鹅绒的绒质和绒朵造成损伤。
从种植的绿植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刚刚在鹅的养殖过程中提到了苜蓿这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牧草,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绿植也很适合。比如紫花地丁,它在一些南方的养鹅场地周边,可以作为一种补充饲料,这种植物富含一些微量元素,鹅吃了之后,鹅绒的质量会有所提升。还有三叶草,在上海周边的养殖场地,三叶草长得很茂盛,它的蛋白质含量高,鹅爱吃,对鹅的生长和鹅绒品质都有好处。再比如说马唐草,在北方的一些旱地养殖场地,马唐草耐旱,鹅吃这种草能增强体质,对提高鹅绒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想养鹅或者已经在养鹅的朋友来说,采集鹅绒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鹅鹅绒的采集时机、采集方法,到加工、分级标准,再到不同品种、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地域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如果你有养鹅的经验或者其他关于鹅绒采集、加工的问题或者想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比如,你有没有尝试过一些独特的养殖方法或者加工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