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墨西哥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是中央电视台首次实地转播的世界杯。
那一届世界杯,中国球迷第一次感受到了,与世界同步观赏足球盛宴的畅爽与快乐,同时也亲眼见证了,世界足坛又一位“球王”的成功登顶。
马拉多纳,一个足球领域公认的那个时代的“最强球员”。
1986年,他的“上帝之手”帮助阿根廷队,战胜英格兰队成功闯入世界杯的四强,并最终在决赛中力克西德捧起了最后的冠军奖杯!
而我们都知道,邓小平也是一个特别热爱足球运动的人,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所有比赛他都观看了一遍,也对马拉多纳的球技赞叹不已。
当时恰逢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起步阶段,如果能够请这位“球王”来到中国踢一场友谊赛,肯定会对中国足球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他便有了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踢球的打算。
那么,由谁出面去请马拉多纳最为合适呢?
邓公的足球情怀邓小平的女儿曾经回忆道,她父亲生平有三个爱好:一为桥牌,二为言菊朋的京戏,三为足球。
上个世纪20年代初,邓小平曾在法国勤工俭学。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邓小平第一次体会到现代足球的魅力,并从此深深地喜爱上了这项运动。
当时在法国已经有了许多职业足球俱乐部,各家俱乐部的激烈对抗也让法国的足球市场变得一年比一年火爆。
1924年,法国巴黎举办了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那时候的邓小平对其它赛事兴趣不大,唯独足球比赛的决赛令他兴致勃勃。
他太想去现场观看这场足球盛宴了,可是昂贵的球票又是他无法支付得起的。这该怎么办呢?
最后,邓小平把一件自己都没怎么舍得穿的皮夹克送去了典当铺,拿当衣服的钱买来了一张决赛的门票。
那场比赛踢得十分精彩,即便过去了几十年的光阴,邓小平依旧清楚地记得,当年在巴黎球场,亲眼见证乌拉圭队夺得奥运金牌时的激动。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还曾领着家人一起去看足球比赛。几个女儿对足球不怎么了解,可即便如此他也要女儿陪着他把比赛看完。
1977年7月,“长城杯”足球邀请赛在北京如期举办。
在最终的决赛中,邓小平出人意料的来到了现场观赛。
后来在场的观众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起立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送去掌声。
在那场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邓小平队还向主管足球项目的体委领导们建议:
“你们可以派几名裁判去德国学习,要培养国际裁判,提高裁判水平。”
足球比赛中任何一个误判、漏判都有可能改变最后的赛果,所以足球的裁判员必须保持公平、公正,一场比赛的执法尺度必须保持一致。
邓小平深知裁判员在比赛中的重要程度,所以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此前就曾向体委的领导们提议:
让中国的裁判员去学习国际上的规则,要符合国际的标准才行。
1979年,邓小平在接见体委领导的时候明确指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足球想要取得进步,就必须要想办法提高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
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足球、喜欢足球,让拥有天赋的球员从小就接受正确、正规的训练。
当喜欢踢球、乐意踢球、擅长踢球的孩子变得更多了,中国足球成年队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国家队的成绩自然而然也就跟着提高了。
就连当年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也十分认同邓小平的观点,他甚至将邓小平的谈话发表在了那一年国际足联的杂志之上。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体育项目也开始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都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唯独足球一直难以有所突破。
此后,邓小平开始抽时间观看那些足球发达国家的青年队、少年队的比赛录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出中国足球止步不前的症结所在。
在观看国际足联U16世锦赛的比赛视频时邓小平发现:参赛队伍的球员们,无论是在个人技术上亦或是体育道德上都表现的非常出色。
可中国队的小球员们与那些强队的球员们相比,在比赛中总是缺少一种年轻人本该拥有的朝气。
所以邓小平觉得:应该要像建立“经济特区”那样,在中国建立几个“足球特区”。
让一些有着足球底蕴的城市先行发展,进而带动全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后来,在邓小平的推动之下,中国第一个足球特区在大连正式挂牌。
此后中国足协又采纳他的建议,先后派出了一大批优秀球员到巴西、德国学习。
去感受当时最先进的训练模式,体会世界最优秀的足球氛围,适应当时最激烈的比赛强度与节奏,了解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理念与战术思想。
后来这批球员中的佼佼者,成为了2001年国足冲击世界杯时的生力军。
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是中国男足唯一一次世界杯正赛经历,而那一届的国足球员也被球迷们称为中国足球的“黄金一代”。
邀请“球王”来华第十三届世界杯期间,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了所有比赛,那段时期邓小平每天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球赛的直播。
有些比赛时间太晚错过了直播,邓小平就让体委足球处的工作人员给自己录比赛,等到第二天有时间了再慢慢地欣赏。
邓小平在日常生活中里特别喜欢看《体育报》,几乎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翻开看上几眼。
可世界杯期间,邓小平却一反常态将《体育报》搁在了一边,等看完了前一天比赛的录像再去读报纸。
一开始家人们还没弄明白,后来才意识到,原来邓小平是怕《体育报》把昨天比赛的赛果“剧透”给他。
在邓小平看来,足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都说“足球是圆的”,强队不一定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弱队也不一定会每一场都败北。
足球比赛充满着无尽的悬念,不到最后一刻谁也猜不出最后的赢家。
邓小平观赏足球比赛,享受的是它的过程,而并非是谁输谁赢。
墨西哥世界杯的五十余场比赛,邓小平愣是通过这个方法全都看了一遍。
也正是在观赏比赛的时候,邓小平注意到了阿根廷队的头号前锋——马拉多纳。
赛场上的马拉多纳灵活飘逸,球风潇洒,连邓小平都称赞他是“足球天才”。
恰巧在1984年的1月,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参加了第三届尼赫鲁金杯赛,并且在该项赛事以1比0的比分战胜过阿根廷队。
不过和那只在墨西哥勇夺世界杯冠军的阿根廷队不同的是,当时参加尼赫鲁金杯赛的队伍中,并没有马拉多纳等旅欧球员的身影。
考虑到中国也有许多马拉多纳的球迷,所以邓小平便有了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踢一场比赛的想法。
但是,在中国主管体育事业的领导中,并没有人认识阿根廷国家队的球员或教练,也没人与阿根廷的足协相熟。
究竟该让谁去向马拉多纳发出邀请呢?
正当邓小平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上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的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
当时他的身份是意大利最大的控股企业——工业复兴公司的董事长。
那一年,工业复兴公司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来到天津建厂,这次中国之旅给普罗迪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中国虽然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但国家经济所展现出来的活力、中国人民所彰显出来的斗志都让他惊叹不已。
罗马诺·普罗迪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硕士,他十分清楚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独特潜力。
当时的中国拥有十亿的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正当普罗迪为中国的潜力所惊叹的时候,一位中国老人的来信放到了他的办公桌前,写这封信的人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想请普罗迪替他向马拉多纳发出邀请,邀请他到中国踢球。
原来,在1984年的7月,马拉多纳以创纪录式的750万美元转会费,从巴塞罗那转投到了那不勒斯的怀抱。
而普罗迪作为意大利最大的控股企业的董事长,想必一定与那不勒斯俱乐部的股东有所交集,因此邓小平想通过他来和马拉多纳取得联系。
就这样,在普罗迪回到意大利之后就第一时间找到了那不勒斯的管理层,并直接把邓小平意愿转达给了马拉多纳。
当马拉多纳听到一个国家的元首邀请他去踢球时,这位“足球天才”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激动,反而平静地向普罗迪表示:
“我去中国踢球当然可以,不过我要求三个亿的出场费。”
马拉多纳所说的“三个亿”指的是当时意大利的货币“里拉”,按照当时的汇率进行换算的话,“三亿里拉”大约相当于一百多万人民币。
1986年的一百多万,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更何况这“三个亿”,还不包括球队其他球员、教练、队医、后勤这些人员的物资保障、出行住宿所需的费用。
为了请一个球员来中国踢一场球,就要花去如此之多的费用,邓小平当然不可能同意,所以马拉多纳的这次中国之行也就宣告破产了。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初拒绝邓小平邀请的马拉多纳,竟会在1996年主动来华参赛。
1996年7月,马拉多纳跟随着博卡青年俱乐部来到了北京,与北京国安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那么,马拉多纳为什么又同意来中国踢比赛了呢?
马拉多纳的中国之行原来,在1994年马拉多纳因为“兴奋剂风波”,被国际足联禁赛一年多的时间。
一年多的时间都“无球可踢”,让马拉多纳的竞技状态大幅下降,许多豪门俱乐部都在犹豫是否要签下这位已过巅峰的“球王”。
好在这时,曾经的老东家博卡青年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恰逢此时中国的足球市场越来越火爆,许多大牌球星纷纷来到了中国拓宽市场、提升影响力。
所以,在1996年马拉多纳同意跟随俱乐部到中国踢球。
博卡青年队抵达北京的当天,前来一睹球王风采的球迷们,将通道堵了个水泄不通。
马拉多纳刚一出现在大厅,相机闪光灯便一刻不停的闪烁着。
由于前来接机的记者和球迷实在太多,马拉多纳当天连休息室都没有去,便直接坐上了汽车。
可汽车还没走出停车场就被人们团团围住,最后还是靠交警同志的帮助才得以顺利离开。
那一天,马拉多纳第一次见识到中国球迷们的热情。
来到下榻的酒店,马拉多纳第一个要求就是“看一看酒店的健身房”。
原来马拉多纳十分注重身体机能的保养与恢复,入住昆仑酒店的当天,他就来到了酒店的健身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有氧训练。
此后的几天里,他除了随队进行适应性训练外,每天都会来健身房跑上10公里。
对于国外足球职业运动员来讲,身体好才是最大的本钱。
当时已经处于职业生涯末期的马拉多纳,仍能在赛场上踢出世界级的表现,相必跟他的自律与坚持是分不开的。
7月25日比赛那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内座无虚席,马拉多纳在全场数万名球迷们的欢呼与呐喊声中闪亮登场。
这是马拉多纳在中国足坛的“首秀”,他用70分钟的精彩表现,回馈了中国球迷们对他的支持与喜爱。
虽然只是一场“表演赛”,但马拉多纳依旧不惜体力地满场飞奔,为了每一个射门机会而拼尽全力,这种职业态度让中国球迷十分欣赏。
赛后曾有媒体记者采访在场观赛的球迷,球迷们则表示:
“球王贝利的时代我们‘70后’这一代人没能赶上,但庆幸的是我们欣赏到了马拉多纳的精湛球技,马拉多纳是当下足坛当之无愧的‘王者’,没有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为之震撼。
就连昔日的“球王”马拉多纳,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而在足球之外的其他项目中,中国的体育健儿用他们的汗水与坚韧,为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的经济实力不会发展的如此迅猛。
而如果没有国家经济的巨大推动,中国的体育事业又怎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呢?
所以,我们要感谢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们对体育事业的关注。
正是因为他们解放思想、深化探索、努力创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才会取得今天这般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