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话放在娱乐圈的老艺术家身上,还真得细品。那些台前道貌岸然的老戏骨,私下里竟藏着令人瞠目的另一面。今天咱就掰扯掰扯四位"德艺双馨"老前辈的荒唐事,看看谁把"晚节不保"演绎得最彻底。
赵立新:历史虚无主义的"戏精"演员
这位曾以演技封神的老牌艺人,2019年突然化身"历史发明家"。先是在微博抛出惊天之问:"日本人占北京八年,怎么没抢故宫文物?"接着自导自演《日本不烧故宫的N个理由》,把侵华罪行美化成"文明者的克制"。最绝的是用"没带打火石"调侃圆明园,直接把民族伤痕当段子讲。
官方定性:丧失民族底线!结果就是人设秒崩,影视作品集体下架,本人被封杀得连网络痕迹都难寻。
孙海英:漂洋过海的"精神美国人"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走出的硬汉,如今成了"美吹"代言人。国内电影全是"五话艺术"(假话大话空话疯话梦话),美国电影却是"神话殿堂"。去年洞庭湖抗洪明明零伤亡,他非说"几百万人命悬一线",在境外社交平台演得那叫一个"悲情"。
这般"精神叛逃",难怪网友送他外号"美利坚远程牧羊犬"。
张铁林:英伦腔调的"皇帝专业户"
演皇帝入戏太深的张铁林,现实里真把英国当"理想国"。改国籍后频爆雷言:"大英博物馆的赃物都比故宫文物有底蕴"。更别提那串私生子官司,两任前女友法庭讨抚养费,让"皇阿玛"的私生活成了连续剧。
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有国籍!
如今直播带货都遭抵制,观众直言:"看您这英伦范儿,还是去演莎士比亚吧!"
六小龄童:消费情怀的"猴王营销师"
最讽刺的当属这位"美猴王"。杨洁导演灵堂前,他深情追忆三分钟,突然话锋一转:"我的新电影即将开机……"沙僧忌日纪念视频,硬是把追思会变成广告片场。
情怀消费到这份上,难怪网友发明"两开花"梗,讽他"文体两开花,吃相两难看"。
结语:德不配位必遭反噬
这些老艺术家用亲身经历证明:口碑崩塌往往始于自我膨胀,终于责任缺失。观众捧你时是"德艺双馨",摔你时便是"德艺双馨(缺德+无艺)"。娱乐圈的浮浮沉沉,何尝不是人性的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