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又刷完了《父母爱情》,这部零差评的神作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不过今天我要跟大家聊的不是剧情有多感人,是我发现了一个超有意思的幕后故事-剧组为了拍好吃饭戏,特意请了位大厨,结果搞出了一堆哭笑不得的事儿。
美食惹的祸:拍个戏怎么变成了"吃播"?
别的剧组拍戏最怕演员演不好,咱们这个剧组最怕的是啥?
是演员们吃得太好!
为了让剧中那些吃饭场景更有生活气息,制片人大手一挥请来了位顶级大厨。这位大厨做出来的菜,香得连导演组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往片场跑。
本来想着这样能让演员表演得更自然,谁知道适得其反-人人都变成了"干饭人",连表演都忘记了!
演员们坐在饭桌前,本该是争吵的戏码,看到一盘红烧肉直接破功。郭涛后来跟导演说:"要不让厨师做得难吃点?"这话一出,直接把在场的人逗乐了。你说说,这哪是在拍戏啊,简直就是在录美食节目嘛!
演员的困扰:既要演好戏,还得当"大胃王"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夸夸剧中的演员们。每场吃饭戏都得真吃,一条戏ng好几遍就意味着得重复吃好几次。德华姑姑的扮演者就说过,有场吃面条的戏拍到最后都想吐了。
更让人笑喷的是小演员们的表现。一听导演喊开始,筷子就跟长在手上似的,风卷残云地把桌上的菜一扫而光。梅婷在旁边说:"慢点吃慢点吃。"可惜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孩子们根本停不下来。
那些令人回味的台词
"记住,你们是在吵架,不是在享受美食!"-导演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整个拍摄过程中最魔性的台词了。
"能不能这场戏改为吃完饭再说?"-郭涛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演员的心声。
幕后故事教会我们什么?
对我来说,这个小插曲特别有意思。它让我们看到了追求真实感背后的两难困境-太真实反而会影响表演,不够真实又显得做作。
剧组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他们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保留真实的进食场景,但适当控制美食的诱惑程度。
说真的,这种对细节的讲究,让《父母爱情》成为了一部经典。不光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好故事,更因为它用心还原了生活的本真。
给剧友们的一些思考
看完这些幕后故事,你们觉得电视剧里的吃饭戏到底该怎么拍?是该追求100%的真实感,还是该适当做些取舍?欢迎在评论区跟小谦聊聊你的想法!
我经常想,这些看似搞笑的幕后故事,其实都反映了影视创作中的一个永恒命题:如何在艺术加工和生活真实之间找到完美平衡。这可能就是《父母爱情》能打动这么多人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