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库瓜州,中国未来风电之都,现装机容量相当于半个三峡大坝

四面八方风 2024-11-20 10:54:08

瓜州,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全县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千米,根据2022年的数据,常住人口约为13.28万人。因其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而被誉为“世界风库”。

瓜州的区位交通优势也非常明显,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面与玉门市相邻,西面通向敦煌市,南北两面则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西北方向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市相连。是连接甘肃、新疆、青海三省区的咽喉要道。优越的地理优势也为瓜州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

瓜州的风能资源

瓜州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属于国家风资源二类区。风能资源可利用面积达到约1万平方公里,这为大规模开发风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瓜州拥有全国乃至世界上极为丰富的风能储备。风能储量超过4000万千瓦,潜在发电能力巨大。年风能有效利用时数可达2300小时以上,甚至有资料提到某些区域可达3000小时以上,这意味着风力发电设施在瓜州可以高效运转,产生稳定的电力输出。

目前,当地已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无数风塔组成的风电场就像一片“森林”矗立在沙漠戈壁上。

瓜州为什么风能资源如此丰富

瓜州之所以拥有极为丰富的风能资源,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条件。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理单元的交汇地带。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能够接收到从不同方向来的气流,特别是西风带的影响,从而形成持续而强劲的风力。

瓜州周边的地形对其风能资源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地势逐渐从南北两侧的高山向盆地中央的疏勒河谷地倾斜。

北部的蒙古高原和南部的祁连山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风道”,当气流经过狭窄的河西走廊时这种地形,产生了狭管效应,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受到挤压,风速增大,从而增加了风能资源的丰富程度 风速也会显著增加。

瓜州多戈壁,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使得风力能够顺畅地流动,进一步增强了风能资源的可利用性。平坦广阔的戈壁滩面减少了风的摩擦,使得风力更加集中和强大。

瓜州深居内陆,温差大,加之距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当地受到东亚季风系统和中亚反气旋的影响,冬季干燥寒冷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时,与相对温暖湿润的气流相遇,形成明显的气压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流运动,产生强风。夏季,由于温度差异产生的热力环流也会带来稳定的风力。

瓜州地区年日照时数长,超过3360小时,强烈的日照导致地表温差加大,同时瓜州地区的年平均温差很乏大,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日夜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甚至二十几度。

白天地面受热升温迅速,热空气上升;夜晚地面迅速降温,冷空气下沉。这种强烈的对流运动使得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为风能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剧烈的大气循环,进一步加强了局地风的形成。

开发情况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其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50万千瓦。截至目前,瓜州县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经突破千万千瓦,达到了1165万千瓦(截至2024年1月1日)。

瓜州风能资源的装机容量已经相当于三峡大坝装机容量的一半左右。瓜州风电项目累计年发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实现产值达450亿元。

瓜州已经吸引了包括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在内的多家新能源开发企业,共同推动风电场的建设。截至最新的资料,瓜州还将持续扩大装机规模,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600万千瓦,新增光伏装机达到400万千瓦,还有光热项目的开发,显示了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雄心壮志。

除了风能,瓜州也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地面电站和光热发电项目,形成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风能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瓜州的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并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和“中国风能产业强县”。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为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地发展风能的突出优势——沙漠再利用

瓜州地处沙漠地带,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且无破坏性风速。沙漠地区地势平坦开阔,集中连片开发面积大,有利于大规模风电场的建设。

沙漠地区通常被认为是难以进行传统农业或居住的土地,因此在这些地区建设风电场可以将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土地转变为产生清洁能源的场所,提高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沙漠地区未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建风电避免了占用宝贵且有限的耕地资源,减少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风电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不会与农业、林业等产生冲突。

瓜州凭借其优越的风能资源条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风能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0

四面八方风

简介:我梦回江南,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