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爆了,相信老粉们已经冲在了票房第一线,新粉也在口碑发酵之后陆续进场,如今观众上头更浓,那便来一起聊聊剧情细节吧。
友情提示:以下内容涉及剧透,尚未观影的网友请谨慎下滑。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的热血角色多数都带着一些反抗寓意,哪吒,便是反父权里的扛把子,剔骨还父的少年永远战斗在反父权第一线。
经过改编新创的《哪吒》系列,有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也有着“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的热血,但在反父权刻画上,难得出现了“争议”。
第一部时,便有观众对李靖“隐忍的父爱”感到遗憾,因为代入现实生活,相信不少人都很厌恶“父爱无声”这个词,因为它往往代表着冷漠与自我感动。
父亲自以为的爱,经常成为子女童年永远无法弥补的缺失,所谓的无声,也多数是失职而不是爱,影版设计让哪吒被沉默的父爱感动,显得与反父权有些背离。
第二部如今少见的差评,也几乎都是针对“老登味”而来,觉得电影太捧父亲这个角色,片中的三个父亲形象都特别“伟大”,过于理想了。
然,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这三个父亲并不完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还是很多问题的源头,故事对父亲或者说父权的刻画,少了尖锐,多了温情,却并没有略过问题。
先说申公豹的父亲,他是典型的刻板严父。
如果将《哪吒》宇宙里的阐教仙人视为正道,那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便是正的发红的妖族,他一心修道成仙,将位列仙班视为理想与信仰。
在他的观念里,妖天生便是低人一等的,想要出人头地,想要在世间法则上拥有平等地位,便需要清修苦练,炼化身上妖的特质,时刻拥抱仙的机遇。
表面上看,申正道强大且自信,事实上,他的确有强大的实力,他凭借自己一个人琢磨苦修,实力便能力扛灵珠版哪吒,面对仙人鹿童也毫不逊色。
但,内心最不认可妖族的亦是他,正是因为不认可自己的出身,他才那么迫切想要成仙,那么严肃教育儿子与徒弟,将成仙视为唯一正途。
他是教条的坚实拥护者,而在这样的父亲的培养下,申公豹的确“飞黄腾达”,从妖变成阐教仙人,成了父亲与全村里的荣耀,看似风光无限。
可严父申正道恪守的仙人正道,却成了申公豹的泥足深陷与枷锁。
所谓的仙人,只想让申公豹当刽子手,当踏脚石,把残害妖族的脏活丢给了他这个妖族,使他脱身不得,却又从未想过让他晋升金仙,断了他的上升路。
当发现自己永远达不到父亲的期待,当发现自己已经被迫走上绝路时,申公豹开始反抗,但很讽刺,他连反抗的方式,都是费尽心机融入,而非打破偏见。
为什么都已经决定当“反派”了,还不敢彻底的反?看到哪吒去降申正道时,后者明明占在上风却因为怕被仙人误会自断一臂,或许就能理解了。
申公豹不仅反的不仅仅是仙界的成见,还有他敬爱的父亲用生命在恪守的“正道”。
没有人会否认申父对孩子的爱,他将自己认为最好的前途传递给了孩子,他对仙人极度信奉却仍旧会本能地去护住孩子的性命,他一生都在为孩子计长远。
但,我们信奉的“正道”就一定是正道吗?申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不敢质疑这个正道,他的严肃与极度信奉,又让孩子失去了质疑的勇气。
再看龙爹,他应该是三个爹里清醒最早的一个。
申爹、龙爹、吒爹三个里,龙爹是觉醒最早的,他也是唯一一个质疑过仙人,并付出行动反过天庭的存在,年轻时的他,可能便如现在的哪吒与敖丙。
他们看到了不公,看到了偏见,看到了压迫,不甘心成为被压迫的那一个,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想要让龙族拥有平等的地位。
然,龙爹敖光反抗的代价是惨烈的。
即使他最终选择妥协被天庭招安,也仅仅只是保住了海底妖族的性命,无法给族人自由,自己也几乎家破人亡,不得不一退再退。
反抗过,失败过,知道反抗的代价有多惨烈,所以敖光即使早就知道天庭的虚伪恶劣,却也选择让敖丙活在世间认可的法则里,千方百计让他成为仙人。
这是敖丙一个灵珠在遇见哪吒之前却活得身不由己的根源,敖光的保护与期待,出发点是爱、是保护,却也造就了敖丙的迷信与孤独。
当规则不平等,但法则不对时,再多妥协,再多努力,似乎都成了笑话,就像一直坚信成仙才是正道,却被人鱼肉的申公豹一家。
也像得知儿子死了都不敢让真身离开海底,却被天庭硬扣一个帽子便要屠族的敖光,他的退让是保护,直到第二部故事结局,他亦认为龙族只能退让。
因为反抗的代价,他已无力再承受一次。
这种不能让孩子跟自己一样付出惨烈代价的想法,决定了敖丙3岁前的命运,一个被安排的命运,而与哪吒同生死之后,少年敖丙,不甘于屈服。
电影里龙爹让人触动的一点,便是发现了敖丙的不甘,选择道歉,愿意放手让孩子再试一次,而非坚持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按着他走自己安排的路。
当然,这份转变,也是因为他已经失去过敖丙一次,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把全族的责任与使命都压在这个孩子身上,选择将自由还给孩子。
从龙爹和申爹这两个角色便能看出,《哪吒》系列的“反父权”并不是尖锐地抨击父亲的强权、质疑他们的父爱,有激烈的方式选择与之割裂。
而是将父亲的爱展现出来,同时将他们包裹在爱中的局限也展现出来。
子女们反抗,不是简单的探讨爱与不爱、权力变化,而是选择与父辈们对话,了解彼此的想法,并走出父辈无意识造就的思想加锁。
与前两个爹比,哪吒的爹看起来就很“完美”了。
他尊重哪吒的选择,也支持哪吒的反抗,当发现他尊重的仙人才是恶人时,立马便转头与哪吒并肩作战,去反抗他与妻子信奉多年的仙。
相对于第二部,第一部的李靖形象,在反父权这个议题上其实更突出点。
那时候有观众吐槽他走“你爱无声”路线,大家看到了哪吒发现父亲愿意用自己的命换他的命时很感动,但,哪吒感动于父爱,却选择接受这样的你爱吗?
他并没有接受。
李靖的父爱无声与自我牺牲,给小哪吒带来的并不是温暖,而是童年父亲这个身份的长期缺失,以及发现父亲真正想法时的愧疚。
可以想象,如果李靖的计划成功,哪吒的人生要面临什么样的黑暗,他没有在父爱中长大,却要用一生,去为“父爱”愧疚。
第二部里哪吒重生,发现自己“无言的父爱”并不是正确方式的李靖,选择与孩子对话,而哪吒给父亲提的唯一的要求,是想让他陪自己踢毽子。
第一部里哪吒决定抗天劫前唯一的遗憾,亦是没能跟李靖踢一次毽子。
你可以觉得这是小孩子童趣的想法,跟命相比踢个毽子算什么,李靖想的是保哪吒的命,哪吒在意的是李靖跟自己踢毽子,似乎有点小孩子不知大人累了。
但这里面的踢毽子,更多是一个载体,重要的不是踢毽子李身,而是父亲的爱应该让孩子知道,而不是以自我牺牲的方式,隐藏自己的父爱。
一边无声的爱了,另一边不知道,一边爱到自我牺牲,另一边最得到了愧疚的结果,却没有经历被爱的过程,那份缺失,便永远都在。
李靖的想法是,反正他会死,不知跟孩子疏远点,等自己死了哪吒不会那么痛苦,但换到孩子的角度,真的不会痛苦吗?没有感受到被爱,痛在一生。
从申爹到龙爹再到李爹,每个人都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在爱孩子,却都间接造成了遗憾或者差点造成遗憾,不是他们不够爱。
而是他们爱的方式,都天然带了父亲的自我权威感,下意识都觉得不需要与孩子对话,不需要和他们探讨,甚至,不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被爱。
故事想要的“反父权”,便是将孩子与父亲放在同样的位置,让他们进行对话。
不去否认他们的爱,甚至让他们的爱感动很多人,却也在温暖与感动中撕开了问题,带来一场不带有权威的父子对话,这是电影给予反父权形式的新探讨。
你是真饿了
无言之爱说实话有点恶心,童年阴影还在,你说也付出了爱,恨也不能恨,原谅也无法释怀,和屎味巧克力一样恶心,还不如坏的彻底,断绝关系算了
有鱼来过
哪吒自古以来就是反封建父权的代表,削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是他的绝对内核,虽然新版哪吒拍的也可以,但是改了这点就已经不是哪吒了,这已经是个新的故事了,完全不是心中的哪吒了
嘘请禁言
其实反感父爱无声的,大概是真的没有父爱。再无声的父爱,只是没了直接的表达,不会把爱挂在嘴上,但心还是能感受到的。 打个比方,你爹可能不会天天把爱你挂在嘴边,可是他会在受欺负时第一个站出来,在你做决定时说自己的看法,在你反抗时他会和剧烈争吵,可是后面又会悄悄让你妈,你姐你弟问你真实想法,让他们照顾你,你又不是无脑废物,怎么可能感受不到。所以反感父爱无声什么,只能说,真的没有父爱罢了。
嘘请禁言 回复 嘘请禁言 02-04 11:06
再说说这部电影,这是新故事,我觉得没问题,故事内恰,故事讲好就行。哪怕哪吒的故事,除了封神演义外,他自己故事都一大堆,不过封神港剧,内地改编多而已,每个人都有对这些经典IP的认知,没必要改,就看一个新故事嘛。
嘘请禁言 回复 02-04 11:02
无声的父爱,可能会让你觉得父亲木讷,父亲无趣,父亲嘴硬,但父爱你还是能感受到的。所以你们会吵,会闹,甚至会说很重的话,但你们最后还是父子。 不过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世界上不但有不合格的子女,还有不合格的父母,甚至后者比前者还多。 所以有些人不要用父爱无声来骗孩子,有些孩子也不要用父爱无声来自我陶醉。
Another
封神演义哪吒反父,是父亲要断他生路。电影哪吒反父,只觉得一群不懂事的小孩把中二当英雄,侮辱了原著
公子襄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