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一生的足迹遍布祖国山川,不过在她的心里,湖南始终是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是她的家乡,维系着她的乡愁。
1989年,功成名就的琼瑶回到湖南祭祖,跪在了祖父的墓前。
这位祖父,在湖南当地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并且给她的人生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琼瑶的祖父究竟是谁?回到湖南祭祖的她,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1938年4月20日,琼瑶出生在四川成都。那个时候的她还没有琼瑶这个名字,而是名叫陈喆,是个活泼机灵的小姑娘。
小的时候,家里长辈带着她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时局动荡,他们在每一处都待不长久,很难安定下来。
她还记得,自己在湖南衡阳生活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家里人告诉她,衡阳也是她的家乡。
衡阳有什么呢?
有父亲成长的痕迹,有老一辈离不开的一草一木,还有一个和蔼慈祥的爷爷,陈默西。
陈默西的名字,在湖南衡阳不说家喻户晓,最起码也算是声名远扬。
他出身官宦世家,曾见证过清朝末年腐朽落后的官场体系,也曾见证过民国时的风云变幻。
由于家学底蕴浓厚,所以陈默西自小就注定会成长为一个舞文弄墨的人。
不过仅仅依靠手中的一支笔,很难完成陈默西心中的理想。于是在经过日本求学之后,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加入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时也是组织民国时期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
陈默西加入其中,就证明他认识到了一个真理,仅仅依靠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很难动摇中国腐朽的根基。
只有将封建社会连根拔起,进行更为激烈的革命,才有可能给中国人民创造一个新的天地。
他是个文人,没有办法和其他人一样去前线舞刀弄枪。
不过,手中的一支笔也在此时此刻化为了武器,他用文字激扬思想,宣传力量,唤醒民智,积极参与到民国的政治生活当中。
他在精神层面上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也注定他的孙女会沿袭他的道路,在文学领域一路奋发前进。
幼年时期的琼瑶曾经在陈默西身边生活过一段时间,外人眼中雷厉风行的陈默西,在她面前却是对她呵护有加的祖父。
小小年纪的琼瑶会窝在祖父的怀里,陪着祖父一起看书,会把祖父的书房当做藏书阁,在其中寻找宝藏,还会把诗词字句当成线索,用美丽的汉字串联起这段珍贵的时光。
可能长大之后的琼瑶,对祖父的记忆会感到模糊,会记不清祖父五官的具体模样。
但是,她会永远记得这段时光。祖父具体的形象抽象成了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她前行。
未来的琼瑶会选择走上文学道路,可能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民国时期局势动荡,斗争永远在进行,和平的日子遥遥无期。
在颠簸的人生历程中,陈默西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没有忘记作为一个文人的使命和责任。
也正是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地有关部门才会安排他进入文史馆工作,继续完成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这样的安排,对于一个沉浸于文化世界的老革命者来说,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1949年,琼瑶的父母决定带着孩子一起前往台湾。
那个时候,一家人在分别的渡口依依惜别,都想将对方的音容相貌刻进自己的脑海当中。
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台湾海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跨越不过的天堑。
对于绝大多数选择分别的人们来讲,离别前的最后一面,就是他们与亲人此生相见的最后一面。
琼瑶当然也逃不过这样的宿命,在跟着父母一同去台湾定居之后,她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
祖父在她的人生中,只留下了短短的一段回忆,就像一颗流星快速划过了天际。
不过这颗流星闪耀的光辉,却在琼瑶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与文学有关的种子。
琼瑶心思细腻,情感丰沛,每每拿起笔,脑中就有无限灵感,也有无数想说的话,要通过笔尖寄托在纸张之上。
她是天生就适合吃文学这碗饭的,而且她的文字风格,恰好也迎合了当时人们的情感需求。
她的走红,是偶然的结果,也是必然的结局。
和很多文人一样,琼瑶的心中也有着一段特殊的家乡情怀。
她虽然出生在四川成都,但出生地所承载的感情,和祖籍所承载的感情,往往是并不相同的。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她还是想再回一趟湖南衡阳,再去寻找记忆中那些熟悉的痕迹。
一来二去,一直到1989年,琼瑶才在丈夫平鑫涛的陪伴之下,千里迢迢奔赴家乡。
这个时候,她的祖父陈默西早就已经离世,留给她的只剩下一块冷冰冰的墓碑。
但有一块墓碑,存在总也好过什么都没有。
一片虚无之中,墓碑的存在,让琼瑶迷茫的心找到了归处。
回到老家,祭祖当然是不可缺席的仪式。此时的琼瑶已经功成名就,在祖国大陆有着很多观众读者,大伙儿听到她的名字,纷纷赶来围观。
不过在家乡,她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名人,也没有刻意拉开自己和其他人的距离。
她只是像无数归乡的游子一样,端端正正的跪在爷爷的墓前,和丈夫一起,为爷爷送上最真挚的问候。
盯着墓碑行礼的时候,琼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她可能会从记忆的角落里,再次找出那段与祖父共度的时光。
长着胡子的祖父,那时候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谆谆教诲,一切都好像只在昨天发生。
一转眼,时间就已经过了这么多年。
过去人们提起琼瑶,总会下意识的把她介绍给台湾作家。
而当她回到衡阳祭祖,看着她用亲切的神态与家乡同胞交流,人们才会恍然意识到,台湾作家的本质,其实是中国作家。
琼瑶和她的家人,就是分隔两岸的家庭的代表。
他们最初选择分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再次团圆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生死分别阴阳两隔,这造成了无数人人生中巨大的遗憾。
那些始终记得自己来自何处的台湾人,他们生活在台湾,身体安放在台湾,但他们的灵魂却早已经穿过海峡,回到了大陆。
人们常常说两岸同是一家人,这并不是一句虚无的口号。
从具体的个体命运上,从具象的人生情感上,大家都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种思想境界,琼瑶才能在自己谈论爱情的作品里,不经意间表现出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宏大叙事。
就像大家都很熟悉的《情深深雨蒙蒙》,前半部分,主角好像沉浸在与爱情有关的小世界里。
但是后半部分,主角却能在抗日救国的游行队伍中突然觉醒,在民族进步的浪潮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这不经意间的转换,马上完成了个体命运和国家命运的连接。
拯救同胞,拥护祖国,支持统一,无论是生活在大陆,还是生活在台湾,这都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1989年琼瑶的祭祖仪式,以及同一个时代举行过的无数祭祖仪式,这都是祖国统一和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铺垫。
如果说这些仪式只是一场活动的话,那么终有一日,台湾会真正回归,祭祖会产生更加深刻的意义。
参考资料:
1.新湖南 ? 湘人在他乡:衡阳妹子琼瑶的故乡情结: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亲人 2016.7.29
2.新湖南 ? 城事:琼瑶走了,多位艺人发文悼念!3个月前她曾说:为衡阳人而骄傲 2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