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院士联合攻关,C929核心技术全部国产,中国大飞机好消息连连

河漫步长 2025-03-21 17:50:19

当美国波音公司暴露出各类问题之际,咱们国产客机领域却是喜讯连连。C929洲际客机的各项技术正全方位取得突破。被称作“飞机心脏”的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被视为“飞机大脑”的航电系统、有着“飞机小脑”之名的飞行控制系统,以及构成“飞机骨架”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结构等等,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均实现国产化,成功冲破美国的技术封锁。

C929联合项目攻关大会在商飞总部盛大召开。来自全国21所高校、43家合作单位以及7家民航企业的14位院士,连同28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此次大会 。这些顶尖人才被划分为飞机总体气动、机体结构、复材结构、航电电气、机械系统、动力系统等六个专题小组,展开了为期多日的集中研讨。

(2018年我国自主制造出CR929碳纤维复材机身,如今去掉了R)这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体现。他们将引领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科研生产团队,全力攻克C929的所有核心技术难题。任何封锁与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制造国产大飞机的坚定决心。2024年4月26日又一则好消息传来。中国国航与中国商飞签署协议,订购100架C919,总价值约108亿美元,从今年起便开始交付。

(网传有国航购买100架C919的公告)C929技术全面突破,C919订单数量大幅增长。不管一些人如何冷嘲热讽,我们的大飞机事业已然处于蓬勃发展、茁壮成长的阶段。直到现在,仍有人质疑称,C919发动机是国外的,航电系统也是国外的,不就只是造了个外壳吗,有什么值得夸赞的?

(3月份,第五架东航C919完成交付)对此,我有两点看法:其一,千万别小瞧造飞机外壳这一环节,若造外壳轻而易举,那为何日本、印度造不出来呢?若造外壳如此简单,那为何全球大飞机市场长期被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所垄断?其二,C919的国产化率正处于大幅提升阶段。当前C919的确整合了诸多国外技术与产品,其中一部分是我们自身有能力制造,但为了获取适航认证而选择与美国公司合作;还有一部分则是我们现阶段确实暂时无法制造,只能选用外国产品,比如涡扇发动机。

(C919座舱内的FCP)举例来说,C919的玻璃化座舱内,四块超大屏幕中有一块飞行控制面板(FCP),这是民航客机普遍配备的设备。这块面板看似简单,实则连接着飞机的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可用于设定自动驾驶,操控飞机的航向、高度、速度等参数,是民航客机不可或缺的技术。

(FCP细节展示)我国的运 - 20军用运输机同样采用了类似的玻璃化座舱和FCP面板,飞行品质极高。如此一来,运 - 20在执行日常运输任务、沿民航航线飞行时,便能像民航客机那般,近乎全程实现自动驾驶。

(军用运输机的FCP)运 - 20这套系统所积累的人才与技术,为C919相关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C919的民品技术规范与军品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技术原理是相通的,不存在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风险。C919目前所使用的发动机是LEAP - X,由法国赛峰集团和美国GE的合资公司研制。然而,我国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发动机也已完成试车,假以时日必定会发展成熟。而涡扇 - 20军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同样为长江1000A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C919目前搭载的是LEAP - 1C发动机)

(完全国产的长江 - 1000A发动机)曾经嘲笑“太行”发动机的人,如今已沉默不语;现在仍在嘲笑C919发动机非国产的人,且拭目以待,我们的科研人员从不畏惧外界的冷眼与嘲笑。就如同此次北京车展,外国友人纷纷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各类新能源汽车展开研究,对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惊叹不已。如今我国的大飞机产业,就如同十多年前的汽车工业,正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着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外国友人对中国汽车进行研究,甚至忍不住测量)

(北京车展上韩国人关注中国汽车的名场面)当下,已有5架C919在东航投入运营,数量确实相对较少。但从今年起,C919的产量将持续增长。我们当下要做的,便是稳扎稳打,扎实积累C919商业化运营的经验,不断进行改进与优化。现在虽然仅有5架,但数年之后,或许就会达到50架、500架。唯有夯实基础,未来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对于民航飞机而言,积累运营经验、实现技术沉淀的过程必定艰难,甚至比研发过程更为煎熬。新飞机、新技术尚不成熟,容易引发事故,还可能遭受巨大的非议与质疑。这也是C919必须直面的问题,正因如此,C919目前在增加产能方面“急不得”。

(这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回顾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温甬事故发生后,中国高铁遭受了诸多谩骂,甚至成为西方攻击中国制造的把柄。然而,这些都未能使我们退缩。如今,中国高铁已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是中国先进工业的典型代表。今年C919的产量或许仍不高,但在未来十年内,C919每月的产量将达到20至30架,年产量达到200至300架的规模,迅速填补我国民航市场的需求缺口。

别质疑我夸大其词,当初歼 - 20刚问世服役时,数量也不多,也有人断言歼 - 20产量不足。但短短几年间,歼 - 20的数量已达数百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超越了美国F - 22。这就是中国创造的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在运 - 20身上上演。起初运 - 20数量有限,可近年来产量猛然增长,运 - 20执行任务的频率极高,已前往十多个国家;由运 - 20改装而成的加油机也已广泛应用。

(运油 - 20、歼 - 20、歼 - 16协同作业场景)有人或许会说,别把军用飞机和民航飞机相提并论,军用飞机要求可以低一些,民航飞机作为商品,需注重运营效率和成本,哪怕相差1%都不行。好,那我们就从成本和效率方面来分析。此次国航购买100架C919(增程型),总价值约108亿美元,单机价格约1.08亿美元。与之对比,南方航空在2022年采购96架空客320neo客机,花费122.48亿美元,单机价格约1.27亿美元。C919不仅在性能上与空客A320neo不相上下,且超越了美国波音737Max,价格还更为低廉,为国内航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竞争优势。中国国航在公告中着重指出,商飞给予了国航较大幅度的价格优惠,这是国产客机特有的优势。飞机价格降低,分摊下来的运营成本也随之减少,对航空公司和旅客而言都是利好消息。

当然,新飞机需要构建全新的保障体系,这一成本同样巨大。国内几大航空公司敢于率先尝试,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与精力。这充分体现了国内民航市场对C919技术进步的积极支持。苏联能够制造出史上最大的军用运输机安 - 225,以及四发宽体客机伊尔 - 96,但俄罗斯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在西方的技术封锁下,无法为俄罗斯新一代客机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幸运的是,我国国内需求庞大,能够为C919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要想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垄断,技术与市场二者缺一不可。过去,我们需要用几亿条衬衫、牛仔裤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如今,是时候用国产客机取而代之了。未来,C919实现大批量生产,还能够带动全国数百个工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几十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惠及成百上千万人口,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意义深远。

(C929的设计指标,预计2030年进行首飞)最后,有人疑惑,国航购买中国制造的飞机,为何用美元计价?实际上,国航当然是用人民币购买,国内企业之间结算怎会使用美元。只是在涉及商业证券的公告中,按照国际惯例换算成了美元。法国航空公司购买空客飞机时,同样会换算成美元计价。我们自然期望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然而现实是,美国凭借高科技和金融霸权,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借此收割全球财富。

(民众乘坐C919的场景)要想打破美元的主导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光靠口号是行不通的,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而C919打破美欧在大飞机领域的垄断,便是实力的一种彰显。C919发展得越好,就会有更多外国人接受人民币。这一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还是那句话,C919目前产量较少,我们还需在技术上持续突破与改进,未来或许还会遭遇挫折与打击,但我们毫不畏惧。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就必定能够取得应有的成就。

10 阅读:2732

评论列表

正能量

正能量

1
2025-03-21 22:55

不要用美元说事!早就该有人民币的话语权了。

龙行天下

龙行天下

2025-03-22 12:22

惊喜!!